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下百合第一村袁家湾,还未到大规模挖百合的季节,但遇到“双节”,百合需求量增多,村里的百合加工厂已经开始忙碌了;在甘肃兰州榆中县李家庄田园综合体和浪街,商户们正在准备迎接国庆节的到来;在甘肃兰州沈家岭,当地村民正准备搭上红色旅游的顺风车。
正值第四个农民丰收节,走进甘肃兰州看美丽乡村蝶变,了解村民们的“掘金”之路。
兰州头营村的农家乐
沈家岭:发展红色旅游
甘肃兰州市七里河区魏岭乡沈家岭的村民豆香,原本在兰州市区工作。今年她看到越来越多人到沈家岭来旅游,她将家里临街的屋子改造后,开了一家小卖部。
豆香告诉记者,开小卖部主要是方便顾家,来村里旅游的人多,一些生活必需品还是需要的。
沈家岭村地处兰州市南部,是解放兰州战役沈家岭战场遗址所在地,也是兰州市珍贵的革命文化遗产,红色文化深邃厚重。
沈家岭村的大型浮雕
近年来,魏岭乡一方面充分挖掘沈家岭村红色资源,推进红色教育基地与红色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发展智慧红色旅游,按照计划,沈家岭将在年内完成“一廊六区两中心”,以红色文化长廊串起红色教育体验区、千亩花海观赏区、红色庄园度假区、中央厨房服务区、乡村民宿休闲区、万米步道健身区等六个区块功能,以及红色教育接待中心和电子观影中心配套服务,全方位发掘沈家岭红色文化资源,盘活沈家岭乡村振兴资源。
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沈家岭的绿色产业链,以“现代山地农业”为核心,大力发展日光温室特色采摘种植、乡村民宿特色体验、千亩花海风景观赏等。
魏岭乡党委副书记景霞介绍,近年来,魏岭乡实施道路建设、护坡建设、安全人饮、美化亮化、产业发展等各类项目137个,其中投入资金400万元实施了沈家岭红色村组织振兴建设项目。目前,该村已提升打造了小白杨营区、窑洞区域,不断拓展沈家岭红色旅游的内涵和外延。
袁家湾村:从种百合到发掘百合文化
作为兰州最为出名的农产品百合,因为兰州特殊的地势,就生长在兰州市南部的一湾又一湾中。
袁家湾,则被誉为“天下百合第一村”,种植百合的历史超过140余年。
袁家湾村村委会副主任马元海介绍,该村以百合种植、加工销售为主导产业,目前有以“甜甜”百合公司为龙头的各类百合加工户32家,入驻企业1家,百合产业基础稳固。整个村庄从育苗到种植加工有着完整的产业链,百合是群众增收的法宝。
村民在百合加工车间加工包装百合
不过在袁家湾村,种植加工百合只是一方面,如何挖掘百合文化发展乡村旅游,则是近年来袁家湾村的另一个尝试。
从2018年开始,袁家湾村开始举办袁家湾生态文化旅游节,通过文艺汇演、百合系列产品展示、啤酒节、赏花游等活动,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也是在这一年,袁家湾村征集了诸多文献资料和实物,建成了以百合为基础的村史馆,多角度展示了兰州百合产业发展历史。
每年夏季,袁家湾打造的百合谷,则成了兰州城市近郊的避暑圣地,特别是百合花开之际大地披红,蔚为壮观,成为特有的旅游资源。
2016年以来,袁家湾村先后被评为“省级美丽乡村”、“市级小康示范村”和“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
田园综合体:美了村庄富了腰包
58岁的陈天明,原本在榆中县城摆摊卖水果,如今他是李家庄田园综合体的一名摆渡车司机。
2017年7月,甘肃兰州榆中县李家庄村成功获批为全国首批8个田园综合体试点之一,村民搬迁上楼,原本的荒山荒地被打造成田园综合体,成为周边人周末度假的好去处。
李家庄田园综合体内的花海
据了解,李家庄田园综合体规划了10大功能区域46个重点项目,目前已开工建设项目30个,设施农业、花间田等16个项目已投入运营,年累计接待各类团体考察和游客80余万人次,成功入选2020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距离李家庄不远的浪街,也在建设美丽乡村的基础上,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一条不足千米的小吃街节假期期间挤满了游客,而在浪街的采摘园区,游客还能采摘火龙果、无花果,大棚内多种多样的多肉更是能让游客过足眼瘾。
榆中县李家庄田园综合体农民专业合作社副总经理刘炳伟告诉记者,在李家庄田园综合体园区内,他们鼓励李家庄村民成为创业个体,在租金等方面给与游湖,目前有100多户村民成为园区内的创业个体,有人承包了孔雀园,有人承包了游乐设施或花海等。
浪街村民家院落外的装扮
在浪街,门店租赁和游乐设施承包也是本村村民优先,并给予租金等多方面的优惠。在浪街开设店铺的王小红原本在县城卖油饼,2018年浪街小吃街开业后,她成为第一批创业个体,在浪街小吃街开了店,“我是第三个开店的,前三年免租金,今年9月才开始交房租,成本要比在县城低,平时淡季时还能顾家种地”。
在刚刚过去的中秋节假期,李家庄田园综合体和浪街再次成为兰州市区乡村度假游的热门去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