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历史上曾有两个庄浪县:一个是东庄浪,辖区大致为现平凉市庄浪县;一个是西庄浪,辖区大致为现在的兰州市永登县。同一历史时期,为什么在相距八百多公里的陇原大地产生了两个庄浪县?这两个县有什么渊源?为啥得名庄浪?这一系列的问题引起了庄浪、永登两县文史工作者及省内外专家学者的极大兴趣。这里我就西庄浪历史演变做一简要介绍,并请有关专家学者赐教。
一、“西庄浪”永登概况
兰州市永登县,地处甘肃中部,兰州市西北部,是古丝绸之路的门户,亚欧大陆之要冲。东经102°36’至103°45’,北纬36°12’至37°07’。东邻甘肃省皋兰县和景泰县,西靠青海省民和县,南接兰州市的红古区和西固区,北连天祝藏族自治县。从南到北最长距离107公里,从西到东最宽距离101公里,总面积6090平方公里,总人口40多万人(不包括兰州新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平均海拔2000米,地貌呈“三川两河”:即秦王川、永登川、八宝川、大通河、庄浪河。南北长107公里,东西宽101公里。 永登县属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为5.9℃,年均降温水量为290毫米,年日照时数为2659小时,平均无霜期121天。四季分明,阳光充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和、景色宜人,是避暑旅游胜地。
作为“丝路重镇”,河西走廊门户,中国“玫瑰之乡”,“彩陶之乡”,永登自然资源丰富,历史文化厚重。大通河谷被称为“冶金谷”,金属矿藏有铜、铝、锌、铁、锰、金等,非金属矿藏主要有:石灰石储量约2.94亿吨,石英石储量约3.1亿吨,石膏储量1674万吨,煤储量约1.3亿吨,还有大理石、芒硝、磷等矿藏。永登有俗称“小故宫”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永登鲁土司衙门,红城感恩寺(大佛寺),有4A级国家森林公园连城自然保护区,有“陇上都江堰”举世闻名的跨双流域自流灌溉工程雄伟壮观的引大入秦工程等等。半个多世纪以前,著名学者罗家伦在西北考察时曾预言:“最了不起的是永登,最有希望的也是永登。”。
二、历史沿革
商周时期的永登是羌戎故地。
西汉元狩二年(前121年),汉武帝开辟河西,从此永登正式纳入西汉的版图。令居,元鼎二年(前115年)建县。令居辖区为今永登县北部与天祝一带。西汉末,王莽建立新朝,将令居、允街、浩亹县分别改名为罕虏、修远、兴武县。东汉设令居、枝阳、允街、浩亹4县,归凉州刺史部金城郡辖。东汉末年,曹魏统一中国北方后,仍由金城郡辖,废枝阳县,令居、允街、浩亹3县依旧。
西晋末,凉州刺史张宜复设枝阳县,并在建兴四年(316年),分金城之令居、枝阳二县,又立永登县,合三县立广武郡。这是“永登”名称在历史上首次出现,取永远五谷丰登之意。五胡十六国的前凉、前秦、后秦、后凉、南凉、北凉先后占据。南凉秃发乌孤建都于广武。北凉沮渠蒙逊加固允街县城。
南北朝时,拓拔魏在庄浪河川设广武县属广武郡。
到了唐武德二年(619年),设广武县,干元二年(759年),又改广武县为金城县,归陇右道兰州辖。
北宋初仍为广武县属兰州,为吐蕃唃厮啰统治。景德年间,为西夏占领,属西凉府,在今红城子驻有卓罗河南监军司,进行区域性统治。
元代元年(1264年),设庄浪县,归永昌路管辖。
明洪武五年(1372年),将庄浪县改为庄浪卫。明初,元宗室脱欢率部投诚,安置在连城。自明初至民国改土归流,鲁氏家族一直统治连城一带。
清“康熙二年改卫为所,雍正三年裁所,设平番县,隶凉州府”。并在河桥驿附近设浩分县(后改名为西大通分县)。
民国二年(1913年)归河西道,民国三年改属甘凉道,民国十六年(1927年)废道,归兰山行政区。民国十七年(1928年)改为永登县,由甘肃省政府直辖。寓意“永远五谷丰登”的永登一名自西晋出现,距今有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划为第一行政督察区辖。民国三十年(1941年)又划为第六行政督察区辖。
