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西陲雄关,见秦时明月;听驼铃声声,遐丝绸古道。
在嘉峪关这座旅游资源天赋异禀的城市,丝绸之路与万里长城惊艳相遇;嘉峪关关城与方特欢乐世界古今辉映;新开园的嘉峪关·关城里景区斑斓古意尽收眼底;悬壁长城、黑山岩画、魏晋墓地下画廊……这里,有你憧憬的“诗和远方”。
近年来,嘉峪关市立足资源禀赋,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契机,把推动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作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城市转型发展的突破口,整合特色资源要素,挖掘特色文化内涵,提升全域旅游品质,着力构建景城、产城、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嘉峪关市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迈上了新台阶。
处处皆景、移步换景,全域旅游格局已然形成
“丝路风情街、古道关居、通关集市、蒙古风情园……每一条古街都是一帧画,还可以观看边塞史诗剧《天下雄关》,让人既开眼界,又长知识。”陕西游客李玉女士在逛完嘉峪关·关城里景区后,赞不绝口,“特别是《西域公主入关巡游》《半面妆》《捉拿江洋大盗》等沉浸式街区演艺,真是‘一步一景、一步一穿越’,提升了游客的体验感与参与感,孩子特别喜欢。”
处处皆景、移步换景的何止是嘉峪关·关城里景区,在景城一体的嘉峪关,让人流连忘返的景区景点早已从“盆景”变成了“风景”。今年“五一”期间,央视电视新闻和央视新媒体分别在嘉峪关关城对连霍高速沿线各地发展及嘉峪关市关城旅游、文物保护、城市发展等情况进行直播,更是让嘉峪关收获了不少“粉丝”。
这是嘉峪关市全域旅游发展的生动剪影!近年来,嘉峪关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全域旅游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全域规划、全域布局,推动全要素聚焦、全产业融合,着力补齐文化旅游基础设施短板,持续优化文化旅游供给体系,加快培育文化旅游消费市场,通过加强组织领导、注重规划引领、加强政策保障、突出改革创新、狠抓基础建设、加快产业融合、深挖产品开发、实施品牌营销、发展乡村旅游、提升服务品质等“十项举措”,推动单一景点建设向综合目的地统筹发展转变,封闭的旅游自循环向开放的“旅游+”融合发展转变,文旅商体“四轮驱动”融合发展格局快速形成。
“十三五”以来,嘉峪关市相继出台了加强建设旅游强市、加快智慧旅游建设、加快乡村旅游发展等20多个配套文件,设立文化旅游发展专项资金1亿元,兑现全域旅游发展扶持奖励资金近千万元。有了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嘉峪关市全域旅游蹄疾步稳,全区域、全要素、全产业链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已然形成。
文化加持、旅游赋能,文旅项目助推“量质齐飞”
“以逼真、形象、刺激的高科技艺术再现了千古流传的经典神话,让我领略了丝路文化的独特魅力,感受了中华文化艺术的生生不息。”走进嘉峪关方特二期—“丝路神画”主题乐园,河南游客李琼女士感触颇深。
“丝路神画”主题乐园
“丝路神画”主题乐园,这个以国内首个丝绸之路文化为核心的大型高科技主题乐园,进一步释放和扩大了“方特效应”,与嘉峪关关城、世界文化遗产公园、峪泉古街形成大景区“洼地”,实现文化旅游产业“量”的突破和“质”的提升,助推“丝绸之路国际旅游目的地城市”建设。
揽山水之幽,得人文之胜。嘉峪关市围绕构建文、旅、商、体“四轮驱动”融合发展的产业体系,坚持宜融则融、能融尽融,把文旅大项目作为转型发展的“新引擎”、新动能,投资近百亿元打造以关城景区为核心的方特丝路神画、世界文化遗产公园等重大文化旅游项目,推动旅游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形成了国家级关城历史文化园区、新城草湖国家湿地公园、讨赖河大峡谷省级地质公园、方特欢乐世界科技园区、讨赖河水文化生态园区等多种类型的文化旅游产业园区。
关城历史文化园区
方特欢乐世界
新城草湖国家湿地公园
讨赖河大峡谷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和嘉峪关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认真谋划长城国家文化公园项目,从项目库中筛选出嘉峪关核心区关城景区展示利用提升工程、嘉峪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展示工程长城博物馆新馆陈展及服务设施、环境整治项目等四个项目列入全省储备建设项目。与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签订了《嘉峪关市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战略合作框架协议(2020-2029)》。全面开展《万里长城——嘉峪关文物和保护规划(2020-2030)》修编和《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嘉峪关段)详细规划》的编制。
