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甘肃本土红色题材电影《军民大生产》“原型”人物揭秘

来源/ 甘肃文化产业网 作者/ 时间/2021-03-29 10:03:00
甘肃文化产业网按 张振财(1904一1988) 城壕乡城壕村人。陕甘宁边区特等劳动英雄。1988年病逝,享年84岁。3岁丧母,靠父亲抚养长大,24岁丧偶,留下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多舛的命运并没有带走他对生活的热爱,他不但思想乐观,还积极要求进步。他曾帮助陕甘游击队买过子弹和物资,见过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主

甘肃本土红色题材电影《军民大生产》“原型”人物揭秘,原来是他!

出 品:庆阳黑格儿影视有限公司

联合摄制:中共华池县委宣传部 华池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 华池县文化馆

特别鸣谢:庆阳登越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试验有限责任公司

甘肃本土红色题材电影《军民大生产》“原型”人物揭秘,原来是他!

出 品:庆阳黑格儿影视有限公司

联合摄制:中共华池县委宣传部 华池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 华池县文化馆

特别鸣谢:庆阳登越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试验有限责任公司

张振财(1904一1988) 城壕乡城壕村人。陕甘宁边区特等劳动英雄。1988年病逝,享年84岁。3岁丧母,靠父亲抚养长大,24岁丧偶,留下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多舛的命运并没有带走他对生活的热爱,他不但思想乐观,还积极要求进步。他曾帮助陕甘游击队买过子弹和物资,见过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主席习仲勋,接受了共产主义进步思想。

民国二十三年(1934)底,任城壕乡通讯员,1937年到庆阳城侦探敌情时,被国民党抓捕关押,张振财守口如瓶,后在中共地下党组织帮助下获释。1942年,陕甘宁边区政府号召开展“大生产运动”,张振财积极响应,人挖畜耕,10天开荒25亩,加上历年所开荒地,全家种地98亩,当年收获粮食27石。同时与村民办起合作社,利用农闲时间,到盐池驮盐赚钱;还经常给村上困难户借粮、借工具、借牲口,帮助邻里种地干活,受到群众称赞。县政府为了表彰张振财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奖给其耕牛1头。县委书记高伯祥在《解放日报》以《开荒英雄一张振财》为题撰文,介绍了其模范事迹。1943年3月,张振财带头在本村组织了变工队,被推选为队长,当年就使变工队各户共收获粮食280石,比上年增加113石,做到了“耕二余一”。同时,城壕村的植树造林、扫除文盲、优待抗属工属、改造教育“二流子”和支前、通讯、站哨、防奸等工作都相当出色。由于张振财组织变工队,成绩突出,当年先后被评为华池县、陇东分区劳动英雄和陕甘宁边区特等劳动英雄,城壕村亦被评为边区模范村。当年秋,张振财出席陕甘宁边区第一届劳动英雄代表大会期间,曾被选为主席团成员,与其他特等劳动英雄的肖像被悬挂在主席台上。张振财还参加了毛泽东等中共中央领导人为与会劳动英雄在杨家岭大礼堂举行的接见与宴请。之后,毛泽东主席又专门邀请张振财等17位劳动英雄座谈,与张振财主要谈了组织变工队的问题。在这次劳动英雄大会上,张振财荣获毛泽东主席和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的亲笔题词,并获特等奖金3万元(边币);城壕村获锦旗1面、耕牛1头。1944年,在张振财的带领下,城壕村组织11个变工小组,全村新开荒地375亩,修水地100亩,并改良耕作技术,加强管理措施,增加细粮93石,实现了“耕一余一”。当年12月,张振财再次出席陕甘宁边区劳动英雄与模范工作者大会,又被评为陕甘宁边区特等劳动英雄。1946年,张振财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任中共城壕区四乡支部副书记。1954年到1956年,任城壕村高级农业社社长。1963年,任中共城壕大队支部书记。“文化大革命”期间,张振财虽遭批斗,但仍坚持植树造林,成果显著。

