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甘肃:源头共治,织密“先秦故里”文保网

来源/ 甘肃文化产业网 作者/ 时间/2021-11-10 14:50:38
甘肃文化产业网按 甘肃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素有“先秦故里、羲轩桑梓、河岳根源”的美誉,史前文化遗址、汉晋简牍、长城、古城遗址、石窟寺、红色遗迹六大文物资源,在甘肃发展兴盛,历史文化雄浑壮丽,历史遗存丰富多样。

甘肃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素有“先秦故里、羲轩桑梓、河岳根源”的美誉,史前文化遗址、汉晋简牍、长城、古城遗址、石窟寺、红色遗迹六大文物资源,在甘肃发展兴盛,历史文化雄浑壮丽,历史遗存丰富多样。自全国打击文物犯罪专项行动开展以来,甘肃省公安机关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把文物保护作为增强文化自信、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政治任务,认真贯彻落实专项行动部署要求,与全省文保部门协调联动、密切配合,主动作为、雷霆出击,取得丰硕战果。

强化组织“大推进”

甘肃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工作,专门出台了《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石窟寺保护利用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深化认识、深入部署、梳理线索、扩线深挖、专案专办、落实防控”6个方面的具体要求。

1000

天水公安机关追缴的被盗文物

甘肃省公安厅站在守护传承中华民族文化根脉和精神命脉的高度,始终把打击防范文物犯罪置于重要位置,并将打击文物犯罪纳入公安重点工作绩效考核,先后6次召开专题会议部署推进,主动加强与文物保护、纪检监察、检法等职能部门的沟通衔接,共同制定《涉案文物管理移交办法》,建立健全信息共享、案件移送、行刑衔接、联动会商等工作机制,凝聚文物保护工作强大合力。同时,积极联合文物部门策划专题展览、组织集中宣传,大力营造全社会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掀起了保护文物、打击犯罪的人民战争。

信息引领“大排查”

甘肃省公安机关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打击为了人民、工作依靠人民,协力守护人民群众共同的精神寄托。通过制定有奖举报办法,动员群众检举揭发,广泛征集文物犯罪线索,联合乡镇村居一线力量联防联控,让文物犯罪分子无从下手、无所遁形。同时,注重从前科人员、重点部位,特别是新兴的网络鉴宝、交易平台等多方面、多渠道发掘可疑信息,广辟线索来源,拓线延伸打击。

敦煌公安机关民警和考古所工作人员勘验盗墓现场

2020年2月23日,敦煌市文物管理局工作人员向敦煌市公安局报警称:其在巡查时发现位于敦煌市阳关镇西土沟墓群(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内的一处古墓葬被盗掘。经甘肃省考古研究所实地鉴定评估,该墓葬的时代为魏晋时期,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依法受国家保护。同年3月23日,敦煌市公安局将该案立为盗掘古墓葬案展开侦查。

因距被盗掘墓葬的发案时间相隔久远,现场勘查初期并未发现有价值物证,办案民警见疑不放,反复勘查现场,成功提取到生物检材,并在第一时间将物证送检,最终通过DNA成功比中犯罪嫌疑人许某。

犯罪嫌疑人许某被抓获归案后,专案民警从其家中搜出大量五珠钱、彩绘画像砖、建筑构件等文物。经审讯,许某对伙同他人多次在敦煌、瓜州、高台等地盗掘古墓葬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随后,专案民警围绕许某的社会关系、活动轨迹等展开全面研判。

随着侦办案件的深入推进,以犯罪嫌疑人许某、杨某、梁某为首的多个涉及盗掘倒卖、销赃收赃的文物犯罪团伙浮出水面。专案组按照一体化作战组织收网行动,奔赴广州、北京、河南、江苏、青海、张掖6个省市,历时6个多月,行程数万公里,最终成功抓获多名涉案成员。

专案侦破“大攻坚”

