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兰州市文化和旅游局确定15项“我为群众办实事”重点项目

来源/ 甘肃文化产业网 作者/ 时间/2021-06-23 11:10:16
甘肃文化产业网按 兰州市文化和旅游局聚焦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结合工作实际,梳理确定了15项“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重点项目

兰州市文化和旅游局聚焦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结合工作实际,梳理确定了15项“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重点项目,包含服务发展大局方面、增强综合实力方面、优化营商环境方面、提高城市品位方面、加强生态保护方面等,着力打造“黄河城市·精致兰州”城市品牌,为“重振兰州辉煌”贡献文旅力量。

出台《兰州市黄河文化资源保护办法》

根据《兰州市人民政府2021年立法计划》要求,《兰州市黄河文化资源保护办法》是2021年规章调研项目之一。《办法》将对黄河文化资源进行界定和分类,明确部门职责,设定基本保护制度,对非文物黄河物质文化资源和非物质黄河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制定具体措施。目前已编制完成立法调研报告和《兰州市黄河文化资源保护办法(草案)》。目标任务是进一步夯实黄河流域生态、文化、资源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法治基础,推进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保护、传承和弘扬黄河文化。

开展“平安”系列文旅市场专项整治

“平安”系列专项整治行动是紧盯重要场所、重点领域,突出对全市营业性演出经营活动、歌舞娱乐场所、游艺娱乐场所、影院、旅行社及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及文化活动中安全隐患的排查整治行动,重点查处文化和旅游市场各类违法违规经营活动,严厉打击文化旅游市场涉黑涉恶违法行为,全力防范化解文化旅游市场安全事故风险,坚决预防和遏制安全事故。将以建设“平安兰州”为目标,以查办案件为抓手,不断加大对文化旅游市场执法监管力度,力争全年行政处罚案件数量再提升50%,切实做好疫情防控,铲除文旅行业乱象的生存土壤和安全生产隐患,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为广大市民营造健康、平安、和谐的文化旅游环境,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开展兰州老街水上市集节暨中秋国庆活动

兰州老街项目结合中国西北建筑文化,通过具有明清风格的仿古建筑与生态景观水系有机结合,展示兰州几千年来原汁原味的人文风情街及明清建筑文化的旅游文化综合体,是具有重大示范效应和产业拉动作用的文化产业项目。兰州老街水上集市自2020年5月开街以来,累计接待游客14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8500万元。目标将继续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着力打造兰州文化旅游品牌,进一步提升兰州城市形象,带动城市经济发展,促进体验消费升级。

推进兰州水墨丹霞旅游景区工程项目,举办水墨丹霞景区开园仪式

兰州水墨丹霞景区项目一期计划投资16个亿,规划面积400平方公里,是目前国内已发现面积最大的同类型地貌景观。景区于2021年5月1日模拟试运营,目前模拟运营情况良好,计划于10月份正式开园。兰州水墨丹霞将打造成为集自然观光、文化体验、地质研学、乡村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旅游项目,全市最大的游客承载量旅游景区和西部旅游新高地、一带一路新地标,兰州市旅游产业发展新的核心增长极。

筹建“中国(甘肃)长城数字博物馆”

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是推动新时代文化繁荣发展的重大工程。兰州市拟利用七里河区黄河楼暂未业态布局的1--2楼层,占地面积约1.5万平方米,筹建“中国(甘肃)长城数字博物馆”,充分运用多媒体手段,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用全新沉浸式体验方式,历史再现不同时期的长城资源。目标任务将通过多媒体手段,建设一所中国长城数字化标准博物馆,引领中国长城数字化保护传承,将中国长城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再现于数字世界中,打造成为集长城遗址保护、传播长城文化、打造长城IP于一体的文化旅游集散地,带动兰州区域经济发展。

兰州创意文化产业园创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

兰州创意文化产业园始建于2009年,规划占地面积近300亩,计划总投资50亿元,分四期建设。目前已经完成第一、二期建设,截止目前,园区入驻企业223家。2017年10月,兰州创意文化产业园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创建单位,是西北五省区唯一入选园区。计划将成功创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打造全市、全省、西北五省文化产业发展集聚区,为全市、全省乃至全国文化产业园区建设积累可推广、可参考、可借鉴、可复制的发展模式。

推进兰州文化艺术中心项目建设

兰州文化艺术中心项目其功能包括美术馆、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少年宫、兰州广播电视台和黄河文化创客基地。将有效补足我市公共文化设施功能不足、设备陈旧、建筑面积不达标等诸多短板,能够疏解老城区人口、完善城市文化功能。打造成为集艺术欣赏、美学教育、休闲娱乐、儿艺活动、培训会务、新闻媒体、旅游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城市文化综合体,成为兰州城市新地标,进一步提升城市软实力和影响力。

