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陇上人物】王符

来源/ 作者/ 时间/2021-05-27 08:45:00

【陇上人物】

王符

王符(约85年-约163年),字节信,安定临泾(今甘肃镇原)人。东汉政论家、文学家、思想家。王符一生隐居著书,崇俭戒奢、讥评时政得失。因“不欲彰显其名”,故将所著书名之为《潜夫论》。王符的著作思想深刻、观点鲜明、文笔犀利,至今读其作仍给人一种淋漓畅快的感觉。

王符生活在东汉和帝至灵帝时期,《后汉书·王符传》载:王符“少好学,有志操,与马融、窦章、张衡、崔瑗等友善”。由于王符的人品文章名重当时,声震朝野,受到时人尊敬和后人的推崇。汉延熹五年(162年),同乡度辽将军皇甫规解官回安定。乡人纷纷前往拜访,皇甫规冷落退职太守,而欢迎王符。以致时人传语说:“徒见二千石,不如一缝掖。”可见他在当时颇负盛名。

王符生活的时代,正是东汉王朝黑暗腐败的时代。东汉自和帝、安帝后,朝纲废弛,宦戚倾轧,社会动荡,民不聊生。王符虽终身不仕,但他“耿介不同于俗”,仍然关心时事政治。他一生呕心所写的《潜夫论》,就是治国安民的光辉篇章。

《潜夫论》内容丰富,论述精辟,为历代所推崇,列“十三经”经籍之一。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法律、历史、哲学、伦理道德、社会风俗等许多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其主要成就表现在两大方面:一是哲学,二是政论。

王符的哲学观点,是他政治主张的理论基础。他是一个唯物主义者,他打破了当时流行的谶纬神学的天下,否定了神学论的“天生”“帝创”学说,确定了人的主体地位。

在政论方面,王符总结了自东汉以来社会发展的兴衰规律,提出了兴衰治乱的周期律,尤其是对东汉末期的弊政洞若观火,大胆揭露,无畏鞭挞,直抒己见,立存废标准,痛快淋漓。他认为衰败之世,首先是政治腐败,主要是吏治腐败。其次是道德沦丧,从上层开始,舆论导向首开其端,文风学风恶劣。第三是风气腐化,乱臣污吏,骄奢淫逸,民间信奉卜筮。第四是经济凋敝。主要表现为舍本逐末,轻地利民时,役赋繁重,加上旱蝗、内乱引起大量农民破产。

《潜夫论》语言质朴,意境深邃,激情荡漾,在东汉散文家中,自成一脉。故清人刘熙载评:“王充、王符、仲长统三家文,皆东京之矫矫者。”

王符的政治主张和唯物主义思想,以及精湛的文学造诣,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唐代大文学家韩愈对王符推崇备至,他写的《后汉三贤赞》中,称赞王符说:“不仕终家,吁嗟先生。”

人们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思想家,在他的家乡镇原县潜夫山重建了潜夫祠、思潜亭、王符读书台,修葺了他的坟园,修建了潜夫公园,如今成为人们游览凭吊的一方胜地。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