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座城市,
用古老讲述着厚重和风华;
有一座城市,
用壮美铺展着山情和水意;
有一座城市,
用红色诉说着和谐与美好,
她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庆阳。
黄天厚土
庆阳位于甘肃省最东部,
陕甘宁三省区的交汇处,
系黄河中下游黄土高原沟壑区。
▲庆阳黄土地貌 摄/陈明
东倚子午岭,北靠羊圈山,西接六盘山,
东、西、北三面隆起,中南部低缓,
马莲河与柔远河在此交汇,
庆阳似乎是坐落在一个摇篮里,
孕育着厚重的文明。
▲大自然鬼斧神工锻造“玉带” 图/网络
在亿万年的时空里,
浩瀚的大自然广袖轻舒,
黄土铺天盖地,
玉手轻握,覆积百米,
弹指间,
高原又被河流、洪水剥蚀切割,
2.52亿年前至6600万年前的中生代,
这里形成了我国西北最大的庆阳湖盆。
▲大美子午岭 图/《寻根庆阳 》
随着喜马拉雅板块的升高,
东亚大陆季风气候的形成,
热带草原在西伯利亚的狂飙中逐渐消失了,
席卷着沙尘的大风,
在这里覆积成厚达百余米的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 摄/郭文奎
而堪称“天下黄土第一塬”的董志塬,
平畴沃野,一望无垠,
有700多平方公里,
横跨庆阳四县区,
是世界上面积最大、土层最厚、
保存最完整的黄土原面。
周祖圣地
庆阳是中华民族早期农耕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20万年前这里就有人类繁衍生息,
7000多年前就有了早期农耕,
4000多年前,
周先祖不窋(bù zhú)开启了农耕文明的先河。
▲黄土塬上的耕地 图/网络
不窋,姬姓,华夏族,
后稷(姬弃)之子 、
夏朝太康时期周部族首领、周朝先祖,
他袭父职,继任农官,
时太康德衰,诸侯叛之,致使朝纲大乱,
他遂失官,率部族奔庆阳一带。
▲周先祖不窋雕塑 图/网络
到此后,以庆阳为根据地,
开始了先周早期的政治、
经济和思想文化活动,
不窋死后,葬于庆城县帽盒山巅,
其后,历代为之立碑。
仙气缭绕周祖陵
而不窋的后世子孙,
也都继续进行着农业生产活动,
直到周文王、武王的崛起。
岐黄论医处
庆阳是中国中医药文化的发祥地,
公元前2600年左右,
中国医学鼻祖岐伯便出生在这里,
岐伯少而神灵、长而博识、
厚道谦恭、睿智超群,
他先后跟随,
广成子、赤松子、中南子学习医术。
▲岐伯雕像 图/网络
黄帝在崆峒山问道于广成子时,
广成子便向黄帝推举了岐伯,
黄帝亲自考察,论医问政,
见岐伯聪颖惠敏,
学识渊博,便拜岐伯为师。
岐黄论医,
诞生了闻名世界的《黄帝内经》蓝本,
奠定了中华医学理论基础,
在古代人体科学领域里独树一帜,
使庆阳成为中华医学的发源地,
被称为“岐黄故里”。
红色庆阳
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
作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后期,
全国“硕果仅存”的革命根据地,
后与陕北革命根据地连成一片,
组成西北革命根据地,
它的存在为中共中央和红军三大主力,
提供了长征落脚点。
舌尖上的庆阳
庆阳,素有“陇东粮仓”的美誉,
黄土丰厚,加上农耕文明发源较早,
由此注定了小麦的王者地位,
和当地人的饮食取向。
庆阳人以面粉为原料,
创造出了不少风味独特的小吃,
或为主食,或为辅食,种类繁多。
▲辛勤耕作陇原人 图/网络
黄米面馍馍、狗舌头馍、油糕……
“面”在庆阳人的手里变着花样。
饸烙面、臊子面、剁荞面、洋芋糊糊面……
擀、削、拉、扯,
再配上不同的佐料,
就成了庆阳人舌尖最依赖的滋味。
▲饸饹面 图/网络
环县羊羔肉、庆州九碗、镇原老席……
不同的地域上又形成了不同风味,
川塬梁峁上升起的袅袅炊烟,
是千年来生活在,
这片黄土地上的人们永远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