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甘肃红色印记|陇东中学

来源/ 新甘肃 作者/ 时间/2021-12-09 14:51:00

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后,为适应革命形势的需要,要求大力发展教育事业。陇东分区党委和政府针对陇东根据地没有一所中学、庆阳解放区各地小学教师奇缺、急需补充大量师资的情况,向陕甘宁边区政府提出在陇东设立一所中等学校的意见。

1940年3月,陕甘宁边区政府在财力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决定在陇东分区建立一所中等学校,学校名称确定为“陇东中学”,并派陆为公、孙萍以筹备委员的身份负责建校。在筹建过程中,陆为公通过陇东特委报告中共中央办公厅转呈毛泽东、朱德、刘少奇等中央领导人,请他们为陇东中学题词。三位领导欣然挥毫题词,毛泽东题写了“陇东中学”校名,刘少奇的题词是:“为建设新民主主义新中国而奋斗”。朱德总司令为陇东中学书写了毛主席的诗词《清平乐·六盘山》。

1940年9月1日,陇东中学举行开学典礼, 中共陇东分委书记马文瑞兼任陇东中学校长,陆为公为教导主任兼总务主任,孙萍为副主任。办学宗旨是:“实施新民主主义教育,培养抗战救国人才”。课程设置马列主义、国语、公民、算术、历史、地理、自然等。

陇东中学首届招收学生122人,设3个班次,学制为1年。1940年11月,学校根据边区政府“提高国民教育质量”的要求,对学校进行全面整顿,学制改为2年,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充实教学内容,增设教学机构,使学校逐步走向正规化。1941年9月,在校学生增加到247人,设6个班次。1942年秋,学制改为3年。1943年,陇东地委、专署为大量培养地方干部,在陇东中学开设地方干部训练班。1944年10月,陕甘宁边区文教大会召开后,陇东中学教学改革深入开展,教研机构相继成立,教学质量逐步提高。到1945年,陇东中学教职员工由初建时的8名增至37人,有教学班7个,学生330人。

在大生产运动中,师生与当地军民一起,开荒种地,种粮种菜,喂猪、打柴,修建校舍,自制教具,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培养了学生的劳动观点、群众观点、实践观点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在注重课堂教学的同时,积极组织师生参加各种社会活动,使学校教育同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陇东中学是边区政府在陇东根据地创办的第一所新型中等学校,从创办到1948年3月,坚持办学8年。 除中途调出参加工作者外,共毕业学生523人,为革命和建设培育了一批骨干,绝大多数走上了革命道路,其中不少人成长为党的高级干部,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1947年3月,陇东中学改为中共陇东地委党校。 1948年3月,陇东中学改建为陇东分区党校。1949年5月,又改为陇东分区干部学校,承担了分区县、区级党政干部离职培训和短期培训任务。至全国解放,学校共培养青年干部889名,成为陇东干部成长的摇篮。

(中共甘肃省委党史研究室 安永香)

资料来源:《中国共产党甘肃历史》第一卷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