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视界】重大主题创作的艺术自觉

来源/ 作者/ 赵国鹏 时间/2021-09-08 09:24:00

【视界】

重大主题创作的艺术自觉

赵国鹏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甘肃省委宣传部、省委网信办、省广播电视局、省广播电视总台策划了大型系列纪录片《新时代的我们》以及《复兴路上》(分集)、《青春丰碑》《不朽的丰碑》等。其中,《新时代的我们》被列入国家广电总局庆祝建党100周年重点纪录片目录。该片立足为建党100周年献礼,塑造85后普通共产党员群像,全片共15集,总长450分钟,日前在甘肃卫视、各市州电视台以及中国甘肃网、丝路明珠网等平台同步播出。这部纪录片从选题定位、故事讲述的手法、项目实施的机制和流程等方面综合评判,都可以说是我省纪录片创作中一次全新的探索和尝试。

从去年初到现在,作为导演,我和团队一共完成了3部体量较大的纪录片作品。一是反映兰州抗疫的《春归金城》,上、下两集,70分钟;二是反映东西部扶贫协作的3集纪录片《明月何曾是两乡》;三是建党百年献礼纪录片《新时代的我们》,15集,每集30分钟。三部纪录片播出和推广后,收到了良好反响。通过这些作品的创作,我有一个很深的体会:重大主题纪录片要想实现艺术创新,要想让主旋律表达深入人心,让普通观众喜闻乐见,最核心的是要把重大主题创作作为创作者的艺术自觉。

首先,要精准把握时代脉搏,提前谋划,让创作与时代同频共振。在重大历史节点进行纪录片创作,是纪录片人必须承担的责任。作为纪录片创作者,应该旗帜鲜明地把重大主题创作作为选题的主要方向。

去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时,我们团队迅速决定拍摄一部纪录片,并就作品的样态、故事选择、拍摄手法等很快达成一致。此后,我们进行了3个多月的跟拍,涉及医疗、公安、环卫、市场监督、工业生产等方面。从某种意义上说,这部纪录片就是兰州乃至甘肃抗疫的影像志,在更远的将来,它的史料价值可能会更加突出。

2019年,我们积极着手精准扶贫题材纪录片的策划,和天津市对口支援甘肃工作前方指挥部接触以后,觉得从东西部扶贫协作这个角度进入,是呈现中国减贫奇迹的一个重要角度。从策划、调研到最终拍摄完成,整整一年时间。可以说,重大主题创作,一方面需要时间的沉淀,另一方面又有很强的新闻性。及早策划、及早实施,对于播出和宣传来说至关重要。

其次,要把新语态融入重大主题创作,推陈出新,让作品呈现鲜明的时代特征。每当到了重大时间节点,同类型、同题材作品就会井喷式出现。如何发现新选题、寻找新视角、展现新语态,成为主旋律纪录片实现艺术突破的关键。创作中,我们在结构、人物、故事讲述等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碎片化呈现,是互联网语境下纪录片创作的一个重要特征。我们这三部纪录片都统一采用了“故事串烧”的方式进行结构。每一集一个主题,大概由四五个相对独立的故事组成。除了主题一致的逻辑关系外,每个故事都可以独立成篇。串起来就可以在电视台等主流传统媒体播放,拆分开就是互联网产品。这个特征在今年完成的《新时代的我们》中体现得尤其突出。在人物选择上,我们一直在强调“平凡视角”。比如《新时代的我们》,15集,60个人物,绝大多数都是85后普通共产党员。他们中有驻村书记、大学老师、民宿老板、司法调解员、景区讲解员、飞行教练、高速公路养护工、石油工人……他们没做出多么惊天动地的业绩,但他们性格鲜明,充满青春朝气,在屏幕上尽情展示着年轻一代共产党员的风采。他们的理想、他们的困境、他们的奋斗,共同塑造出新时代年轻共产党员的群像。故事讲述上,我们尽量避免陷入“表扬信”的表述方式。所有故事都是从主人公遭遇的“困境”出发开始讲述。正因为有了各种各样的“困境”,片中的主人公才会有强烈的“改变动机”。不断地奋斗和不断的困境交织在一起,形成了鲜明的人物“动作线”,纪录片的戏剧冲突自然生发,人物也变得真实可信。

再次,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拓展渠道,形成强大的集群效应。随着传播渠道的多样化,人们接受信息的方式和途径越来越多,单凭一己之力,形成传播产品的爆款,已经越来越不现实。在创作过程中,只靠创作者个人的双腿也很难全面采撷到生活中最精彩的瞬间。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把个人的艺术自觉转化为一个创作群体的艺术自觉。仍然以《新时代的我们》为例。这部系列片是由各市州电视台合力完成的作品。我作为总导演,对整个系列进行了详细的规划设计。从人物选择到故事讲述,统一进行了规范要求。全省各市州的创作团队在统一的大框架下进行拍摄,进行了一次纪录片“工业化生产”的尝试。15部作品既有单集创作者的个体表达,又有趋于一致的共性风格。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队伍得到了锻炼,重大主题创作作为艺术自觉的理念也逐渐深入人心。

现在,乡村振兴的重大主题已经摆在我们面前。我们团队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策划,打算拍摄一部系列纪实类纪录片《了不起的你》。选题的方向是乡村振兴中的普通劳动者,展现时代洪流中那些鲜活的人和事。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