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张掖:全力建设绿色生态家园 助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 甘肃文化产业网 作者/ 时间/2021-08-30 14:06:41
甘肃文化产业网按 初秋的甘州区新墩镇双塔丝绸之路文化村风光美丽。丝绸之路文化村项目占地面积210.3亩,利用地处城郊、毗陵S18线地理优势,打造文化旅游产业与社区融合发展的新路子,辐射带动周边群众依靠开办艺术场所、农家乐和民宿增收致富,助推乡村振兴。

初秋的甘州区新墩镇双塔丝绸之路文化村风光美丽。丝绸之路文化村项目占地面积210.3亩,利用地处城郊、毗陵S18线地理优势,打造文化旅游产业与社区融合发展的新路子,辐射带动周边群众依靠开办艺术场所、农家乐和民宿增收致富,助推乡村振兴。(特约摄影师 成林)

民乐县:文旅融合推进全域旅游长足发展

民乐县坚持新发展理念,以文旅融合发展为主线,以张掖市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引导和扩大城乡居民文化消费试点城市、全国旅游标准化试点城市和全省旅游文化体育医养融合发展示范区为契机,加速完成文化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项目引领彰显产业龙头效应。大力实施“精品景区创建工程”,以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契机,不断完善旅游交通、旅游咨询、旅游标识、停车场、旅游厕所等服务体系,持续推进现代丝路田园综合体、文化产业园、扁都口景区基础设施、滨河九粮液文化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建设,不断丰富旅游产品,延伸旅游链条,着力打造特色文旅爆点。2021年共实施文旅重点建设项目6项,完成投资4.87亿元。

创新模式推进文化保护传承。积极发掘本地特色文化,建成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7个、传习点3个,坚持非遗项目保护传承和文化产业发展相结合,发布精品文艺节目、非遗节目及文化视频36条,开展民乐水陆画、历史文物线上展览宣传等各类活动34次,使优秀文化成为旅游发展的灵魂,特色旅游成为彰显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

明确思路引领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着力打造全域生态文化旅游发展品牌,编制完成《民乐县全域旅游总体规划》《民乐县红色文化旅游规划》等专项规划,持续扩大民乐特色文化旅游影响力。连年举办登山健身大会、油菜花节、梨花节、“红色文艺轻骑兵”等节会活动,泡温泉、赏花海、品美酒、游乡村等项目为主题的全域文化旅游网络体系已然形成。至目前,全县接待境内外游客161.6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总收入7.24亿元。

肃南县:文旅特色小镇为乡村振兴插上“翅膀”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肃南县积极践行“两山”理论,立足生态风光、民族风情两大优势,积极打造高标准高水平的文旅特色小镇,推动乡村振兴向整体推进、向全域拓展,让乡村振兴插上腾飞的翅膀。

巴尔斯小镇位于肃南县大河乡西岔河村境内,距离巴尔斯圣山景区17公里,是通往巴尔斯圣山景区的必经之地。近年来,肃南县依托当地浓郁的民族风情、宜居的生态美景和距离巴尔斯圣山景区近的优势,精心打造集吃住行游购娱等各项功能于一体的巴尔斯小镇,推动乡村振兴,助力当地农牧民群众增收致富。

在巴尔斯圣山景区游客接待中心,西岔河村牧民杜鑫正在超市里忙碌着,去年开始,她放下了牧鞭,承包了接待中心的小超市,收入丰厚。“巴尔斯景区建成以后,我在景区经营了一家超市,主要经营当地的土特产,去年收入达到了八万多元。”安格尔特产超市老板杜鑫告诉我们。

像杜鑫一样,在巴尔斯圣山景区从业的西岔河村村民还有十多位,为提高农牧民收入,西岔河村和巴尔斯圣山景区积极开展村企联建活动,村企党员、致富带头人共同学习、结对帮带,引导农牧民群众加入旅游发展产业链,共同发展致富。

西岔河村各族群众还通过开办农家院、牧家乐等方式把裕固族、蒙古族的舞蹈、山歌、饮食文化等传承发扬出去,让游客们体验浓郁的民族风情和独特的文化。据统计,西岔河村目前共有农家院、牧家乐十余家,从事三产旅游业人员40多人,占全村总人口的三成以上。

