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为何能保留大多数古地名?与地处偏远经济落后无关!一种观点认为,甘肃省内很多地方的名字,都有种淡雅年代的味道,有点莫名的中国风,其他地方很少有这种感觉。
甘肃的古地名都很有历史,源于这些地方大多数没有经过频繁的政治洗礼和文化冲击。加之甘肃地处偏远,就这样成了保留大多数古地名的幸运儿。
事实上,不是甘肃的地名好听,而是别的地方后面瞎改。像以前的琅琊、常山、兰陵、朝歌、姑苏等等地名不好听吗?
换成现在的地名体会一下:《临沂榜》、石家庄赵子龙、枣庄王、鹤壁、苏州……所以不是甘肃的古地名别具一格,实在是地处偏远经济落后,再加上其它兄弟省份给面子……
对此观点不敢全部认同,一个地方古名保留与否,经济落后不至于成为最重要的因素,敦煌这种因为古迹而家喻户晓的名字,国人有谁会对它有疏离感?
一千年文化看北京,三年前文化看西安,五千年文化只有甘肃,一个莫高窟就足以震撼全世界。甘肃是古代边塞诗人最向往投笔从戎的地方,这里留下了无数热血沸腾的壮丽诗篇!
很多地名都有他的故事,如天水名字就从天河注水传说而来,武威彰显着当年大汉帝国的"武功军威"。而另一些名字则是逐渐演变过来,如甘肃二字就代表两个地名,甘州张掖,肃州酒泉。
当然,学术界也有不同观点,认为敦煌的名称来自西域古代语言的音译,张掖武威酒泉三郡的名称,也有可能与敦煌的来源类似,而不一定是传统文献里面解释的那样。
但不管怎样,甘肃古地名又多又好听,在国内无出其右是不争的事实。我曾去过甘肃的马力镇 ,途中还路过鸳鸯镇,这一带不仅名字好听,人也热情好客。
这里有良田,有青山,站在山上可以俯视到山脚下的房屋,街道上熙熙攘攘的人流,篮球场打球的孩子们,还有远处的河道,绿树,田野……
甘肃今天能保留大多数古地名,我想与地处偏远经济落后是没多大关系的。事实上,说到经济落后,看看甘肃才多少人?河西走廊千里大粮仓,全世界玉米种子都来自这里。
说甘肃文化落后,上到伏羲女娲,后到千里河西走廊汉唐到左宗棠,西路军,更有丝路花雨,《读者》杂志这样深刻影响中国人审美的文艺作品和杂志,全国就没几个这样的文化大省。
甘肃的科教,则有兰大这种国际都知名的院校,天水还有中国最早的半导体芯片制造行业,为航天军工生产国产芯片,酒泉有卫星发射基地,旅游更不用说,亚洲旅行最佳目的地。甘肃大可不必勿妄自菲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