在甘肃省博物馆的陕甘宁边区文物藏品中,有一张颁发给张振财的奖状和一枚纪念章。奖状为布质,白底彩印墨写,长26厘米、宽32厘米,以五角星、红旗、麦穗等纹样组成彩色边栏,为时任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的林伯渠签署,颁发时间为“中华民国三十二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地点为“陕甘宁边区生产展览会”。纪念章为铜托塑面,红色长方形,长3.1厘米、宽2厘米,上有毛泽东、朱德头像,印有“陕甘宁边区劳动英雄模范工作者大会纪念章”和“1943.11”字样。这张奖状和这枚纪念章的主人叫张振财,是大生产运动中陇东分区的劳动英雄,1943年11月,他参加了陕甘宁边区劳动英雄模范工作者大会,获得了“特等劳动英雄”的荣誉称号。他一直将奖状和纪念章视如珍宝、悉心珍藏,40多年后他将奖状和纪念章捐给了甘肃省博物馆。

1938年底,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在国民党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下,陕甘宁边区面临严峻的财政经济困难。1939年2月2日,毛泽东发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陕甘宁边区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高山川地,田间地头,处处人声鼎沸,一片欢腾的劳动场面。军民一条心,协力促生产,你追我也赶,力争当模范。1943年11月,陕甘宁边区召开表彰大会,陇东分区华池县的张振财被评为“特等劳动英雄”。

1937年,中共中央实行减租减息政策,张振财和边区人民在党和民主政府的领导下,生活渐渐有了改善。1939年,他续娶妻室,又生了孩子,还分得30亩地、两头牲口。领到土地证的那一天,他欢欣雀跃,捧着证书回家,一家人围坐端详,妻子用手帕小心翼翼地把证书包起来,锁在了箱子里。有了自己的土地,告别了食不果腹的艰难岁月,崭新的生活面貌让张振财对党和边区政府充满了感激之情。

大生产的春风吹进了城壕村,张振财成为这场运动的生力军。他辛勤劳动,不到10天就开荒25亩,加上历年开的荒地,他一人就种地98亩,当年收粮食27石。他还在村上组织起变工队,带领群众开荒锄地,大搞生产,使城壕村大获丰收,实现了“耕二余一”,获得了“边区模范村”称号。1943年4月,华池县县委书记高伯祥在《解放日报》上以《开荒的英雄——张振财》为题,介绍张振财的事迹,要求全县人民学习“他这种劳苦精神”,鼓励大家“积极开荒,努力劳动”。

1943年11月、12月,1944年1月,《解放日报》以《张振财访问记》《张振财村——华池温台区四乡城壕村》《张振财和模范的城壕村》为题连篇报道了张振财带领城壕村开展大生产的先进事迹。张振财在接受采访时说:“八路军保护老百姓过幸福的日子,我们就要他吃饱肚子,才能保卫住边区,粉碎敌人的进攻。”这平凡朴实的话语,就是边区党政军民一条心、攻坚克难干革命的真实写照。正是因为有了无数像张振财一样的劳动英雄的辛勤努力,才迎来了边区粮食满仓、蔬菜有余、牛马成群、猪羊满圈的动人景象,实现了以边区建设支持前方抗战的目标,最终迎来了中国革命的曙光。

1977年,张振财被选为党代表出席了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82年,他又出席了甘肃省劳动模范和先进集体代表会议。之后,他将自己视如珍宝的奖状和纪念章捐给了甘肃省博物馆。如今,他虽已离世,这份红色记忆却永续流传。

一块黑底红字的陈旧木匾,引发了一连串耐人寻味的往事。它铭刻了一位劳动者的光辉业绩,记述了—段声势浩大的革命史实,激发了老一辈革命家马文瑞对往事的追忆,也反映了文物工作者的艰辛。

在半个多世纪前的抗日战争时期,由于日本侵略军野蛮进攻和国民党的包围封锁,陕甘宁边区的经济和财政发生了极大的困难。1942年底,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方针,号召解放区军民自力更生,克服困难,开展大规模生产运动。陇东解放区党政军民、机关学校积极响应,收到巨大的成效。