在西岔河村北,槐溪香榭部分木屋已开始营业,来自广东的游客陈慧霞有幸成为入住槐溪香榭的首批游客,对于巴尔斯小镇的自然风光她赞不绝口。“一直想来巴尔斯圣山景区看雪山,昨天晚上入住槐溪香榭,早上起床推开窗户就看到这么美的雪山,这种感觉真的很棒!”广东游客陈慧霞告诉我们。

同时,加快打造巴尔斯小镇、东牛毛村喀尔喀特色村寨、红石窝红色美丽村庄、祁连山马鹿文化产业园、明花乡田园综合体等富有特色的高标准高水平的乡村振兴示范样板,吸引游客到各文旅特色小镇体验民族风情、观赏祁连风光、品尝绿色美食,推动乡村振兴向整体推进、向全域拓展,让乡村振兴插上腾飞的翅膀。(吴生文 杨海燕 杨锋)

高台县:人居环境提升助推文旅融合

近年来,高台县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着力打造宜居宜游宜业的绿色生态家园。全国文明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国家卫生县城、全国绿化模范县……一个个“国字号”荣誉,既是对高台县生态家园建设的褒奖,也是对实现绿色发展的生动见证。

筑牢生态屏障,守护“绿色”家园

初秋的黑河湿地,草木葳蕤、碧波粼粼,水鸟在河面上悠然觅食、嬉戏,游人踩着蜿蜒的栈道观光、游玩,徜徉于这蓝天碧水间。“现在湿地一年四季都能看到水鸟,滩更绿了,河水更清了,家乡越来越美了。”家住黑河边的合黎镇五一村村民张天乐见证了这些年湿地生态环境的变化。如今,黑河湿地公园已成为居民游客休闲游览的“打卡地”和城市的“后花园”。

良好的湿地生态环境仅是高台县绿色发展的一个缩影。该县紧紧围绕“南保水土、北御风沙、中建绿洲”的生态发展战略,扎实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持续推进城乡美化绿化,生态安全屏障不断巩固。大力实施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防沙治沙、沙化封禁保护、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治理等生态建设项目,至“十三五”末,全县森林面积达84.1万亩,新增城市绿化面积26万平方米。标本兼治抓好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大气、土壤、水污染防治全力推进,完成各级各类反馈问题整改,环境空气质量六项指标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限值要求,土壤环境质量保持良好,地表水环境质量、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

加快城乡融合,书写“绿色”答卷

走进南华镇南岔村,鳞次栉比的特色民居掩映在如梦似幻的美丽花海中,可谓入目皆是绿,移步皆是景。“这几年村容村貌变化很大,有地方赏景,有地方休闲,住着也舒服,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特别有幸福感。”提及现在的生活,南岔村村民林高喜不自胜。南岔村的变化,仅是高台县深入推动乡村振兴,建设生态宜居家园的一个掠影。

该县牢固树立城乡发展“一盘棋”理念,坚持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双轮驱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局面加快形成。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集中力量实施人居环境改善、基础设施配套、乡村旅游、现代农业等乡村振兴综合示范建设项目25个,创建城郊融合、集镇带动、中心村聚集、村社改建等四个模式的美丽乡村28个,“万村整洁”村29个,村庄清洁示范村94个,建成南岔、东联等乡村振兴示范点95个,带动全县新建房屋3531户、改造房屋14455户,拆除空置房屋3123户,村居风貌发生了革命性转变。深入实施“三大革命”“三清一改”和“清洁村庄”建设,加大环境综合治理力度,城乡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实现全覆盖,农业面源污染有效治理。不断优化城市功能,城市污水处理厂三期、黑河湿地公园续建和提升改造等项目工程启动实施,解放南北路、巷宣路等改拓建工程建成通车,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生态宜居水平不断提升。(郭晓芸、陈占伟)

临泽县:厚植文旅融合新优势

吹响高质量发展集结号

今年,临泽县以创建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抓手,加快构建多业融合模式的全域旅游新格局,着力在培育文旅行业新业态上下足功夫、做足文章,全力推动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上半年,全县接待游客338.94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1.98亿元。其中,丹霞景区接待游客64.05万人次,乡村旅游接待107.75万人次。