解放后,最初由甘肃省武威专区领导,1955年河西三专区合并,归张掖专区领导,不久划归定西专区。1958年12月,撤销永登县,设兰州市永登区。1961年,恢复永登县,仍属兰州市。1963年,又从兰州市划出,改归武威专区。1970年,复归兰州市至今。
三、庄浪县、庄浪卫与平番县
宋宝庆二年,蒙古汗国成吉思汗二十一年,成吉思汉领兵攻西凉府后,又乘胜南下攻占今永登地区,设庄浪县。庄浪县得名,由藏语地名而来。据学者张克复考证,庄浪系藏语,意为野牛沟。另有一种观点是,庄浪县得名与乌鞘岭有关。乌鞘岭,东晋时称洪池岭,明代称分水岭,清代称乌稍岭、乌梢岭、乌鞘岭,民国时称乌沙岭,1945年以后通称乌鞘岭。据说“乌鞘”为突厥语和尚的意思,后来的藏语名即据此而来。广义的乌鞘岭包括代乾山、雷公山、毛毛山,最高峰海拔4326米,是北部内陆河和南部外流河的分水岭,也是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乌鞘岭以南的河流向东外流,乌鞘岭以北的河流向西内流,故乌鞘岭以南地区称庄浪,意思是河向东流的地方,乌鞘岭以北地区称古浪,意思是河向西流留的地方。庄浪河发源于天祝藏族自治县西部的冷龙岭,古名逆水、丽水,北宋时永登地区庄浪河流域被西夏占领,庄浪河被称为“卓罗河”,西夏在永登设立了卓罗河南监军司。据推测,元军占领永登地区后,这里被藏族占领,因而也就恢复了藏语地名“庄浪”。
在忽必烈建立元朝之前,蒙古政权机构十分混乱,“随时创立,未有定制”。忽必烈称帝并统一全国之后,为了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采纳一些儒生的建议,沿袭宋、金的制度,在中央设立中书省(下辖吏、户、礼、兵、刑、工六部)、枢密院、御史台以及若干管理各种具体事务的机构;此外,还专设宣政院,管理吐蕃地区的政教事务。地方则设立路、府、州、县。在中央和地方机构之间,又有行中书省(简称行省)、行枢密院和行御史台,均为中央派出机构。行省权力很大,每一行省下辖若干路、府、州、县,各路一般设总管府。自路至县,均设“达鲁花赤”,一般都以蒙古人担任,只有极少数是色目人。某些地区,在行省之下又设置宣慰使司或宣慰使司都元帅府,作为行中书省的派出机构,分统若干路、府、州、县。
甘肃行省的永昌路(治今永昌)领西凉州(治今武武市)和庄浪县(治今永登)。庄浪县辖境包括现在的永登、天祝、景泰、皋兰等县和兰州市红古区以及古浪县的大部。
洪武初年,“自京师达于郡县,皆立卫所”。在军事要地设卫,次要之地设所。大抵五千人为一卫,长官为指挥使,管辖五个千户所。每个千户所为1200人,长官为千户。千户所辖十个百户所,每个百户所为112人,长官为百户,百户所充总旗二,每个总旗下设五个小旗,每个小旗管辖十个士兵。
明洪武五年(1372年)正月,明征西将军冯胜进军河西,部将傅友德率部先行,庄浪县降。同年十一月,明在庄浪县设庄浪卫。作为西北地方最高军机构的陕西行都指挥使司驻庄浪卫,统率河西诸卫。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陕西行都指挥使司自庄浪徙治甘州。
庄浪卫,下辖五个千户所。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闰二十月二十一日,孙成被“钦升武略将军庄浪卫前所,世袭管军副千户”。霍羊儿由“庄浪卫左所试百户,钦与昭信校尉实世袭职事,调前所,后改中所”,崇祯十年,庄浪卫指挥同知为郑鹏南。
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元月,李自成遣将贺锦率农民军渡黄河西进,庄浪卫降。连城鲁土司九世鲁允昌扼守西大通,败退连城,起义军攻克连城,杀鲁允昌,俘其子鲁宏。清世祖顺治二年(1645年)六月,英亲王阿济格招抚河西,鲁允昌妻上书降清,庄浪其他土司也纷纷降清,永登开始了清王朝的统治。
