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张掖市“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创建成果丰硕

来源/ 甘肃文化产业网 作者/ 时间/2021-11-19 23:27:15
甘肃文化产业网按 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2021—2023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名单,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明花乡(裕固族传统民俗)作为甘肃省入选的3地之一榜上有名。“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2021—2023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名单,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明花乡(裕固族传统民俗)作为甘肃省入选的3地之一榜上有名。“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是文化和旅游部设立的群众文化品牌项目,自1987年开展评审命名和建设工作,命名周期为3年。入选地区都是具有某一特色鲜明、群众喜闻乐见并广泛参与的民间文化艺术,并在全国产生较大影响的特定区域。

此前,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了2021—2023年度“甘肃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名单,张掖市高台县宣化镇(秦腔演唱、民俗表演)、民乐县丰乐镇(八仙灯会戏)、肃南县明花乡(裕固族传统民俗)、甘州区(甘州小调)4地入选,入选数量位居全省第一。

近年来,张掖市大力弘扬民间优秀传统文化,高度重视民间文化艺术的保护与传承,将其作为巩固提升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成果、培育具有鲜明地域特色文化品牌、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工作来抓。张掖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积极指导各县(区)充分发掘地方特色文化亮点和潜力,让传统文化赋能乡村振兴,促进优秀民间文化艺术更好地融入社会、融入生活、融入产业。此次入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甘肃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将对推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助力乡村文化振兴起到积极作用。(文/张掖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王雅娟)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明花乡裕固族传统民俗

明花乡围绕全域旅游发展思路,紧扣裕固文化和大漠风光两大主题,依托明花乡独特的旅游资源优势,加快特色旅游开发,综合长远规划,按照“大漠风情旅游区”发展思路,以独特的沙漠、胡杨、海子风光等资源特点,以裕固风情、大漠胡杨、海子湿地、古城遗址、红柳花海、丝路驼影为元素,着力打造集民族风俗、经典风光、历史人文、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沙漠探险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大漠风情旅游景区,让游客充分感受孕含大漠风、胡杨魂、海子谣、古城韵、驼铃声、田野美、裕固情的民族文化和自然之美。同时,乡党委、政府大力提升文化活动质量,不断丰富活动内容形式,组织开展“访古探秘”沙漠徒步、沙漠越野赛等体育活动,推动群众体育健身活动普遍化、经常化、多样化。通过举办裕固族传统文化艺术节、“大漠胡杨”风情旅游节、民歌大赛、旅游文化产品展销、“快乐老乡”系列活动等主题鲜明的文化旅游活动,全面带动景点旅游,达到文化搭台、旅游唱戏的目的,促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提高明花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持续打好“歌舞之乡”这一旅游金字招牌。

高台县宣化镇“秦腔演唱、民俗表演”

宣化镇地处张掖盆地西北端,地势南高北低土壤肥沃,境内有丘陵、平原、河流、滩涂,独特的地理优势为全镇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境内有享誉县内外的“天下第一戏班”乐善忠义班、高台县最美最具挖掘潜力的旅游景区——大湖湾风景区、600年的古槐树、300年的胡杨树以及高台县名由来的台子寺遗址。宣化镇人民热爱文化,农闲时节,许多文艺爱好者自发的组织起来舞文弄墨、吹拉弹唱,尽情地释放劳作的辛苦,崇尚文化之风薪火长传、经久不衰,多种民间文化在这里得到继承和发扬。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当属乐二村“乐善忠义班”秦腔演唱和民俗活动“清街”。

民乐县丰乐镇“八仙灯会戏”

民乐县丰乐镇《八仙灯会戏》,由清代同治年间的秀才何文扬创作。该戏以八仙故事为题材,音乐采用本地观众喜欢、河西走廊曾经流行的道情曲调;全剧音乐以唢呐为主乐,唱道情时丝竹乐器伴奏。服装道具设计以秦腔戏剧为范本。表演方式是将戏剧表演艺术同民间元宵灯会相结合,表演时八仙手持花灯,演出形式自成一体,表演风格独特创新。《八仙灯会戏》利用儒释道三教劝世精华,借八仙之口,宣扬了儒家的仁爱、孝悌,佛家的因果轮回,道家的修身养性,劝导世人修身仁爱,爱国尽孝,表达了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剧本内容健康积极,代代以口相传,至今已流传140多年,久演不衰,影响广泛。

甘州区甘州小调

甘州小调是流传张掖一带的民间民俗音乐,它由曲牌和曲子组成。据考证,它从产生至今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它的雏形可以追溯到东灰山人的音乐。甘州小调内容丰富生动,题材广泛,唱词内容有叙述历史、反映爱情、幸福生活和社会现象的,也有教育人们弃恶从善的等。此外,传统形式与个人创作的巧妙结合,也给甘州小调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使其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不论是岁时节庆,还是婚丧嫁娶,都有反映当地社会生活和人民群众精神生活的甘州小调,它承载着甘州区多元文化的历史信息,是反映甘州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精神风貌的一部百科全书。2021年6月,甘州小调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遗项目。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