为了总结生产经验,检阅生产成果,表彰先进,以激励边区人民掀起新的生产热潮,1943年11月1日,陇东分区在庆城大礼堂召开了首届生产展览会暨劳模英雄大会,全边区有56人受到奖励,其中有一名中等个头、敦敦实实的华池县城壕乡城壕村农民,他叫张振财。由于他个人开荒98亩,并带头组织生产互助队、创建模范村,被大会推选为首席生产模范。除和代表们一同佩戴大红花外,还特别获得了由原任陇东地委书记马文瑞题写的木制“劳动英雄”匾额一块。会后,由于交通条件所限,大型木匾一时不便带回家,张振财便将其暂时寄放在礼堂附近的居民家中。谁知这次寄放,因多种原因,使他终生再未能取回。此后,张振财在新掀起的生产热潮中又做出了更大的成绩,并连续两次出席了在延安举行的陕甘宁边区劳动英雄模范生产者代表大会,受到了毛泽东等中央领导的接见。

1947年国民党胡宗南部队进犯边区时,张振财寄放在庆城的“劳动英雄”木匾在战乱中遗失了。听说解放后他曾多次寻找过,但终未能找到。

1988年上半年,张振财以84岁的高龄谢世。恰巧这年的夏秋之交,一次偶然的机会,庆阳县博物馆干部在县电影公司一名职工的房内,发现了遗失40多年的“劳动英雄”木匾,一时兴奋不已。这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工作人员遂用一块新床板换回,正式入藏博物馆,后被甘肃省文物鉴定委员会评定为国家一级革命文物。该匾长175厘米,宽100厘米,厚4厘米,由3块木板拼装而成,原有外框,后失。匾正面阴刻马文瑞题写的行楷10行47字,即“时在中华民国32年(1943年)陕甘宁边区陇东分区首届生产展览会,赠给生产模范首席张正才(振财)同志”,左下刻小字“马文瑞题”。字以红油漆填饰,底色为黑漆。

张振财虽然在有生之年只见到过一面奖给他的“劳动英雄”匾,但它传奇式的失而复得,却给后人带来了无限的追忆。英雄匾虽系木材所造,但它储存的各类信息,却是一部活的教科书,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是英雄人物的历史写照。

相关报道:

“解放区呀么嗬咳,大生产呀么嗬咳,军队和人民西里里里嚓啦啦啦嗦啰啰啰呔,齐动员呀么嗬咳…… ”具有浓郁陇东劳动号子风格的歌声高亢嘹亮,在场师生动情附和跟唱,一场别开生面的电影首映仪式在陇东学院大学生活动中心礼堂拉开帷幕。

3月26日晚,陇东学院团委举办党史学习教育“红色电影季”开幕式暨电影《军民大生产》线下首映式,陇东学院党委副书记田雁青、庆阳市文联副主席何岳阳、庆阳市影视家协会秘书长巩晓鸣,学校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成员,《军民大生产》主创和演职团队的主要演员和师生代表共计1200多人参加了此次活动,团委副书记刘建苹主持开幕式。

开幕式上,校团委书记孙波安排了“红色电影季”有关活动,电影《军民大生产》导演王勇致辞,电影主演赵晓宁、王成等5位演员受邀到现场和陇东学院师生见面。庆阳市文联副主席何岳阳致辞,他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特别强调,要鼓励创作党史题材的文艺作品特别是影视作品,抓好青少年学习教育,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陇东学院今天举行红色电影作品展播仪式,正是践行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行动。

