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嘉峪关市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纪实

来源/ 甘肃文化产业网 作者/ 时间/2021-09-06 11:27:35
甘肃文化产业网按 2019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时就“积极发展高附加值特色农业,统筹旅游资源保护和开发,不断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提出了殷切嘱托。

2019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时就“积极发展高附加值特色农业,统筹旅游资源保护和开发,不断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提出了殷切嘱托。

两年来,雄关儿女牢记嘱托,感恩奋进,追梦的豪情涤荡心间,以拼搏的姿态,倾情书写乡村振兴的故事,让希望在田野里尽情升腾!

产业富民,乡村事业甜起来

产业兴旺发展既是支撑乡村振兴的源头,更是引领乡村振兴的潮头。

我市坚持聚焦产业兴旺,持续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全力打造特色旅游品牌,舞活了产业兴旺这个“农头”,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乡村事业甜起来。

野麻湾西瓜、长城村千亩葵花制种、泥沟村胡萝卜……近年来,我市充分发挥城郊型农业优势,抓住产业兴农这个“牛鼻子”,大力实施农业特色产业提升工程,重点做大做强特优高效种植、特种蔬菜瓜果、特色生态休闲“三特”产业,培育精细蔬菜、高效制种、经济林果、优良畜禽、乡村旅游等特色优势高效产业,建设特色农业产业示范园和生产基地6个,精细蔬菜面积达1.7万亩。引进火龙果、樱桃、油桃、辣椒等新品种11个,种植产业布局更趋合理,充分释放农村农业活力。像郭建明这样的特色养殖有很多,林下“溜达鸡”养殖、黑猪养殖等,我市畜禽养殖业健康发展。今年上半年,畜禽饲养存栏10.34万头(只、羽),出栏3.34万头(只、羽)。

“果树开花时,举办赏花节;果子成熟了,举办采摘节。农业资源和旅游结合起来,农民不出村就能挣钱。”今年4月底,文殊镇举办的“梨花映雪·香遇石桥”梨花节,特色美食品尝、非物质文化表演、民间手工艺展等多项活动,为游客打造了一个赏花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我市立足乡村资源禀赋,大力发展以“农耕文化为魂、田园风光为韵、村落民宅为形、生态农业为本”的乡村旅游产业,乡村旅游遍地开花,形成了“一村一韵、一村一景”的发展态势。目前,全市有130家星级农家乐、农家旅馆、特色民宿,国家级示范社6家,省级示范社15家,市级示范社38家。完成石桥村百亩梨园景区项目,安远沟村民俗村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完工,“时代方舟”特色旅游开发项目和文殊度假山庄建设项目全部开工建设。成功举办梨花节、油桃采摘节等节庆活动,上半年全市乡村旅游累积接待游客21.23万人次,实现收入1074.9万元,乡村旅游向多元、精品、特色发展方向。

留住乡愁,乡村风景美起来

金色的初秋,行走在古香古色、青砖黛瓦的横沟村“横沟屯”民宿一条街,仿若置身世外桃源。这里环境清幽、“屋舍俨然”、道路平坦,一幅“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的洁净清幽画卷渐次展开,生动地演绎着美丽家园的“田园梦想”。

洁净清幽的环境,吸引了不少游客从城市“逆行”到乡村,来体验“田园生活”。“环境好,游客才愿意来!”横沟村负责人清醒地认识到,发展乡村旅游,良好的乡村环境是基础。为此,横沟村集中力量拆除老宅基地、废旧温室大棚、残垣断壁等,整个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横沟村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生动剪影。让人们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我市持续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结合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我市紧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目标,积极落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深入推进“三清三拆三创建”专项行动,农村“颜值”“气质”比翼齐飞。

这是一场全面消除“视觉贫困”的“风貌革命”。我市下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1+9”实施意见和配套方案,郊区办将三镇17个行政村划分为若干个网格,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治理工作格局。

消除“视觉贫困”,说易行难。镇村干部和党员就带头清拆违建,找来机械,召集志愿者领着干、帮着干,并实行镇村干部包户协助,一户一策、对症下药,坚决整治顽疾。

“以前农户两三天收拾一次屋子,现在早晨起来就把屋子收拾得干干净净。”泥沟村负责人介绍,人居环境整治不仅美了乡村,而且带动村民的思想和卫生习惯也在悄悄发生转变。特别是“泥沟人家”项目的实施,让村民们认识到好环境、好风景可以带来好“钱景”,人居环境整治成了村民的自觉行动。

这是一场以“美丽”为目标、改变家园面貌的“劳动竞赛”。我市健全完善“日累积、周通报、月评比、季考核”工作考评机制和“红黑榜”制度,开展“五星级文明户”“最美庭院”“洁净庭院示范户”等评选活动,奖励“优等生”“进步生”,让进步快的更有动力,积小进步为大蝶变。

“废物,是放错了地方的宝贝”,为了解决废旧农膜污染问题,我市在三镇设置废旧农膜回收点,清理回收废旧农膜,让这种“白色污染”变废为宝。

持续推进乡村绿化美化,三镇实施了“三边一部”“两沿两周围”绿化工程,并打造黄草营村一组、河口村一组景观花海152.2亩,用艺术点亮乡村。

以美为令,向美而行!后院、后路的柴堆、垃圾堆、杂物堆消失了,违章建筑拆除了,巷道变平坦了,村庄融花园、田园于一体……放眼望去,整个乡村仿佛按下了“美颜键”,成为了令人向往的“诗和远方”,村民们也在共建共享中获得了更多的成就感、满足感和幸福感 。

数字赋能,农民腰包鼓起来

一根网线,连接城乡,对接产销!数字乡村建设,为广阔乡村架设了便捷的交易渠道,也为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启了新的致富门路。

“以前卖火龙果,要起个大早,去市里市场抢摊位,顶着太阳晒上一整天也不一定能卖完,特别辛苦;有了电商平台,我只管发货,轻轻松松在家门口就把钱赚了。”塔湾村村民崔护忠说。崔护忠家种了两棚火龙果,自从镇上搭建了“文殊优品”电商平台,他只需动动手指头,就可以轻松卖货。

两年来,我市抢抓数字时代新机遇,乘“云”而上,抓基建,强保障,扎实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工作,为乡村振兴赋能增效。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大数据+”基层治理体系加快推进,乡村焕发出勃勃生机与活力。

深化“互联网+政务”改革,联合嘉峪关联通公司全力打造“数字乡镇”服务平台,文殊镇、新城镇全面实现镇、村、组三级架构互通,录入农户基础信息4000余条,峪泉镇正在有序建设,平台建成后将实现“三个带动”,即带动乡镇数字电商发展、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带动农户增收致富。

着力拓宽农产品线上线下销售渠道,通过直播互动、微信小程序等方式开展线上产销对接活动,与紫玉酒店签订长期合作协议,长城村快递综合服务超市授牌成立,“嘉味优品”“文殊优品”电商平台成功上线,在线销售配送三镇禽蛋肉类、生鲜果蔬、特色美食、米面粮油,今年累计实现收益17.12万元,有效促进农业品牌化、信息化发展。

“一手握锄头,一手握鼠标”成了我市农民的新形象。“电商平台+合作社+农户”模式,网络直播“带货”,为农产品销售开辟了“绿色通道”,让农民“触网生金”,鼓起了钱袋子。

夙夜勤勉踏实干,明朝春色倍还人。牢记嘱托,奋力追梦,一幅“有产业、有颜值、有乡愁、有活力、有福祉”的生动图景,在我市渐行渐近,正释放出无限活力。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