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书法就像我血管流淌的血液

来源/ 甘肃文化产业网 作者/ 时间/2021-10-15 11:50:40
甘肃文化产业网按 李建奇,1971年生,陕西武功县武功镇人。甘肃省书画研究院书画师,国家三级美术师。第五届甘肃丝绸之路协会副秘书长。

 

赵师秀《约客》

杜牧《山行》

王维《山居秋暝》

朱熹《观书有感》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 人物简介

李建奇,1971年生,陕西武功县武功镇人。甘肃省书画研究院书画师,国家三级美术师。第五届甘肃丝绸之路协会副秘书长。

2017年作品入选《后土生民·武功当代书画作品集》,并被武功县政协文史资料室收藏,同时在陕西咸阳清渭楼美术馆、西安美术馆展出。

2021年作品入选《百年风华颂》甘肃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文库,并在兰州、敦煌大唐美术馆、张掖美术馆、临夏美术馆、平凉美术馆等地巡回展出。

初见李建奇,就改变了记者对以往书法家宁静淡然的刻板印象。丰富的文化艺术阅历和热情豪迈的性格令他的气质兼具时尚人士的激情浪漫与传统文化人的优雅厚重。交谈中,他不仅重温了自己难忘的艺术经历,还分享了如何将内心感悟的文化符号转化成满含情感的书法艺术,言语之间也是流露出了别具一格的气韵与生动。

“我和书法结缘是十岁,也就是小学三年级。”李建奇告诉记者:“记得那时学校里有写毛笔字的课程安排,对于抓惯铅笔写字的我,每逢写大字,我感觉难比登天。无可奈何之下,只能每次用不听使唤的毛笔,对帖临摹时一点一点涂抹成形。”

“但是,弄虚作假的事终究还是逃不过现实的考验。”他笑着说:“一次在写大字的课堂上,正当我涂抹的起劲时,却被我身后走来的张老师发现了。他抚摸着我的头说了句‘字怎么能这么写呢?’然后,他抓着我的手,一撇,一捺,横折弯钩……每一笔都是一次性完成,且笔笔美妙绝伦。”

这一刻,李建奇完全被毛笔的神奇效果惊呆了,那眼神就仿佛看到了神话故事里的阿拉丁神灯一样,让他充满了无限的遐想和渴望。从此,他便和书法结下了不解之缘。就这样李建奇坚持着执笔、苦练,渐渐便能圆满完成学校安排的写大字课作业,而且表现还十分出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李建奇感慨地说:“我热爱墨与纸的激情交融,或许,这是命运的安排,命里注定,我的人生是和书法艺术分不开的。在我上初二的那年,同桌的父亲是我们县文化馆的馆长,平日里也是经常研习书法。同桌经常趁父亲不备时,偷拿父亲的字帖在班里展示。在那个物资贫乏的年代,有几本好的连环画册,已经是一件很奢侈的事了,何况是字帖。于是,看到字帖的我便如鱼得水并将其视为珍宝。”

“但同学怕父亲发现,每次只能借我三天。为了能让字帖里的东西烂熟于心,尽可能地掌握其中的奥妙,每次夜深人静父母都安睡之后,我便偷偷起身,独自在自己的房间里,一盆水,一只毛笔,以地为纸,直接在光滑的砖面上临摹。”就这样,乐此不疲的李建奇从地板的一头写到另一头,然后待另一头阴干后,再从头写到尾。每逢此刻,他都无比兴奋,好似发自内心地感受到了时光的美妙与惬意。因为,在每次这样的一整夜里,他都仿佛是畅游在了自己的书法艺术之梦里。

初中三年级,幸运之神再次“降临”到了李建奇身上,名扬乡里、以刻印为生的西邻张大爷收了他为学生。自此,篆刻又让他再次感受到了书法在方寸之间无穷无尽的神奇。后来上了高中,因功课紧张,书法与他,渐渐变成了恬淡如水的君子之交。

实际上,在兰州生活工作期间,李建奇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书法梦想,因为这份执着早已根植于心,无时无刻都在悄无声息地茁壮成长。

“对艺术而言,阅历是最好的个人修为,拾阶而上,它是一笔无法估量的财富。”李建奇认为:“正如书法的内涵,不仅蕴蓄宇宙、哲学、经济,触及之处,无不广泛蕴含思想、情感、个性、意境等等,使人不觉陶醉。这一切都与人生阅历分不开,因为每个人的阅历就是自己艺术成长的土壤。”

“艺术之花向来盛开于清苦的孤寂中。”文艺评论家逯向军(雁翎)就这样评价说:“观李建奇的书法,就能看出他腕上传递来的力,牵丝使转的功力,纵横驰骋的气力。呈现在作品上,就是线条发散的笔力,字形内聚的合力,篇章营造的势力。建奇之手,熟能生巧之手,指点迷津之手,更是揣摩艺术之手。”

“书法于我,就像流淌在身体里的血液,已经成为我生命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了。”交谈最后,李建奇由衷地说:“每次面对古人法帖或碑刻仔细观摩时,都让我感受到了自己的渺小和对书法的敬畏,因为这都经历了历史的演变和历代名家的参悟演绎,让我仰望向往。我当继续砥砺前行,以更加饱满的激情,用翰墨去书写新的人生篇章。”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