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西北忆旧说划拳

来源/ 兰州晚报 作者/ 时间/2021-06-02 10:56:00

原标题:西北忆旧说划拳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在甘肃省一个距酒泉市不足百里的小城工作。记得那年我们一批青工到兰州实习,下班后大家就聚在一起划拳喝酒,只有我和四川的小谢不会喝酒,更不会划拳。身边工友们吆三喝四的样子,总感觉怪怪的,印象里只有黑白电影里国民党兵才这样。后来我才知道,甘肃人喝酒划拳在全国数得着,酒量不是关键,酒量再高,划拳水平不行,一样掉价。

长期在喝酒划拳的环境里耳濡目染,不可能不受影响。后来我常跟人讲,我到甘肃学会了三样东西:划拳、喝酒、吃辣椒。在各种酒场中混,不仅逐渐领略了划拳行令的奥妙,学了点皮毛,也感受到了甘肃人的淳朴、厚道。

甘肃人划拳喝酒实在是个“难分输赢”的慢功夫活儿,酒桌上的人都得“打通关”,如果几个划拳高手狭路相逢,说不定这顿酒得喝上一宿。所谓“打通关”,就是长者或尊者按顺序和每个人“挑战”,每人三拳,三拳两胜,然后依次轮番打关,转一圈为止。划拳的两人同时伸出手指并喊出一个数,谁喊的数目跟双方所伸手指的总数相符,谁就算赢,输的人喝酒。划拳之前先握握手,以示友好,然后各自伸出第一拳,而且必须先出大拇指,表示恭敬对方,互相称赞。如果是同辈,说“哥俩好”,对方若是长辈,就该说“爷俩好”。 第一拳不算数,只是个礼节,第二拳才进入实战。看似普通甚至庸俗的划拳酒令,其实也挺文化的,单是“拳拳不离大拇指”的约定就让人感觉“了不得”。每一句带数字的酒令都有来历,且都是充满祥和的祝福语。感觉用甘肃话喊出的酒令好有韵味,“六高升啊”“七巧巧啊”“好酒您端上”, 后来,我总结,划拳必须要用甘肃话,不然就索然无味。

划拳有输赢,酒量有大小。赢者意味着让对方多喝,喝好,总是输的也就有被喝趴下的危险,这时候就有厚道的人看不过去,会为输者“挡一下”,不但把输的酒喝了,还与那个对手划拳应战。我的拳臭,老输,臭拳,比如我喊出“八仙过海”,却只伸出了两根手指,那么对方即便伸出五指也不可能凑成八,这种拳就叫臭拳,是要被罚酒的。为此我占了“大便宜”,经常喝多了,酒量也是这么练出来的。

那时候没手机,划拳就成了一种游戏,即便不喝酒,大家闲下来无事做,拳技就发痒,两个人伸手握一握就划拳,双方“你来我往,吆三喝四”,开始几个回合声音不大,等到不分输赢难解难分时,两个人的声音便开始升级,总想压过对方,看谁手疾眼快,看谁嘴皮子更利索,比的是聪明机智、打的是心理战,气势逼人,好不精彩,旁人也看得过瘾。

甘肃酒文化很深厚,“酒泉”,这个带酒字的城市全国就一个,只因“城下有泉”,“其水若酒”,李白在《月下独酌》中,有“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之句。唐诗里“葡萄美酒夜光杯”中的那个夜光杯,是古凉州(今甘肃省武威市)最著名的酒杯,便出自酒泉。如今我离开甘肃近30年了,那天我在微信里问仍在甘肃供职的小谢,现在甘肃那边喝酒还划拳吗?他说,喝酒划拳的少了,比咱们当年文明多了。现在年轻人生活压力大,大家都忙工作养家,也不怎么喝酒,除非生意场上的应酬酒必须得喝。

我在想,当划拳行令面临消失的时候,是不是有必要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呢?

杨方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