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传承城市历史文脉 彰显兰州文化魅力

来源/ 甘肃文化产业网 作者/ 何威 时间/2021-12-03 16:42:07
甘肃文化产业网按 11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时强调,“要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提高文物研究阐释和展示传播水平,让文物真正活起来,成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成为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名片”,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关于让文物活起来、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实施意见》。

11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时强调,“要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提高文物研究阐释和展示传播水平,让文物真正活起来,成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成为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名片”,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关于让文物活起来、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实施意见》。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我市文物保护工作,全市各级文物部门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文物资源系统保护、科学研究、依法管理、合理利用得到全面加强。全市文物保护制度化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市委、市政府相继出台《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实施方案》《兰州市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实施方案》《兰州市文物安全管理办法》等制度。全市文物保护力度不断加大,严厉打击文物违法犯罪行为,共追缴文物29件(二级文物1件、三级文物23件)。

民间文物收藏活跃有序发展,新增非国有博物馆8家,博物馆数量居全省第一,全市清理发掘新出土文物29件套。全市文物保护宣传活动不断深入,各级文物部门利用5.18博物馆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积极开展线上、线下宣传活动。26项精品文物“云展览”在疫情防控期间集中推出;市县级博物馆年接待观众超过200万人次;我市选送12件文物藏品在国家博物馆首次精彩亮相,八办精品革命文物展入选国家“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革命文物陈列展览精品项目,兰州市博物馆馆藏清代书画展以馆际联展、巡展方式在全省展出;精心梳理、编著出版《金城揽胜——兰州文物精粹图集》;中山桥,省博,市博,白塔山,八办纪念馆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广大游客喜爱的兰州网红打卡点。

深入贯彻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精神和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议精神,按照“传承城市历史文脉,彰显兰州文化魅力”目标任务,妥善处理好城市有机更新和文物保护利用的关系,推动城市文化深耕厚植、成风化人,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城市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自豪感是做好今后兰州文物工作的努力方向。

一是全面加强全市文物保护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在三次文物普查的基础上,持续推进更高水平的开放共享,构建全市文物资源数据信息统一开放平台,面向社会全面、公开、有序开放文物资源数据信息,建立全市文物资源数据信息名录公布和开放清单制度。

二是深入实施“红色兰州”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精心精细做好八办、兰州战役营盘岭遗址和沈家岭遗址、华林山烈士陵园等革命遗址保护修缮和利用工程,挖掘提炼革命文物价值内涵,推动革命文物展示利用方式方法创新,及时补充体现时代精神的展陈内容,加大省市、馆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开展“革命纪念馆红色联展”等联展活动。继续推进《兰州市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实施方案》,促进博物馆青少年教育资源与学校教育有效衔接,通过举办红色课堂、革命故事报告会、展览入校园等活动,使革命文物资源成为全市中小学教育教学的重要载体,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五个“一批”:联合教育部门认定一批青少年教育资源单位,建设一批开放式教学和校外教育基地,组织开展一批优秀文物展览和文物知识进校园活动,评选推介一批优秀青少年教育项目,开发一批博物馆研学项目,编写一批未成年人教辅读物。)

三是大力实施古镇文旅业态和“建设可阅读”提升工程。突出“黄河之滨也很美”主题,依托青城古镇、河口古镇、连城古镇、红城古镇、金崖古镇等传统古民居建筑和黄河水系河道,提升黄河文化核心遗产的展示利用水平,展示黄河文化遗产在中华文明形成和交流发展中的独特地位和作用。打造文化活态博物馆、都市文化旅游休闲度假地,让广大市民游客能够望得见水、触得到绿、品得到历史、享得到文化。全力实施“建设可阅读”提升工程,聚焦五泉山、白塔山、鲁土司衙门旧址、兰州府城隍庙、兰州国学馆等重点文物特色建筑群保护利用,强化“形态、业态、生态、文态”四态融合,持续探索兰州特色古建筑创意研学打开方式,建设24小时不打烊的线上统一入口,全面丰富和升级“建筑可阅读”服务体系。

四是持续推进“文物+旅游”融合发展。以项目为牵引,加快建设甘肃简牍博物馆、长城数字博物馆,加大旅游开发利用力度,大力发展红色游、建筑游、工业游、古镇游、研学游、博物馆游,打造“街区可漫步”城市微旅行服务体系,让人们在旅游中品鉴金城文物风华、触摸城市肌理、领悟历史文脉。

五是深化融合“文物+科技+创意”发展。加快敦煌艺术馆、市县重点场馆文物保护利用数字化转型,依托VR/AR、云平台、5G网络等新科技,加强文博虚拟展厅建设,把市县重点场馆建设成名符其实的“城市会客厅”,实现兰州文物藏品的可视化呈现、互动化传播、沉浸式体验。充分利用网络媒体、视听平台等载体,积极创作《国宝兰州》《寻珍金城》《河涌八景》等文化影视作品,挖掘好、讲述好、传播好兰州文物背后的精彩故事。同时,大力推动文物资源与产业资源对接,开发更多镌刻兰州印记的可看、可听、可吃、可用的文创精品,让市民和游客把兰州精彩“带回家”。 六是构建文物安全管理制度体系,完善国有文物单位考核评价机制。将文化遗产活化利用成效引入考核范围,健全人才考核、激励、引进机制,探索完善落实能激发文物活化利用的资源配置、利润分配等相关机制。健全完善文物安全责任体系,层层厘清文物安全属地监管与综合监管和行业监管的关系,加强文物、应急管理(消防救援)、公安、宗教、住建等部门联动,推动具备条件文保单位及时接入消防物联网系统,形成联防联控格局,确保全市文物活化利用和安全工作再上新台阶。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