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公路的改造升级、优化连通,不仅缩短了县区到市区的时空距离极大优化群众出行,还将市县联结一体,以市区带动县区、县区带动乡镇,推动整个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近年来,张掖市着力打通各县区与市区的交通“堵点”“瓶颈”,对公路路网进行改造升级,随着市区与周边县区间、各相邻县区间公路的建成运营,以及各过境段公路、相邻省市公路连接段的规划建设,张掖市所辖五县一区公路路网出行效率大大提升,困扰群众的绕行远、“断头路”等问题进一步解决,张掖各县区丰富的旅游景点“串珠成线”,各类产业依路腾飞,“金张掖”蹚出了一条以路网先行促县域经济发展的路子。
打通堵点 畅通出口
交通路网优化升级
9月1日,甘肃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会在张掖召开。省委副书记、省长任振鹤强调,县域发展要立足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区位条件,加快构建特色鲜明、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繁荣兴旺的县域经济发展新格局。
业内专家指出,张掖市路网先行,充分整合挖掘区域内旅游、产业资源,发挥自身区位优势,为甘肃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份样本。
张掖市“居中四向”,市区东接山丹县、民乐县,西向临泽县、高台县,南接肃南裕固族自治县,除高台县外,其他四县均与市区接壤。近年来,随着车流人流量增大,市政道路与各县区衔接段公路超负荷运营,出城口的拥堵曾一度影响了全市路网通行效率;同时,过去由于部分相邻县区间仅通过低等级乡村公路相连,缺乏优质快速的直达公路,跨县区出行须到张掖市区再转而前往其他县区,或小车绕行县乡道,当地人用“出城一趟趟,绕路一圈圈”来调侃跨县区出行。
“堵点就是痛点,打通张掖市区与周边县区间、各相邻县区之间的‘肠梗阻’,必须对省级公路改造升级,优化公路路网结构。”张掖市交通运输局负责人介绍,近两年,在省交通运输厅和张掖市委市政府支持下,张掖交通部门对G227六东公路、G312甘临公路、S18张肃公路、S237甘平公路等国省干线按照一级标准改造升级,充分发挥一级公路快速通行且非全线封闭的优势,对周边普通省道、农村公路进行合理布局,有效衔接连通各级公路,并对原道路的平交道口进行了整合处置。
通过申请车辆购置税、专项债券、银行贷款等渠道筹集资金,张掖市结合省上规划与地方诉求,上下联动,科学设计公路走向,严把公路质量关,将公路网服务经济发展效益最大化。甘临一级公路甘州过境段与甘州城区东南三环路改造同步实施,临泽过境段与临泽城区南二环路同步改造,将国道建设项目与城市外环路建设结合起来,同步配套照明路灯、地下管网等市政设施,提升资金使用效益,优化城市发展空间,促进城市扩容提质。
为了进一步发挥公路路网带动作用,张掖交通部门提出打造100公里张民公路乡村振兴示范带、100公里的张肃公路乡村振兴示范带,分别以国省干线为轴线,从张掖市区穿过各景区、乡镇,延伸到各县城,打造集旅游观光、产业发展、特色街区、新型社区等为一体的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带。
随着G227线六东一级公路、S237线甘平一级公路建成运营,以及贯穿多个田园综合体和丹霞景区的S18线张肃一级公路、G312线甘临一级公路的规划实施。张掖市“居中四向”区位优势得到发挥,国省干线中转疏散和带动发展功能得以优化升级,公路网串起了张掖县区内各大旅游景点,特色街区小镇依公路而建,流水湖泊伴路而行,前往火车站、高铁站、机场站的公路畅通便捷,市民游客在城市与乡村生活间尽情畅行、自由“切换”。
据介绍,“十三五”期间,张掖建成G0611张扁高速、S237甘平一级公路、G227六东一级公路等国省干线公路12条525.3公里,G312甘临一级公路、S18张肃一级公路、G213肃祁公路3条干线公路181公里计划2021年建成通车,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14504公里,4A级及以上景区基本实现二级及以上公路联通,公铁航顺畅衔接、干支线公路交错纵横的立体交通枢纽格局基本形成。
目前,张掖市交通部门主动对接融入兰西城市群和大敦煌文化旅游圈,正加大与武威市、金昌市、青海省的协调力度,以期加快推进G569武威至仙米寺公路张掖段、永昌(王信堡)至民乐(扁都口)段、G0611扁都口至峨堡段公路建设,打通跨省“断头路”,扩大省际交通“动脉”。
交旅融合 快进慢游
景点交通“串珠成线”
在碱滩镇普家庄村一家颇具江南水乡风格的民宿中,隔公路向西就能看到张掖市区,一面是繁华热闹的城区,一面是宁静致远的乡村,驾车十分钟便可到达。碱滩镇普家庄村位于G227线张掖城南12公里处,临近张扁高速、连霍高速、张掖甘州机场,是张掖市打造张民公路乡村振兴示范带上的重要节点。借助交通区位优势,该村打造了集乡村休闲、文化体验、民宿客栈、餐饮娱乐为一体的丝路自驾风景线。村民刘婷自豪地说到:“我们高铁、高速、飞机、省道,啥都有,交通太方便了。”
“随着G227线等公路的改造升级,碱滩镇与张掖市、山丹县、民乐县周边乡镇往来更便捷,全镇人居环境极大改善,屋兰古镇、金曰磾等文化元素融入还有效提升了旅游品位。”碱滩镇党委副书记赵海龙介绍。
