2004年9月开始的环中国之旅,在从兰州出发,并经过炳灵寺、夏河、同仁之后,开始向四川进发。而从甘南入四川,郎木寺是必经之地。
当年,郎木寺在网络上被描述为边镇秘境。更有据说是从外国背包客口中传出的说法,称郎木寺的风景和瑞士一样一样的。
我从夏河乘坐班车前往合作,转了转合作的米拉日巴佛阁。
在合作住了一晚,第二天一早乘车前往碌曲,再转车前往郎木寺。
01被黄河围绕的长江小镇
虽然是土路,但路况还凑合
2004年,碌曲到郎木寺还有大段土路,不过道路还算平整,这应该是与这一带比较平缓的地势有关。
而就是这平缓的地势,其间却隐藏着长江与黄河流域错综复杂的分水岭。碌曲以及西面的玛曲和南面的若尔盖,都属于黄河流域。
白龙江源头
中间的郎木寺是白龙江的源头,白龙江又是嘉陵江的重要支流。
因此,当班车在平缓的垭口转过一个弯儿时,就从黄河流域来到了长江流域。
郎木寺很可能是长江流域距离黄河干流最近的镇,不足40公里。理论上,在白龙江源头背后的群山之巅,甚至可以眺望远处的黄河。
白龙江就从这峡谷中冒出来的
02边界上的交通要道
郎木寺不仅仅是黄河与长江流域的分界。
一共有六种边界在此汇聚,它们分别是:
黄河与长江的边界;
青藏高原与秦岭的边界;
南方与北方的边界;
四川与甘肃的边界;
安多藏区与康巴藏区的边界;
汉、藏、回的边界。
现在的郎木寺比当年繁华了很多
郎木寺还是川西与甘南之间往来交通的必经之路。当年,红军在通过草地之后,也是从这里进入甘肃的。
说起来,郎木寺这个朗朗上口的名字,也是红军最先叫起来,并最终成为正式地名的。
虽然郎木寺地处偏远,当年交通要道的特性却让它也能紧跟时代的发展。
最初是外国背包客发现了郎木寺,独特的风景结合神秘的人文让他们对郎木寺赞许有加,并且把一些道听途说的故事、传说,再加工之后在网上传播。
这吸引了更多的背包客前来,其中包括越来越多的中国游客。
郎木寺的地理标志——红石崖
郎木寺不可逆地火了起来。
现在回想起来,我在2004年抵达郎木寺,还真是一个不错的时机。
03处处都是热情的人
初到郎木寺时,是有些失望的。这个只有一条街的小镇,看起来很冷清,看不到游客,甚至本地人都没有几个。
在经历过夏河、同仁这梦幻般的开局之后,我也有些累了,出门已经十天,早就超过了我以往旅游的记录。
在一个很干净的家庭旅馆住下后,出门找吃的,结果街上的饭店都好像没有开门。于是,我顺着白龙江一路往上游走去。
欢快的藏族小姐妹
先是碰到了两个放学的小姑娘,看我拿着相机,她们主动站好让我拍照,于是就有了上面这张照片。
穿过寺庙往峡谷走,在草地上碰到一群小喇嘛,主动要请我吃牛肉面。
走到峡谷口,看天色已晚,就往回走。再次经过寺庙区时,被一个大喇嘛叫住,拉到他家吃了一顿饭。喇嘛还给我讲了很多郎木寺和寺庙的事,直到晚上九点多才放我离开。
如果不是因为早就定了住处,喇嘛还准备让我住他家。
在锣声中喇嘛开始走入经堂
显然在2004年,郎木寺的人对于外来的游客并不陌生,镇上也开了不少针对游客的服务设施。但游客数量也并没有多到对当地人生活造成困扰的地步,很多人还对远方来客抱有天然的热情,一切似乎恰到好处。
我至今只去过那一次郎木寺,只要足够美好,一次就够了,何必再去打破它呢。
对于现在的郎木寺我不做评价,但曾经它是绝对值得停留的地方。
高原上生机勃勃
04用一天去体验上天入地的感觉
在郎木寺待了两天后,正式进入四川,继续环中国的旅行。
首先是若尔盖。
若尔盖的旅游景点有花湖和黄河第一弯,由于交通不便我都放弃了。
其实我的目的地是马尔康,但没有直达班车,才不得不在若尔盖中转。
九曲黄河
郎木寺到若尔盖县城的这一路,除了一开始有一段地势起伏,后面都是一马平川的大草原。看起来很美,但时间长了还是比较枯燥的。
由于修路,85公里的路程,一早七点出发,下午两点多才到。去往马尔康的班车只有早晨有,只得在若尔盖住一晚。
小城不大,很快就发现这是一座崭新而无趣的县城,只好在宾馆躺着。
第二天的路程一开始一马平川,但过了红原之后觉得有些不对劲。因为路似乎一直在平缓地向上,总觉得它就要到头了、到头了,但它仍然在向上。
班车已经塞满了人,车顶也是高高的货物,因此就是小坡它爬起来也比较吃力,发动机的动静很大。就在轰鸣声持续了很久,我已经睡了一觉之后,突然轰鸣声没有了。
峡谷中的马尔康
再看车外,已经进入峡谷,公路随即开始急速下降。这里也是黄河、长江流域的分水岭。
刷经寺一晃而过,见到梭磨河时,两侧的岩壁几乎垂直,在车内已经完全看不到天空。
这种体验还是挺深刻的,在恍惚之间竟然宛若完成了上天入地一般。
05舒服的小城马尔康
梭磨河是大渡河的支流,最终在乐山汇入岷江,再在宜宾与金沙江汇合,始称长江。
郎木镇的白龙江在广元汇入嘉陵江,再在重庆汇入长江。
卓克基土司官寨
虽然都是长江上游的城镇,但郎木寺和马尔康的水土气候完全不同。从旅游角度看各有千秋,甚至郎木寺会更胜一筹。但如果说常住,或者住得舒服,马尔康绝对胜出。
马尔康地区由于大山大河的阻拦,在历史上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区域,与草原上的藏族不同,他们以农业为主要生活来源,也有固定的居所。
虽然这里海拔也有两千多米,但由于植被茂盛、含氧量很高,对于刚从高原上下来的人来说,神清气爽那是必须的。
接受救助的孤寡老人在墙上写满了感谢信
在马尔康后山的寺庙里,一个喇嘛给我手腕上系了一个红绳。
他没说为什么要给我系这个,我也没问。
红绳一直留在手腕上,直到整个行程的终点。
06行程总结
到此第一阶段高原部分完成,全程700公里,走了13天。
这一线大段和正在修的西宁到成都的铁路是重合的,如果铁路修好,面貌必然会大变。至于是变好还是变坏,不同的角度相信会有不同的判断,这里就不再展开讲了。
但是从游客角度看,更方便是一定的,对于当地旅游发展也是绝对的利好。
接下来的行程将是第一次川西之行,目标是地球之花丹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