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甘肃玉门:一个“笑脸”一条“丝带” 激发全城善举

来源/ 甘肃文化产业网 作者/ 时间/2021-08-10 09:04:00
甘肃文化产业网按 近日,100多名志愿者参加“共建美丽玉门清洁行动”志愿服务活动,在市政广场、玉泽湖公园、开发区等区域内进行卫生大清扫,清洁绿化带内垃圾、杂物,清扫路面垃圾、擦洗垃圾箱、公共座椅、户外公益广告牌……

炎炎夏日,甘肃玉门市和平路社区志愿者正在走访青少年、高龄老人,开展日常照料,用实际行动实现“春蕾沐暖阳,银发享安康”;遍布玉门市友谊路钻井路社区窗户的“爱心笑脸”,让社区每一位需要帮助的人得到帮助;暑假开启,玉门铁人干部学院“小小讲解员”志愿活动再次开班,“小小讲解员”用稚嫩的声音讲述着铁人王进喜的故事,余音回荡在铁人纪念馆久久不落;穿着“红马甲”、系着“黄丝带”的志愿者穿梭在街头巷尾,打扫卫生、宣讲政策、引导交通……

这不是一时之举,而是植根于玉门大地的文明基因。“吾老吾幼”爱心聚力项目已连续开展了6年,全市发放“爱心笑脸”200余块,志愿者开展文明实践活动累计1320场次,惠及群众7.6万人次;为文明城市建设专门立了约,《玉门市文明十八条》成为全城市民主动遵循的行为准则……当下的玉门,文明新风扑面而来,拥抱八方来宾。

流动的“红马甲”,讲好玉门故事

近日,100多名志愿者参加“共建美丽玉门清洁行动”志愿服务活动,在市政广场、玉泽湖公园、开发区等区域内进行卫生大清扫,清洁绿化带内垃圾、杂物,清扫路面垃圾、擦洗垃圾箱、公共座椅、户外公益广告牌……

玉门市志愿者积极参加“共建美丽玉门清洁行动”志愿服务活动擦洗户外公益广告牌 (岑文喆 摄)

“今天参加这个志愿服务,用自己的双手把城市的环境变得整洁亮丽,也算是为创城工作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志愿者谢欢在劳动之余说道。

像这样的志愿服务活动,早已在玉门大地遍地开花。

玉门市志愿者积极参加“共建美丽玉门清洁行动”志愿服务活动擦洗户外公益广告牌(岑文喆 摄)

玉门是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铁人精神的发祥地。7月20日,一场特别的培训在玉门铁人纪念馆展开,来自玉门新老市区的50余名孩子,在这里跟着工作人员认真地学习讲解相关知识。他们中最小的只有3岁,虽然年龄不大,但是个个学得认真、表现活跃。学成之后,他们将在玉门铁人纪念馆为市民群众和八方游客讲述铁人故事、弘扬玉门文化、传递文明新风。

今年12岁的王佳玉,虽然是第一次参加小小志愿讲解员培训班,但是她对铁人王进喜的事迹和精神了解却不少。王佳玉告诉记者,参加小小志愿讲解员培训班,成为志愿讲解员,向更多的人宣讲铁人爷爷的事迹和精神,既是提升自己,丰富自己对铁人爷爷的了解的过程,也是自己作为一名新时代青少年义不容辞的责任。

提起铁人王进喜,王佳玉一脸崇敬地说:“因为铁人王进喜爷爷的事迹与精神,成为了我们中华儿女不怕困难,勇于拼搏的榜样,也成为了我们学习的一根标杆、一面旗帜,我想通过参加这次培训活动,能够更多的了解铁人王进喜爷爷的光辉事迹与精神,能够更好的传承下去。作为石油小城的一份子,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中国少年,我们应该更好的把铁人精神传承下去。”

“小小志愿讲解员”培训班已举办了3期,先后对近200名青少年进行了培训,考核合格后的小小志愿讲解员,可利用周末及节假日来到纪念馆,为游客讲解铁人精神,也可以在自己的学校、社区开展志愿宣讲活动,以孩子特有的方式,讲述共产党员优秀代表——铁人王进喜的光辉事迹,达到教会一个孩子,带动一群孩子,影响万千家庭的效果。

目前,全市无私奉献的注册志愿者,总人数超过4万人,拥有各类志愿服务队128支,他们活跃在全市的各个角落,助力玉门文化发扬光大,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

一个“笑脸”一条“丝带”,激发全城善举

经常往来玉门市老市区的人们会发现,在玉门市老市区友谊路钻井路社区居民的窗户上,时不时就贴着橘黄色的“爱心笑脸”,在人来人往的小区里格外醒目。这些“爱心笑脸”,不仅是一种信号,更是社区与居民沟通的一种默契,居民在需要帮助的时候,只需将笑脸翻过来,把“哭脸”一面悬挂在窗口,社区就会及时反馈帮助。如今,“爱心笑脸”已成为玉门当下最美丽的文明符号之一,传承志愿服务的同时,也为炎夏里的居民带来了真正的笑脸。

