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西安学子三下乡:汇聚青春力量,助力乡村振兴

来源/ 甘肃文化产业网 作者/ 时间/2021-07-30 12:30:52
甘肃文化产业网按 为了深入开展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个振兴”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落实乡村产业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农 村现代化发展。

为了深入开展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个振兴”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落实乡村产业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农 村现代化发展。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凝聚青春力量,共筑美丽家园”乡村振兴调研团7月13日-7月27日奔赴陕西省西安市与甘肃兰州市、武威市开展“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活动。

乡村振兴政策好,走村入户做调研

7月15日调研团在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什王村开展乡村振兴调研工作并结合政策宣讲,为村民讲解乡村振兴内容,普及乡村振兴知识。通过团队调研发现,什王村居民们对乡村振兴的成果表示赞同及满意。调研结果显示,教育水平在近五年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并且生态环境方面也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随后调研团成员前往西安市蓝田县葛牌镇与政府工作人员针对异地搬迁社区与农家乐产业振兴开展座谈交流会,调研团成员从本地民情出发,针对移民搬迁、生态融合、产业模式等方面和镇政府工作人员进行会谈;负责人强调,近年来,葛牌镇政府采取因地制宜的搬迁政策,将山中分散的原住民集中搬迁至葛牌安置社区,并对每家每户进行建档立卡登记,根据实际的搬迁的难度设立补贴标准,充分利用扶持资源,保证原住民能够放心搬,省心搬,安心搬。

调研团在甘肃省的调研活动安排在古浪县富民新村,在富民新村的村委负责人这样说道:“我们有能力,也有信心带领村民们走向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打赢脱贫攻坚战不是工作的结束,而是新征程的开始,乡村振兴的精神将永远镌刻于富民新村的山山水水,滋润着这里的一草一木。彻底解决一方土地养不活一方人的情况。

调研团还在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武南镇、兰州市城关区开展多次调研活动,共计完成调研500余份。团队针对城市居民、农村村民两大类人群,覆盖老中青三代人,通过对农民、退休职工、个体工商户、企业职工等多行业人群广泛开展了调研活动,取得了良好的调研成果。

产业扶贫要做好,特色产业是个宝

在为期十五天的调研活动中,调研团走访了特色产业振兴示范村镇,结合乡村振兴成果开展学习调研活动。调研团来到鄠邑区什王村户太8号葡萄种植园,蓝田县葛牌镇红色旅游+农家乐产业镇,古浪县富民新村易地扶贫搬迁集体经济示范村、凉州区大柳镇特色种植西瓜小镇等多地参观学习。

葛牌镇拥有得天独厚的环境优势与红色历史,是发展旅游民宿产业的肥沃土壤,并且当地计划将继续围绕红色文化发展民宿产业,在年底必须全部完成当地民宿改造并集中运营。目前当地旅游民宿产业已成为当地经济第一支柱,为当地住户每年增收10万余元。

调研团还来到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古浪县富民新村参观学习,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村支书张书记为调研团介绍了富民新村基本情况。作为异地扶贫搬迁村,最大的问题就是保障搬迁村民收入问题,村里结合实际生态情况发展种植业、特色养殖业并引进先进农业企业,切实为农民增收。调研团在富民新村建立了社会实践基地,深入学习产业振兴、生态振兴、异地扶贫搬迁产业发展经验。

通过调研实践团发展,特色产业已经成为农村发展的新形势,特色产业的发展带动了一大批村镇“发家致富”,解决了农民增收问题,增加当地经济竞争力,产业振兴成果初显。

生态环境整治好,治沙植树永远搞

7月20至21日实践团前往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八步沙林场与沙生植物园进行参观调研,实践团在沙生植物园对本地的地质生态进行了初步的调研了解:甘肃省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北部与蒙古国接壤,东南西三面分别于内蒙古、宁夏、陕西、四川、青海和新疆为邻,是中国自然地理最复杂的省区,其中又以腾格里沙漠南缘八步沙最为代表,由于此地沙化加剧,导致沙漠以每年7.5米的速度向前挺进,是沙暴肆虐风沙口。生态问题也是困扰武威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乡村发展被生态所制约。

调研团在八步沙林场参观学习生态振兴工程,“时代楷模”“最美奋斗者”八步沙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先进群体的事例让调研团深刻认识到生态建设的重要性,通过三代人4.2万亩沙漠变绿洲的奇迹,造福了一方人,也成就了以富民新村为首的黄花滩移民搬迁工程,通过生态治理切实的服务了群众。六老汉们的治沙之路是一场人类与自然的斗争,而作为后生的八步沙村民更是肩负“困难面前不低头,敢把沙漠变绿洲”的八步沙精神继续不断地朝着治沙征程不断努力奋斗着。

企业发展调研好,村民跟着龙头跑

为了解甘肃省武威市企业发展情况,调研团先后前往古浪县肉羊养殖基地,富民新村越海农业基地,大柳镇智能西瓜种植大棚,凉州熏醋研究院参观学习,实践队员通过企业负责人了解到企业若要解决产业就业难题,就要坚持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以当地特色产业作为为摆脱当地产能枯竭的动力源泉,将产业培育作为脱贫攻坚根本之策,将本地的散户集中并进一步培训养殖销售技术,由于集中调配,当地产品的销售与运输成本明显降低,每个项目平均为当地提供约千余个就业岗位。

以大柳镇西瓜种植大棚和凉州熏醋厂为例,随着大力推进“一镇一业”发展模式,全力打造西瓜种植专业镇,全镇累计建成日光温室2900多座、6000多亩,其中全村95%以上的日光温室种植户都以种植日光温室西瓜为主,主要以绿皮红瓤瓜栽植为主,适当栽植黑皮红瓤瓜和绿皮黄瓤瓜。仅日光温室西瓜一项全村年收入900多万元。企业发展为生态振兴提供十足动力。凉州熏醋研究院依托“凉州熏醋”品牌将产业研究发展、旅游文化发展和企业生产发展相结合,打造凉州品牌,日产手工醋一吨。

下乡实践效果好,乡村振兴一起搞

为期15天,调研团跨越650公里,“凝聚青春力量·共筑美丽家园”乡村振兴调研团完成调查问卷500余份,途径26个实践点,获得的当地负责人的一致好评,结合调研成果参观学习成果深入分析乡村振兴发展情况,将陕西、甘肃两省特色产业发展情况开展对比,形成有针对性的调研成果,为乡村振兴战略贡献青春力量。

乡村振兴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实现产业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道路越走越宽,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子正在通过切身的实践与锻炼帮助和引导更多青年学子了解认知当前的乡村状况、踊跃投身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结合专业特长,为乡村振兴贡献出属于自己的一份力量!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