甘肃省公安机关紧盯文物犯罪线索,合成作战、快查快侦,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持续保持“打早打小、露头就打”的高压态势;紧盯文物流通关键环节,上追盗挖盗掘,下查倒买倒卖,深挖幕后金主,打团伙、追逃犯、缴文物、查资金、摧网络,坚决予以全链条打击;紧盯大要案件强力攻坚,专案专办、挂牌督办、提级侦办,坚决把心存侥幸、利欲熏心,甚至将“黑手”伸向全国全省重点文保单位的犯罪分子绳之以法。

礼县是甘肃省陇南市古文化遗址遗存最丰富的地区。境内包括仰韶文化遗址、齐家文化遗址、龙山文化遗址、马家窑文化遗址、秦汉文化等遗址遗存,尤以秦文化、秦人发祥地蜚声海内外。2006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的大堡子山、圆顶山秦公大墓的开掘,解开了“西垂陵园”和“秦人发祥地”的千年谜团。近年来,个别不法分子利欲熏心,面对盗掘文物带来的暴利蠢蠢欲动,不惜以身试法。

2021年3月16日,甘肃省公安厅将群众举报的一条盗掘古墓葬线索转批至陇南市公安局开展核查工作。陇南市公安局高度重视,指派专门力量成立专案组对该线索全面调查。经专案组分析研判,对举报线索中涉及人员身份进行排摸比对 , 成功锁定主要犯罪嫌疑人。同时,再次对涉案人员的资金流、通信流、话务流、物流信息进行归纳分析研判,成功打掉家族式作案团伙1个,抓获犯罪嫌疑人14人,侦破盗掘古墓葬古文化遗址案2起,追缴涉案文物1139件。2021年8月9日,公安部刑侦局将该案列为挂牌督办案件,督促专案组深挖扩线,追缴更多外流文物,实现全链条打击。

全警动员“大合成”

甘肃省公安机关将打击防范工作列入公安工作绩效考核,纳入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协同联动、全警参战,破案打击稳步推进,真正对文物犯罪分子形成了强大震慑。

与此同时,甘肃省公安机关积极组建各部门各警种共同参战的打击文物犯罪工作领导小组,充分发挥“情指勤舆”一体化警务运行机制优势,制定公安机关打击文物犯罪实施方案,明确职责任务、打击重点,全面梳理全市文物犯罪案件线索,把打击锋芒对准各类文物违法犯罪。其中,针对案件中暴露的安防问题,及时补齐短板、堵塞漏洞;持续加大巡查检查力度,行刑衔接,坚决整顿文物收藏、交易、流通、鉴定领域乱点乱象,迅速形成了全警动员、上下联动的工作合力,为打击文物犯罪专项行动深入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源头共治“大保护”

甘肃省公安机关积极完善文保区域“人防、物防、技防”措施,建立公安、文保和乡镇村居基层力量联防联控网络,着力提升基础管控水平。截至目前,全省已投入资金1.6亿元用于建设55家文物博物馆单位安全防范系统,推动文物博物馆单位纳入地方公安安防监控和报警联动范围,不断提高文物博物馆单位安全防范能力。目前,兰州、张掖、金昌市等地已将34处文物保护单位安全防范系统纳入当地安全防范体系建设,有力提升了安全防范技术水平。

与此同时,甘肃省公安厅与甘肃省文物局联合开展被盗(丢失)文物信息采集、文物保护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培训,促进了经验互通、优势互补,提升了办案水平和业务能力;定期开展工作会商,分析研判案情,共享案件信息,为精确打击防范文物犯罪提供充分依据和参考。各级文物部门和文博单位通过开展涉案文物鉴定评估和暂存移交等工作,积极提供涉案文物鉴定服务和存放场所。在各级公安机关和文物部门共同努力下,全省文物违法犯罪案件态势得到有效管控。

文物承载文明、映照历史,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珍贵财富,是不可替代、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甘肃省地处古丝绸之路黄金通道,东西方两大文明在此汇聚交融,守护国家文物安全任重而道远。下一步,甘肃省将坚持严厉打击、严密防范方针不动摇,坚决守护文物安全,持续传承和弘扬光辉灿烂的华夏文化。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