自2012年3月“爱心笑脸”行动志愿服务启动以来,累积服务2100多人次,挽救高龄人士生命3人次、照料瘫痪居民1人、家政服务1200多次、上门办理相关业务800人次,形成了爱心救助长效机制,2017年荣获甘肃省“四个十佳”志愿服务项目,获得了居民群众的一致好评。

一张张“爱心笑脸”,折射出覆盖玉门全城的浓厚文明氛围。特别是2019年1月《玉门市文明十八条》发布以来,在交通出行、文明养犬、文明旅游、公共场所秩序等方面有了明显改观,城市里的文明行为、公益善举不断增加,文明气息处处涌动。

家住玉门市新市区街道办迎宾路社区宝丽家园小区19号楼,现年64岁的残疾老人申志萍说:“自从有你们陪我唠嗑,我再也不孤单了”。说起申志萍老人,她老伴早年去世,女儿嫁到兰州,常年孤身一人在家,因为残疾生活不便,身边也没有亲属,近年来一直都是社区志愿者帮助照顾日常起居。自从有了社区“妈妈唠嗑队”后,志愿者主动上门,陪她聊天谈心,帮她收拾房子料理家务,老人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近年来,玉门市迎宾路社区创新工作思路,成立由26名退休党员、社区干部、医护人员、在职党员、青年志愿者等组成公益服务团队——“妈妈唠嗑队”,针对社区居民邻里纠纷、空巢老人缺少关爱等问题,“妈妈唠嗑队”坚持“跑跑腿、动动嘴、你的事、大家帮”的原则,积极为社区居民排忧解难,小麻烦,当场解决,大困难,带回社区大伙儿一起想办法。今年以来,“妈妈唠嗑队”已为社区居民解决困难20余件。

“佳佳,快来,我老伴他不对劲了,你赶紧过来帮帮我。”凌晨4点钟,睡眼惺忪的铁人路社区工作人员李佳被王顺国老伴的电话吵醒了,顾不得仔细询问,她立马起身赶到老人家中,只见王顺国意识不清、呼吸困难、身体僵硬。情急之下她立即寻求邻居帮忙,把老人送进了医院,经抢救老人终得以脱险。医生说“要是再晚来半小时,即使救活他,也是植物人了”。王顺国因患低血糖,这样的情况发生过很多次了,每次老伴都是照着黄丝带上的电话号码给李佳打电话,李佳也每次都及时赶到帮忙把老人送到了医院。

王顺国家的“黄丝带”是玉门市社区将干部和志愿者的联系方式印制在黄色绸带上,送到居民家中。当居民需要帮助时,可以拨打黄丝带上的联系电话或将黄丝带系在窗户或门口显眼位置进行求助。

“我们的儿女都不在身边,家里一遇到事都是佳佳帮我们,她就像我们的亲闺女一样,这次她救了我,我心里真的是很感激她啊!”病情刚好转,王顺国就带着锦旗送到了铁人路社区。

一张张“爱心笑脸”、一条条“黄丝带”,为无数玉门市群众带来了便捷,文明之光,让这个城市更加靓丽夺目。

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提升幸福感获得感

“和谐盛世大中华,歌功颂德新时代。党性教育不间断,学习党史记党恩,守初心,但使命,攻坚克难有干劲……”。

在玉门市新市区迎宾路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市文化馆志愿者冯凯一首自编自排的快板《永远跟党走》声色并茂,引起共鸣。

两只快板、一把二胡、一曲高歌,36岁的冯凯一唱就是十几年。冯凯说,他们团队有21人,周一至周六每天轮番去公园或乡镇文化广场表演,表演主题多是党史故事、百姓生活、民间传说等,结合当地风俗,观众十分喜欢。

这是玉门市开展的惠民系列文明实践活动之一。高质量的文明实践项目,缘自玉门市全方位、高标准建设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截至今年6月,玉门市建成文明实践所16个,建成文明实践站81多个,乡镇(街道)文明实践所、村(社区)文明实践站已实现全覆盖;成立市级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1支、市级志愿服务分队11支,拥有“文明实践云”平台已注册志愿者3200余人,实现了处处有平台、时时有服务、身边就有志愿者。

最近,让玉门市新市区饮马嘉园小区住户侯平江高兴的是,困扰多年的物业问题终于得到了解决。饮马嘉园是12年前几家开发商陆续建成,居民260多户,一直以来,由于没有统一的物业公司管理,经常发生抢车位、厕所漏水、化粪池堵塞等问题,居民怨声载道。针对这一问题,玉门市新市区街道办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会同市房管中心等几个部门单位,引进了物业公司,协调解决了物业管理用房,指导成立业主委员会和党群服务站,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物业+业委会+志愿者的工作模式,共商共管“家务事”,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如今,玉门市各地以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为依托,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积极推动扶贫帮困、卫生环保、法律服务等方面的志愿服务走深走实,切实帮助群众解决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不断增强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越来越多的关爱,从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奔涌而出,送到千家万户。截至目前,全市各文明实践所(站)开展各类文明实践活动586场次,参与文明实践志愿者达2.6万人次,惠及群众10万人次。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