“要准确把握特色小镇的发展定位,以特色产业的培育发展为牵引,靠山吃山唱山歌,突出特色、体现本色,让特色小镇产业特而强、功能聚而合、形态小而美、机制新而活……”甘肃省委副书记、省长任振鹤在张掖的调研为特色村镇建设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像碱滩镇一样沿公路发展特色旅游产业的乡镇在张掖落地开花。新墩镇双塔村抢抓张肃公路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和丹霞旅游大通道建设机遇,建成草莓采摘园、特色林果体验农业示范点、文创服务商业区等,打造集休闲观光、民俗体验、康养宜居为一体的文旅村镇;随着电视剧《一个都不能少》的热播,剧中丹霞村取景地甘浚镇速展村特色街区被更多人熟知,特色街区紧邻S213线,以百果文化为主题,果林美食大道、果蔬大棚、乡村记忆博物馆一体建设,使游客亲近自然、品尝美味、记住乡愁;民乐县六坝镇依托当地“最美国道”227线,大力发展现代丝路寒旱农业,打造了集现代农业、文化旅游和乡村社区为一体的丝路田园综合体,于近日获批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近年来,张掖市有序推进普通国省道和农村公路改造升级,加快景区内道路环线、景区与高速公路、景区与景区之间以及城乡之间的连接道路建设,打造“生态公路”“景观廊道”,不断提升旅游通行能力,形成“快进慢游”旅游交通网络。S18张肃一级公路的实施,实现了张掖市区与5A级景区七彩丹霞的高等级公路联通,并有效串联了双塔、速展民俗村和丹霞小镇、冰沟丹霞等知名景点,达到了路在景中、景在路上的协同效果。G312甘临一级公路控制性工程滨河新区黑河大桥桥头两侧建设汉代风格望楼4座,引入体现张掖历史文化的浮雕、历代关于甘州的诗歌等文化元素,提升出行品质。围绕实施“艾黎精神传承”“红西路军浴血祁连战斗遗址”等红色旅游景区,旅游交通建设与革命遗迹保护开发同步规划、同步建设,串连全市红色旅游景区景点,打造了红色旅游精品线路。
▲ 张掖滨河新区黑河大桥 张啸天 摄
与此同时,G30张掖黑河新城新建互通立交、临泽丹霞服务区等高速公路拓展、乡村公路港湾式停车带建设,以及加油加气、充电设施、卫生厕所等公路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具备旅游条件的国省干道“生态化”“驿站化”改造的实施,正推动实现以路引景、以景串线,加之旅游公交专线、旅游集散中心、客运枢纽等的完善建设,交通旅游实现深度融合。
路路连通 产业衍生
县域经济依路腾飞
依托G227线,搬迁新址的民乐县滨河酒厂五年内迅速发展为目前的4A级旅游景区——滨河酒文化产业园。2018年以来,随着G227线改造升级,当地县委县政府投资在园区内建成滨河九粮液文化旅游景区道路16公里,有效连接G227线、六东一级公路、生态工业园区和周边通乡、通村公路,助推园区产业发展,延伸产业链条。
“民乐县切切实实尝到了路网优化升级的‘甜头’。”民乐县交通运输局副局长张天禄介绍,依托六东一级公路布局建设的滨河酒文化产业园二期项目国风万吨葡萄酒基地已开工建设,民乐县进一步发挥交通先行优势,在G227线一侧的现代丝路田园综合体建成迎宾道路,完善田园示范区内路网结构,形成‘对外+主干路+田园观光路’道路系统,方便农产品对外运输和旅游休闲服务出入对接。同时,毗邻227线、张汶高速、兰新铁路第二双线、张掖机场的民乐生态工业园区现已入驻各类企业140多户,包括规模以上企业23户、高新技术企业20户。
无独有偶,临泽县依托临平公路升级改建,沿公路全线两侧实施了甘肃省唯一的全国水系连通示范工程,一改昔日“盐碱地、黑水沟、坑洼路”旧貌,将临平公路打造成为乡村振兴的产业路。临泽县2020-2021年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试点县项目工程质量监督组组长赵勇介绍,目前项目已完成80%,依临平一级公路全线两侧进行的水系连通项目不仅恢复了河道生态功能,改善了人居环境,企业、农户在水域中经营水产养殖还增加了收入,为助推临泽县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水利基础。而甘州区甘平公路不仅是一条旅游路,还是一条资源路。甘平一级公路的建成,实现了市区到4A级景区平山湖大峡谷的高等级公路通达,提升了张掖兔儿坝滩工业园区出行效率,还促进了甘州区和内蒙阿拉善盟矿产、风电、煤炭等资源开发利用。
“要致富,先修路!”甘浚镇镇长曹增峰感叹,“兴建前,一片茫茫戈壁滩,现在,旅游经济、通道经济大发展。”曹增峰介绍,甘浚镇地处甘临肃三县区交界,是通往丹霞地质公园的必经之地,在路网改造升级中受益颇多。甘浚丹霞小镇以S18线和丹霞路交叉口为核心,建立“大景观环”,满足丹霞景区游客集散、换乘购票等功能,借势发展酒店接待、商业街区、农耕展示馆等多种业态;速展村特色街区已建成投入使用,街区周边9300亩土地完成高标准农田整理、160亩杂果采摘园已挂果并初具经济效益、200多座智能日光温室大棚内蔬菜瓜果经济效益良好。
目前,张掖丹霞综合货运枢纽同临泽县临平公路一体实施建设,山丹县路衍经济产业示范园开展前期研究,甘州区旅游大通道项目推进顺利……公路升级改造一朝而动,路网优化升级及公路产业衍生,正为张掖县域经济“大动脉”注入新的“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