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飞天从印度到敦煌,逐渐与中原文化交流

来源/ 甘肃文化产业网 作者/ 时间/2021-08-11 11:31:17
甘肃文化产业网按 敦煌飞天悬空倒立、向下俯冲的形体姿态就是摹仿杂技表演的徒手倒立、幢伎倒立、走索跟挂、马术倒立、戏车倒立等姿态创作的。这种悬空倒立、向下俯冲的飞天形象,从北朝一直延续到宋代。

敦煌飞天悬空倒立、向下俯冲的形体姿态就是摹仿杂技表演的徒手倒立、幢伎倒立、走索跟挂、马术倒立、戏车倒立等姿态创作的。这种悬空倒立、向下俯冲的飞天形象,从北朝一直延续到宋代。

杂技中的各种倒立形体姿态,从现存汉代以来的石刻画像、浮雕、古墓壁画、石窟壁画等文物古迹都能找到大量的资料,下面仅举与飞天倒立形象相似的例子。徒手倒立:汉代称为“倒植”,是杂技形体表演的一种,即足部朝天,手臂在地,支撑全身重量,形成倒立平衡。

有双臂倒立,也有单臂倒立,还有倒立旋转和倒立行走。敦煌壁画中的"飞天"飞越一千六百余年,经历了数十个朝代,每个历史时期飞天的风格特点有不同之处,也有相同之处,很多学者也对"飞天"的衍变阶段进行过划分,其中,有些划分存在争议。

飞天一直受到人们的青睐,敦煌舞最为一种新的舞蹈样式出现在人们是视野里,敦煌舞蹈成立发展30余年,一路走来承载着许多前辈的青荐和汗水,高金荣教授的《敦煌舞教程》的出版,标志着敦煌舞教学体系的形成。

灵动的飞天总能带给人无限美好的想象,南北朝时期,中原持续战乱,人们逃往西域,在西域盛行佛教在西域流传,与古龟兹地区的民族风格相融合,古龟兹地区的民族擅长歌舞,性格爽朗,这种民族特点也决定了民族审美。

汉代乐舞及其发达,长安作为历代的首都,是中原文化的集结地,巧魏建都长安最大程度地吸收和融合了中原文化,虽然西魏化历史上付在的时间短,但是在统治期问,原内相对稳定,国力趋强盛,这化巧利于文化的交流结合和创新。

飞天的形象由天人逐步变为楚楚动人的少女形象,把飞天的形象绘画成唐代化女图的形象,无论娃服饰,发饰化是面容西域飞天的粗旷和强壮的形象已经荡然无存,中原式的飞天正式形成。

敦煌壁画中著名的菩提树双飞天,飞天里U型,身体向下俯冲,左手向下撒花,身体向上的折叠的程度,可体现出身体腰部及其身体的柔软,飞天身体轻盈,姿态优美舒展,长裙赤足,巾带随风飘扬,虽晕染变色,但安祥的眉目,在菩提树衬托下,优美而华丽。

初唐藻井的底色是天盛色,寓意蓝蓝的天空,飞天藻井依次飞翔,每身飞天的裙带颜色都不一样,有的腰间挂有腰鼓,悠扬的飞翔姿势,长长的飘带,表现出飞天悠扬而活泼的风格特点。

一身飞天呈略微俯冲式,同样乘着金色祥云,一予扛着长茎莲花,一手捧着一朵莲花,体态风韵,动作矫健,豪放,有西域人的风格特征。此时期的飞天进入程式化阶段,缺乏创造性,加上飞夭的数量火幅减少,外在政策等的变化,使飞天逐渐走向衰落。

飞天在不同时期呈现不一样的艺术形态,前面巧们说到飞天作为艺术形象,经过艺术家的艺术加工,那么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飞天形象说明对飞大的审美并不是从一而终,恒定不变的,飞天的任何一个艺术形象都不代表全人类的审美。

飞天从印度到敦煌,逐渐与中原文化交流,并根据自身的文化、审美做出改变和创新,由丰满的印度飞天创造出了轻盈飘逸的中原式飞天,由短粗、毫无飘逸感的飘带变成径盈飘逸的丝带。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