由“过境游”转变为“过夜游”,由“观光游”转变为“体验游”,由“团队游”转变为“自助游”,实现了从“门票经济”向“休闲消费经济”的转变,并强势带动了嘉峪关市住宿、餐饮和交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正成为新常态下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补齐短板、提质增效,文化旅游产品提档升级
“木桶理论”告诉我们,木桶的容量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为补齐“白天看景,晚上走人”的休闲旅游短板,嘉峪关市大力推进夜间文化旅游经济发展,鼓励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文化馆、少儿图书馆等公共文化场馆夜间开放,举办夜间活动,催生文化沙龙、24小时阅读空间等时尚文化业态,激活夜间文化艺术消费。
嘉峪关市图书馆
城市博物馆
着眼全域、全季、全产业链旅游,积极创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加快培育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建设,打造名嘉汇·中鹏嘉年华等文旅消费聚集街区。
主动融入“一节一会”,培育和打造具有嘉峪关市地域特色的长城文化旅游节系列品牌节会活动,扩大嘉峪关作为长城文化和丝路文化节点城市品牌影响力,让静态文化“活”起来,为旅游发展注入活力。
实施文化旅游产业提质增效10大行动,打造以《天下雄关》等演艺节庆品牌、“我到嘉峪关修长城”“钢铁是这样炼成的”等研学品牌。
积极培育开发特色文创旅游商品,持续打造“嘉有好礼”“雄关礼物”品牌体系。设计研发17个系列200余款文创旅游商品。
研发推出的“雄关之声”蓝牙音箱、“雄关万历”香薰先后在2020年中国旅游商品大赛和2020年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上获银奖。
精品化、特色化的文化旅游产品,满足了游客多样化旅游需求,游客直呼“有看头、有玩头,有吃头,有带头”,让游客“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
借力品牌、多元促销,宣传营销持续精准发力
如何让文化旅游这张“名片”叫得更响?如何将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如何让“藏在深闺”的景区景点走向大众,助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航空滑翔节、国际铁人三项赛、越野拉力赛等各赛事
坚持以“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金字招牌和“万里长城丝绸路,欢乐旅游嘉峪关”城市宣传形象为统领,以“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媒体引路、企业跟进”多元化宣传促销,全方位、多层次、高水平开展品牌营销。
丝绸之路国际房车博览会
成功举办了三届“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六届中国(嘉峪关)国际短片电影节以及四届房车博览会等重大活动。
主动构建区域旅游合作体,强化与周边地区的联合营销,签订《嘉峪关市酒泉市加快推进协同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打造区域旅游品牌。
强化区域旅游合作,组织旅游企业赴南京、厦门、深圳、西安等地开展宣传推广、公益巡演和推介会。
推出重点景区门票“三日制”和主要景区面向酒泉焦作市民互免等优惠政策。
率先联合酒泉、张掖、金昌、武威,举办“好学不倦 悠游河西”——2021年甘肃省河西五市旅游联盟联席会暨研学旅行资源链接会,通过联合产品促销,签署研学产品合作协议,发布嘉峪关宣言等方式,打通研学通道,促进区域内循环,持续扩大河西文旅产业综合效应,为共同构建河西走廊文化旅游发展共同体奠定坚实基础。
多元化的宣传促销,让嘉峪关市的文旅产品走出“深闺”,走向大众,更具对外知名度和美誉度。
一城古迹半城诗,如画雄关迎客来!定位“诗和远方”谋篇布局,嘉峪关这座文化古城、生态绿城、旅游名城,乘着文旅融合发展的强劲东风,正以崭新的姿态迎接八方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