电影《军民大生产》在同学们热切期待中开映。上世纪四十年代初,中国正处于抗日战争最为艰难的战略相持阶段,国民党加紧了对陕甘宁边区的经济封锁。在毛泽东同志提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后,陕甘宁边区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军民大生产运动。由此,编创于陇东民歌《推炒面》的革命歌曲《军民大生产》在陇东南梁地区诞生,并从这里唱红全中国,成为具有鲜明陇东标识的文化符号。影片《军民大生产》是庆阳本土黑格尔影视传媒公司经审批投资拍摄的一部反映南梁革命根据地题材的网络影视作品,影片艺术反映了当年解放区军民艰苦奋斗、坚持抗战的如艳阳天一般明朗的精神面貌,传承了党领导人民和军队走向团结胜利的红色精神密码,在师生中引起热烈反响。

在认真观看了首映式后,校外媒体集体采访了现场师生,校团委干部韩小东深情地说:“这部电影取材于当年军民大生产这一革命历史史实,通过电影手法和故事情节,演绎了当年解放区军队和人民团结一心、艰苦奋斗、开荒生产、自给自足的动人场景,为我们青年大学生上了一堂有声有色、有滋有味的思想政治课。每次观看这样的电影,心情是爽朗的,情绪是亢奋的,与那些娘炮味的影视剧有着完全不同的心理感受。”

本次“红色电影季”展播活动是陇东学院学习教育迎接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引导青年学子感悟党的初心使命,传承南梁红色精神,青春同心,永跟党走。根据学校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的安排,“电影季”期间陆续放映40多部红色题材的电影,展播将在6月底结束。

爱奇艺链接:https://www.iqiyi.com/v_pdfn56lfsk.html

我们用它来歌颂土地、我们用它来抒发情感、我们用它来赞美生活!

它就是——陇东民歌。

陇东民歌,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流传于甘肃东部庆阳市及平凉市部分地区的传统民歌,也称庆阳民歌。陇东民歌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特别是在陇东革命根据地时产生的《绣金匾》、《咱们的领袖毛泽东》和《军民大生产》等曲目,使陇东民歌唱红了全中国,在中国民歌艺术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电影《军民大生产》爱奇艺独家上线播出。这部庆阳本土电影期待大家的转发支持!

一首歌,一个时代。红色经典歌曲《军民大生产》从南梁革命根据地唱响全国,红遍全国。以上世纪四十年代陕甘宁边区一对青年秀秀和壮壮的爱情故事和革命歌曲《军民大生产》的诞生为素材而创作的这部同名红色题材电影即将上映。影片导演陈强、王勇,编剧吴金辉、白世虎,主演赵小宁、王成、张倩等,该片由庆阳黑格儿影视有限公司出品,华池县文体广电局和华池县文化馆联合摄制,大河视线影业有限公司发行,将于2021年2月22日登陆爱奇艺电影独家上线播出,敬请关注。

电影预告片欣赏:

相关海报

(黑格儿影视)

他曾帮助陕甘游击队买过子弹和物资,见过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主席习仲勋,接受了共产主义进步思想。