实施“我忆兰州好”2021兰州“个十百千”文化惠民工程

开展“我忆兰州好”2021兰州“个十百千”惠民工程。“个”,即以兰州大剧院为龙头,组织国内外一流交响乐、歌舞剧、戏曲等文艺团体来兰精品剧目展演。“十”,即精选十家民营小剧场。“百”,即组织全市百家艺术类培训机构开展演出活动。“千”,全年开展展演活动1000场次。计划完成春夏秋冬50场精品剧目演出季活动,民营小剧场演出500场次、百家培训机构展示汇报演出400场次、兰州市文化惠民演出25场次、大型舞剧《大梦敦煌》驻场演出25场次、“戏曲进校园、进乡村活动”20场次、“红色轻骑兵”演出活动30场次和“乐动金城·声醉兰州”展演活动2000场次。

推动文艺精品创作

创作交响合唱组曲《南梁颂》、民族歌剧《西风烈》、红色题材儿童剧《大豆谣》。通过对革命史、奋斗历程的描述,让人民从不同的侧面了解中国共产党的百年革命史、奋斗史。向广大群众展示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中国人民顽强拼搏、接续奋斗取得的伟大成就,激发、厚植广大群众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跟党走的理想信念。

办好第十一届兰州黄河文化旅游节

本届黄河文化旅游节紧紧围绕“黄河城市、精致兰州”和现代化中心城市建设目标,充分发挥重点节会活动的宣传带动效应,不断扩大“黄河之滨也很美”城市品牌影响力,着力提升丝绸之路经济带文化旅游名城美誉度。节会期间举办黄河文化旅游节开幕式、全球驻华使节走进兰州活动、与中国日报社合作举办“向上的力量”演讲活动、黄河文化旅游产业博览会和嘉宾踩线等系列活动。通过节会活动向世界展示兰州,提升兰州文化旅游国内外知名度和美誉度,促进文化旅游融合交流,放大文化旅游综合效应,加强区域合作,扩大朋友圈。同时,增进兰州与各地在投资领域的互动与交流,为兰州引进聚能,拉动地方经济、推动兰州新动能。

聚焦“六夜”联动﹒点亮金城夏夜文旅消费惠民活动

5月20至10月20日,举办以“聚焦‘六夜’联动,点亮金城夏夜”为主题的文化旅游消费惠民活动,通过大赛形式在全市遴选一批优秀的“夜景、夜宴、夜娱、夜宿、夜购、夜演”品牌、产品或企业,举办一系列文化和旅游惠民消费活动,激发市民消费积极性,挖掘群众消费潜力,有效拉动文化和旅游消费增长,助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目前,整体活动已启动,正在进行前期宣传及组织报名等工作。目标任务是精心打造一批旅游“夜经济”发展亮点,推出一批夜间旅游消费爆点,促进兰州旅游市场昼夜同兴、各业并进,将兰州打造成“交响丝路首港”和“如意甘肃之眼”,将旅游夜经济培育成“黄河城市流动窗”和“精致兰州会客厅”。

举办兰州民谣节

“兰州民谣节”是一场以民谣音乐为主要内容的全国性大型户外音乐节,集各类器乐演奏、即兴音乐、创意市集、表演艺术工作坊等于一体。届时会邀请来自全国各地及兰州本土的优秀民谣音乐人共同参与,在兰州市掀起一场民谣音乐艺术盛宴。

创建白塔山4A级旅游景区及10个国家A级旅游景区

把白塔山建成集人文之美、自然之美、现代之美于一体的文化旅游综合体和展示黄河文化的标志性工程,填补兰州没有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空白,并以此为突破带动河口古镇、水墨丹霞、树屏小镇、龙王池、李家庄田园综合体等切实加强创建国家A级旅游景区工作。

培育8个省级乡村旅游样板村

根据省文旅厅《关于开展全省文旅振兴乡村样板创建评定工作的通知》(甘文旅厅通字[2021]40号)文件精神,以样板村创建为契机,不断提升乡村旅游发展水平,引领乡村旅游持续健康发展,通过示范创建活动,树立一批典型,打造一批知名品牌,进一步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的良好氛围。

以乡村旅游样板村创建为“十四五”时期建设西部知名乡村旅游目的地、推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大力实施文旅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打造乡村振兴“旅游版”,力争“十四五”期间创建西固区河口镇河口村、红古区花庄镇青土坡村、皋兰县什川镇上车村、城关区伏龙坪街道头营村等一批文旅振兴样板村,通过培育品牌、树立典型,推动乡村旅游提质升级,满足城乡居民消费升级需求,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推进兰州黄河国家文化公园项目(兰州金城关黄河文化旅游示范区)落地实施

兰州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项目(兰州金城关黄河文化旅游示范区)拟按照“片区统筹+配建+产业导入”的合作模式,由华润置地有限公司与兰州黄河生态旅游开发集团公司合作,对以金城关为中心的北山片区进行开发建设和商业运营。将结合规划白塔山隧道对现有建筑进行改造提升,利用南侧北滨河路改造滨河步行街,复现金城关,构建集国宾馆级酒店、餐饮、娱乐、文化、演艺于一体的现代商业集群,打造兰州市区内首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

以“生态修复、文化赋能、基础配套、旅游增效”的建设思路,落实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任务,推进黄河文化保护利用传承弘扬工作,深化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带。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