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天冷了 农闲了 古代小朋友们开学了

来源/ 中国甘肃网-兰州晨报 作者/ 时间/2021-09-06 15:41:00

原标题:轻松一课

天冷了 农闲了 古代小朋友们开学了

八月底,九月初,又到一年开学季,无论是对刚入学的新生,还是升了一个年级的学生,“开学”都代表着新的起点,新的开始,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新学年的开启往往还有开学仪式,开学仪式可隆重也可简单,但都有个共同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们收拢心思,调整心态,开启一场新的征程。我们现在是秋季入学,那么古代小朋友开学又是怎样的情形呢?且来了解了解——

入学很重要,但须不误农时

中国人自古就很重视教育,且别说隋唐实行科举制度后,“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读书成为年轻人最有前途的选择,便是在周朝,中国就已经有了官学与私学,也就是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教育关系着人才培养,关系着国家的发展,很重要。可是,教育再重要也没有吃饭重要,中国古代是农业社会,春播秋收,不能误了农时,一切活动都要围绕农业展开,教育也不能例外。所以,古人开学的时间一般会选择农闲时间,让更多的学生家长不用为孩子上学耽误农活。

不误农时,便选择春播未起或秋收已了的时节入学。在汉朝,一般有三种入学时间,所谓“正月农事未起、八月暑退、十一月砚冰冻时。”简单概括就是:春季入学、秋季入学和冬季入学。春季入学多在正月十五以后,年过完了,距离春播的时间尚远,正是学子入学的好时候;秋季入学与我们现在的开学时间最为接近,秋收还未全面开始,也算是个空当。冬季入学时间为农历十一月,砚台里的水都能冻成冰了,彻底到了冬闲时间,学子们才收拾书箱去上学。

到了南北朝后,冬季入学便成了主流,《北齐书·李铉传》中便有“春夏务农,冬入学”的说法。不过在开学时间上和此前略有不同,一般为农历十月。南宋著名诗人陆游在《冬日郊居》一诗中写道:“儿童冬学闹比邻,据案愚儒却自珍。”陆游在此诗的自注中称:“农家十月,乃遣子弟入学,谓之冬学。”所以,那时候是农历十月份,也就是公历十一月份入学的。想想看,古代小朋友读书确实比我们辛苦,十一、十二月份,现在的学生都快放寒假了,他们才开学。顶风冒雪的,想必取暖条件也不咋的,真正是“寒窗苦读”啊!

拜师静心点朱砂,开学仪式很繁琐

开学都得有个开学仪式。比之现在开会、升旗这样简洁的开学典礼,古代的开学仪式可要繁琐得多。古人的开学仪式通常包括:正衣冠、行拜师礼、净手净心、朱砂开智。

首先要正衣冠。现在孩子们开学把校服、红领巾穿戴整齐去学校也就行了。可在古代正衣冠却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所谓“先正衣冠,后明事理”,学童们要一一站立,由先生依次为他们整理好衣冠,以表示郑重。

然后行拜师礼。拜师礼先拜孔子先师,再拜自己的先生。古时候,拜先生可不能空手去。开学那日,家中父母定会早早为孩子准备好六礼束脩,束脩相当于学费。第三要“净手静心”,也就是将手放入水盆中,正反各洗手一次,然后擦干。洗手的寓意是净手净心,希望能在日后的学习中去除心中的杂念,认真学习,发愤图强。

最后一个步骤——朱砂启智,先生手持蘸着朱砂的毛笔,在学童眉心处点上红点,为学童们朱砂开智。意为开启智慧,目明心亮,也希望学童们日后的学习能一点就通。眉心一点红倒也俏皮漂亮,不过,这应该是专为刚入学的新生准备的吧,老生大约就不需要了。

这整个过程,古人称之为“入泮(pàn)仪式”,历经千年而未改。

掌上兰州·兰州晨报记者 陈曙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