民国二十三年(1934)底,任城壕乡通讯员,1937年到庆阳城侦探敌情时,被国民党抓捕关押,张振财守口如瓶,后在中共地下党组织帮助下获释。1942年,陕甘宁边区政府号召开展“大生产运动”,张振财积极响应,人挖畜耕,10天开荒25亩,加上历年所开荒地,全家种地98亩,当年收获粮食27石。同时与村民办起合作社,利用农闲时间,到盐池驮盐赚钱;还经常给村上困难户借粮、借工具、借牲口,帮助邻里种地干活,受到群众称赞。县政府为了表彰张振财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奖给其耕牛1头。县委书记高伯祥在《解放日报》以《开荒英雄一张振财》为题撰文,介绍了其模范事迹。1943年3月,张振财带头在本村组织了变工队,被推选为队长,当年就使变工队各户共收获粮食280石,比上年增加113石,做到了“耕二余一”。同时,城壕村的植树造林、扫除文盲、优待抗属工属、改造教育“二流子”和支前、通讯、站哨、防奸等工作都相当出色。由于张振财组织变工队,成绩突出,当年先后被评为华池县、陇东分区劳动英雄和陕甘宁边区特等劳动英雄,城壕村亦被评为边区模范村。当年秋,张振财出席陕甘宁边区第一届劳动英雄代表大会期间,曾被选为主席团成员,与其他特等劳动英雄的肖像被悬挂在主席台上。张振财还参加了毛泽东等中共中央领导人为与会劳动英雄在杨家岭大礼堂举行的接见与宴请。之后,毛泽东主席又专门邀请张振财等17位劳动英雄座谈,与张振财主要谈了组织变工队的问题。在这次劳动英雄大会上,张振财荣获毛泽东主席和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的亲笔题词,并获特等奖金3万元(边币);城壕村获锦旗1面、耕牛1头。1944年,在张振财的带领下,城壕村组织11个变工小组,全村新开荒地375亩,修水地100亩,并改良耕作技术,加强管理措施,增加细粮93石,实现了“耕一余一”。当年12月,张振财再次出席陕甘宁边区劳动英雄与模范工作者大会,又被评为陕甘宁边区特等劳动英雄。1946年,张振财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任中共城壕区四乡支部副书记。1954年到1956年,任城壕村高级农业社社长。1963年,任中共城壕大队支部书记。“文化大革命”期间,张振财虽遭批斗,但仍坚持植树造林,成果显著。

在甘肃省博物馆的陕甘宁边区文物藏品中,有一张颁发给张振财的奖状和一枚纪念章。奖状为布质,白底彩印墨写,长26厘米、宽32厘米,以五角星、红旗、麦穗等纹样组成彩色边栏,为时任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的林伯渠签署,颁发时间为“中华民国三十二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地点为“陕甘宁边区生产展览会”。纪念章为铜托塑面,红色长方形,长3.1厘米、宽2厘米,上有毛泽东、朱德头像,印有“陕甘宁边区劳动英雄模范工作者大会纪念章”和“1943.11”字样。这张奖状和这枚纪念章的主人叫张振财,是大生产运动中陇东分区的劳动英雄,1943年11月,他参加了陕甘宁边区劳动英雄模范工作者大会,获得了“特等劳动英雄”的荣誉称号。他一直将奖状和纪念章视如珍宝、悉心珍藏,40多年后他将奖状和纪念章捐给了甘肃省博物馆。

1938年底,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在国民党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下,陕甘宁边区面临严峻的财政经济困难。1939年2月2日,毛泽东发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陕甘宁边区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高山川地,田间地头,处处人声鼎沸,一片欢腾的劳动场面。军民一条心,协力促生产,你追我也赶,力争当模范。1943年11月,陕甘宁边区召开表彰大会,陇东分区华池县的张振财被评为“特等劳动英雄”。

1937年,中共中央实行减租减息政策,张振财和边区人民在党和民主政府的领导下,生活渐渐有了改善。1939年,他续娶妻室,又生了孩子,还分得30亩地、两头牲口。领到土地证的那一天,他欢欣雀跃,捧着证书回家,一家人围坐端详,妻子用手帕小心翼翼地把证书包起来,锁在了箱子里。有了自己的土地,告别了食不果腹的艰难岁月,崭新的生活面貌让张振财对党和边区政府充满了感激之情。

大生产的春风吹进了城壕村,张振财成为这场运动的生力军。他辛勤劳动,不到10天就开荒25亩,加上历年开的荒地,他一人就种地98亩,当年收粮食27石。他还在村上组织起变工队,带领群众开荒锄地,大搞生产,使城壕村大获丰收,实现了“耕二余一”,获得了“边区模范村”称号。1943年4月,华池县县委书记高伯祥在《解放日报》上以《开荒的英雄——张振财》为题,介绍张振财的事迹,要求全县人民学习“他这种劳苦精神”,鼓励大家“积极开荒,努力劳动”。