清康熙二年(1663年),改庄浪卫为庄浪千户所,设巩昌分府监屯同知,管理藏民。清雍正元年(1723年)十月,青海罗布藏丹津反清,庄浪藏族写尔素响应,清政府任川陕总督年羹尧为抚远大将军往征。藏兵攻打庄浪城,凉庄道蒋泂严兵防守。十一月,年羹尧调兵400,由凉州总兵杨信率领,前来庄浪围攻藏兵,获胜。连城十二世土司鲁华龄随征,进攻棋子山,围铁包城,破之,杀伤数百人,生擒60余人,旋剿阿落等族,降其众。清雍正二年(1724年)春,写尔素等六部分居庄浪千户所西之桌子、棋子、喇布藏三山,中有天王沟、石堡城等险要之地。年羹尧命奋威将军岳钟琪前往镇压,将石堡城攻破,杀3000多人,又分路搜剿,擒2000余人,降者给予牛、籽种,令其耕牧。四月,鲁华龄随岳钟琪继续征剿庄浪东西两山,杀伤其众。五月,庄浪藏事平,清政府以写尔素八族世隶鲁土司为民,并裁庄浪千户所,设平番县,隶凉州府。又改巩昌分府监屯同知为庄浪监屯厅。
清乾隆二年(1737年),清政府派正白旗副都统色尔古椤率八旗骁骑1000人,步兵400人驻守平番。次年,在县城南五里修建满城。乾隆十三年(1748年),据统计平番县有177保,1702甲,61690人;水地1166顷99亩,旱地15298段,下籽种合仓斗10000余石;征赋粮8507石余,草85072束。有当铺31家,水磨586盘,茶商99家,茶引5786道,共计征收茶57564封。清乾隆十八年,改巩昌分府为庄浪茶马同知,管理熟番34族,兼司茶马贸易。根据这一时期编纂的《平番县志》:“首接金城,东应宁夏,西援西宁,北套凉甘,约广四百余里,袤三百余里。”
民国3年2月,改河西道为甘凉道,平番县归甘凉道。民国3年6月,裁庄浪茶马同知,设庄浪茶马理番委员会。民国16年,国民党平番县开始建立组织,成立国民党员登记处。民国17年(1928年)5月,改平番县为永登县,直隶于省。
四、历史文化
两千多年的历史,积淀了永登底蕴厚重的历史文化,孕育了丰姿多彩的近代文明。永登处于河湟之地,这里龙象瑞生,大通河流域惊现亚洲最大的恐龙化石——“马门溪龙”,亦称“永登龙”,邢家湾出土的大量古生物化石,证明远古时期永登便是古生物繁衍生息的乐园。闻名遐迩的吐鲁沟国家级森林公园,无疑是远古永登生态文化最有力的见证。兰州市4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永登县据有其二:全国保存最完整的土司衙门——鲁土司衙门和塑像造型优美传神的红城感恩寺。其它诸如蒋家坪遗址、乐山坪遗址、汪家湾汉墓群、玉山古城遗址、连城古城遗址、汉明长城、海德寺、尕达寺等近百处古文化遗址、古墓、古建筑、古寺观和数以千计的出土文物,都见证了永登灿烂的文化。县境内众多的工业企业及陇上“都江堰”引大入秦工程,洋溢着芬芳的苦水玫瑰及瑰丽的玫瑰文化,创造了人间奇迹的秦王川综合开发及山川田园文化,无不昭示着近代文明的灵光。
永登地灵人杰。十六国时期,秃发氏曾在这里建立了南凉政权,都于广武(今永登);西汉后将军、营平侯赵充国曾在这里戍边屯田;明代探花黄谏、清三朝武臣巨擘岳钟琪、“陇上济公”李佛、著名学者周应沣等都出生在这里;西汉骠骑将军霍去病、被称为“再造清室第一人”名将王进宝以及林则徐、左宗棠等都和这块土地结下了不解之缘。
多元化的民族构成和民族生态,构成了永登绚丽多姿的民俗文化。永登是历史上众多民族及其文化相互交流、融合的大舞台,是西域文化与中原文化、草原文化与农耕文化的交汇地带。几千年来,羌、戎、月氏、匈奴、鲜卑、吐蕃、蒙古、回、满等少数民族在这里角逐进退,互争雄长,嬗变更迭,融合汇通。庄浪河流域曾经是吐蕃六谷部的牧场;古代甘肃有土司四十余家,永登有12家之多,著名的连城鲁土司历经19世560多年;满城曾是清驻甘三满营之一的驻地;众多的永登姓氏追其源头则为来自江南和中原的军旅或商户移民;而永登薛家湾的“中国吉普赛人”,无疑是民族融合的活化石。各民族在长期的文化交融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和民俗风情,留下了无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苦水高高跷、太平鼓、硬狮子舞、下二调、滚灯、皮影戏、木偶戏和社火、叙事长诗、民歌艺术,无不独领风骚,各有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