抓特色,创品牌,做足乡村旅游文章。坚持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把“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作为发展乡村旅游的基本内涵。指导建设“高质量住房示范点+精品民宿+乡村旅游”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举办新华“踏春赏美食·开心享渔趣”休闲娱乐、沙河“踏春赏泉鱼·乐享草芽鸡”磨沟风筝美食节等特色乡村旅游活动,让游客吃农家饭、住农家屋、体验原生态乡村生活,“芦笋宴”“草芽鸡”“法拉驴”“牡丹秀”成为临泽乡村旅游新时尚。持续提升品牌影响力,丹霞口文旅小镇成功创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汪家墩村入选第二批全省乡村旅游优秀示范村,五泉、芦湾、汪家墩3个村成功创建为省级乡村旅游专业村。

抓宣传,用资源,提升临泽旅游形象。加大文化旅游资源宣传力度,持续完善“一部手机游临泽”APP平台,利用VR、AR等信息技术制作宣传片,做靓“七彩丹霞·画里临泽”文旅品牌,启动实施“七彩丹霞·画里临泽”首届全国微电影微视频微党课大赛,依托中国旅游报、每日甘肃等主流媒体发稿440余篇,微信公众号发布动态300余条,微信粉丝量新增400多人,累计达14000余人;今日头条号发布文章300余条,发布美篇、H5、抖音短视频等新媒体宣传作品180余条,累计浏览量达275万人次。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以体活旅,常态化开展各类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体育旅游活动,致力将系列民俗文化节会和大型文化赛事活动办精、办活、办出特色,持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升临泽旅游美誉度和知名度。

强监管,严举措,规范文旅市场秩序。保持执法监管高压态势,常态化开展文旅市场综合监管。围绕A级景区、星级饭店、乡村旅游示范点等开展重点整治,切实规范旅游市场秩序,严防形成旅游“黑色利益链”;坚持网格化管理全面管控网吧、娱乐场所、电影院、印刷企业等经营场所,持续营造清朗的文化旅游市场环境,确保全县文旅市场健康发展。至目前,共检查文化旅游市场经营单位323家(次),出动执法人员850人(次),下达整改指令17份,排查整改各类问题隐患122个,营造了安全稳定、健康有序的文旅产业发展环境。(白天彦 李孟亭)

山丹县:多举措激发文旅市场消费活力

今年以来,张掖市山丹县紧紧围绕“一园二核三片区”发展布局,抢抓国家长城文化公园建设机遇,不断丰富产品供给,着力做好融合文章,积极培育文化旅游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全面激发文化旅游市场消费活力。

着力推动文旅医养融合发展,积极打造文化旅游消费新模式。依托地域特色和资源禀赋,围绕生态景观、自然资源、历史文化等优势,做大南线焉支山—山丹马场生态乡村旅游片区、做精东线长城文旅融合片区、做靓西线“如意花海”田园综合片区,打造以自然风光游览、森林氧吧疗养、历史遗迹探寻、民俗文化体验、红色精神传承等为主的文体旅医融合新业态,形成旅游空间全区域、旅游产业全领域、旅游受众全民化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引领全域旅游新风尚。

着力促进文旅产品提档升级,积极培育文化旅游消费新高地。加快推进山丹长城国家文化公园、艾黎精神传承教育基地、如意花海文化旅游产业园等项目建设。深度挖掘四坝文化、军马文化、长城文化、边塞文化、红色文化等古风遗存和地方特色文化艺术、民风民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着力打造《军马情怀》《祁连山的回声》《胡腾欢舞》等一批有特色、立得住、叫得响、走得出的文艺创作精品剧目。

着力促进文旅产业延链集群,积极挖掘文化旅游消费新动能。扶持培育位奇镇新开村、大马营镇下河村和果子沟生态农庄、焉支牧歌、富馨丰玫瑰园等乡村旅游点,完善配套服务设施,申报创建国家和省市级乡村旅游示范村镇、星级农家乐。提升乡村民宿和乡村旅游合作社发展水平,开发养生养老、创意农业、民俗展演等乡村旅游产品,做靓做响富硒黑小米、菇东东、小朱瓜子等农特产品,举办乡村民俗文化活动和旅游节会,推出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激发乡村旅游活力。

着力深化宣传强化招商引资,全面激发文化旅游消费新活力。持续打好品牌营销、活动营销、全民营销、平台营销等“组合拳”,持续提升山丹旅游品牌知名度。充分运用微电影及微信、快手、抖音等手机APP及新媒体、新技术,开展“短、平、快”智慧宣传营销。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