1943年11月、12月,1944年1月,《解放日报》以《张振财访问记》《张振财村——华池温台区四乡城壕村》《张振财和模范的城壕村》为题连篇报道了张振财带领城壕村开展大生产的先进事迹。张振财在接受采访时说:“八路军保护老百姓过幸福的日子,我们就要他吃饱肚子,才能保卫住边区,粉碎敌人的进攻。”这平凡朴实的话语,就是边区党政军民一条心、攻坚克难干革命的真实写照。正是因为有了无数像张振财一样的劳动英雄的辛勤努力,才迎来了边区粮食满仓、蔬菜有余、牛马成群、猪羊满圈的动人景象,实现了以边区建设支持前方抗战的目标,最终迎来了中国革命的曙光。

1977年,张振财被选为党代表出席了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82年,他又出席了甘肃省劳动模范和先进集体代表会议。之后,他将自己视如珍宝的奖状和纪念章捐给了甘肃省博物馆。如今,他虽已离世,这份红色记忆却永续流传。

一块黑底红字的陈旧木匾,引发了一连串耐人寻味的往事。它铭刻了一位劳动者的光辉业绩,记述了—段声势浩大的革命史实,激发了老一辈革命家马文瑞对往事的追忆,也反映了文物工作者的艰辛。

在半个多世纪前的抗日战争时期,由于日本侵略军野蛮进攻和国民党的包围封锁,陕甘宁边区的经济和财政发生了极大的困难。1942年底,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方针,号召解放区军民自力更生,克服困难,开展大规模生产运动。陇东解放区党政军民、机关学校积极响应,收到巨大的成效。

为了总结生产经验,检阅生产成果,表彰先进,以激励边区人民掀起新的生产热潮,1943年11月1日,陇东分区在庆城大礼堂召开了首届生产展览会暨劳模英雄大会,全边区有56人受到奖励,其中有一名中等个头、敦敦实实的华池县城壕乡城壕村农民,他叫张振财。由于他个人开荒98亩,并带头组织生产互助队、创建模范村,被大会推选为首席生产模范。除和代表们一同佩戴大红花外,还特别获得了由原任陇东地委书记马文瑞题写的木制“劳动英雄”匾额一块。会后,由于交通条件所限,大型木匾一时不便带回家,张振财便将其暂时寄放在礼堂附近的居民家中。谁知这次寄放,因多种原因,使他终生再未能取回。此后,张振财在新掀起的生产热潮中又做出了更大的成绩,并连续两次出席了在延安举行的陕甘宁边区劳动英雄模范生产者代表大会,受到了毛泽东等中央领导的接见。

1947年国民党胡宗南部队进犯边区时,张振财寄放在庆城的“劳动英雄”木匾在战乱中遗失了。听说解放后他曾多次寻找过,但终未能找到。

1988年上半年,张振财以84岁的高龄谢世。恰巧这年的夏秋之交,一次偶然的机会,庆阳县博物馆干部在县电影公司一名职工的房内,发现了遗失40多年的“劳动英雄”木匾,一时兴奋不已。这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工作人员遂用一块新床板换回,正式入藏博物馆,后被甘肃省文物鉴定委员会评定为国家一级革命文物。该匾长175厘米,宽100厘米,厚4厘米,由3块木板拼装而成,原有外框,后失。匾正面阴刻马文瑞题写的行楷10行47字,即“时在中华民国32年(1943年)陕甘宁边区陇东分区首届生产展览会,赠给生产模范首席张正才(振财)同志”,左下刻小字“马文瑞题”。字以红油漆填饰,底色为黑漆。

张振财虽然在有生之年只见到过一面奖给他的“劳动英雄”匾,但它传奇式的失而复得,却给后人带来了无限的追忆。英雄匾虽系木材所造,但它储存的各类信息,却是一部活的教科书,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是英雄人物的历史写照。

相关报道:

“解放区呀么嗬咳,大生产呀么嗬咳,军队和人民西里里里嚓啦啦啦嗦啰啰啰呔,齐动员呀么嗬咳…… ”具有浓郁陇东劳动号子风格的歌声高亢嘹亮,在场师生动情附和跟唱,一场别开生面的电影首映仪式在陇东学院大学生活动中心礼堂拉开帷幕。

3月26日晚,陇东学院团委举办党史学习教育“红色电影季”开幕式暨电影《军民大生产》线下首映式,陇东学院党委副书记田雁青、庆阳市文联副主席何岳阳、庆阳市影视家协会秘书长巩晓鸣,学校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成员,《军民大生产》主创和演职团队的主要演员和师生代表共计1200多人参加了此次活动,团委副书记刘建苹主持开幕式。

开幕式上,校团委书记孙波安排了“红色电影季”有关活动,电影《军民大生产》导演王勇致辞,电影主演赵晓宁、王成等5位演员受邀到现场和陇东学院师生见面。庆阳市文联副主席何岳阳致辞,他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特别强调,要鼓励创作党史题材的文艺作品特别是影视作品,抓好青少年学习教育,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陇东学院今天举行红色电影作品展播仪式,正是践行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行动。

电影《军民大生产》在同学们热切期待中开映。上世纪四十年代初,中国正处于抗日战争最为艰难的战略相持阶段,国民党加紧了对陕甘宁边区的经济封锁。在毛泽东同志提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后,陕甘宁边区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军民大生产运动。由此,编创于陇东民歌《推炒面》的革命歌曲《军民大生产》在陇东南梁地区诞生,并从这里唱红全中国,成为具有鲜明陇东标识的文化符号。影片《军民大生产》是庆阳本土黑格尔影视传媒公司经审批投资拍摄的一部反映南梁革命根据地题材的网络影视作品,影片艺术反映了当年解放区军民艰苦奋斗、坚持抗战的如艳阳天一般明朗的精神面貌,传承了党领导人民和军队走向团结胜利的红色精神密码,在师生中引起热烈反响。

在认真观看了首映式后,校外媒体集体采访了现场师生,校团委干部韩小东深情地说:“这部电影取材于当年军民大生产这一革命历史史实,通过电影手法和故事情节,演绎了当年解放区军队和人民团结一心、艰苦奋斗、开荒生产、自给自足的动人场景,为我们青年大学生上了一堂有声有色、有滋有味的思想政治课。每次观看这样的电影,心情是爽朗的,情绪是亢奋的,与那些娘炮味的影视剧有着完全不同的心理感受。”

本次“红色电影季”展播活动是陇东学院学习教育迎接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引导青年学子感悟党的初心使命,传承南梁红色精神,青春同心,永跟党走。根据学校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的安排,“电影季”期间陆续放映40多部红色题材的电影,展播将在6月底结束。

爱奇艺链接:https://www.iqiyi.com/v_pdfn56lfsk.html

我们用它来歌颂土地、我们用它来抒发情感、我们用它来赞美生活!

它就是——陇东民歌。

陇东民歌,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流传于甘肃东部庆阳市及平凉市部分地区的传统民歌,也称庆阳民歌。陇东民歌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特别是在陇东革命根据地时产生的《绣金匾》、《咱们的领袖毛泽东》和《军民大生产》等曲目,使陇东民歌唱红了全中国,在中国民歌艺术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电影《军民大生产》爱奇艺独家上线播出。这部庆阳本土电影期待大家的转发支持!

一首歌,一个时代。红色经典歌曲《军民大生产》从南梁革命根据地唱响全国,红遍全国。以上世纪四十年代陕甘宁边区一对青年秀秀和壮壮的爱情故事和革命歌曲《军民大生产》的诞生为素材而创作的这部同名红色题材电影即将上映。影片导演陈强、王勇,编剧吴金辉、白世虎,主演赵小宁、王成、张倩等,该片由庆阳黑格儿影视有限公司出品,华池县文体广电局和华池县文化馆联合摄制,大河视线影业有限公司发行,将于2021年2月22日登陆爱奇艺电影独家上线播出,敬请关注。

电影预告片欣赏:

网络电影《军民大生产》先导预告片 自动播放     02:13  

相关海报

(黑格儿影视)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