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影评】塑造楷模群像 弘扬时代精神

来源/ 作者/ 特约撰稿人 阮青 时间/2022-02-17 14:40:00

【影评】

塑造楷模群像 弘扬时代精神

甘肃日报特约撰稿人 阮 青

以甘肃省古浪县八步沙林场“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先进群体为原型的电影故事片《八步沙》,入选“时代楷模”主题作品展播,正在各大播出平台与观众见面。该片不仅体现了当下甘肃本土电影的时代风貌,彰显出奋斗者的精气神。同时,与同类题材电影相比,该片在诸多方面实现了类型的新拓展和新突破。

首先,影片塑造和表现的是一群典型的当代英雄、时代楷模群像。面对具有高知名度、美誉度的表现对象,如何进行恰如其分的艺术塑造,是作品成功的关键。影片编导坚持以真实为基准,一开始就明确了现实主义的创作路径。他们通过采访、调研,充分对人物事迹和生活素材进行深入挖掘,同时,亲身体验八步沙人的生存环境、生活习俗和思维精神,着力真实还原八步沙林场“六老汉”三代人治沙的精神内核。影片中“六老汉”及其子女乃至八步沙的普通农民、劳动者们一个个被塑造得真实、可信、可爱、动人,他们是从生活的泥土里面生长出来的鲜活形象,发出的是人民之声、抒出的是人民之怀。影片把更多的关注点投向当下的社会现实和榜样人物,这无疑是对中国电影现实主义传统的积极继承与生发,对影视弘扬现实主义精神、书写新时代故事具有极大的价值和意义。

其次,《八步沙》不仅以真实的楷模群像打动人心,在作品的电影化再造和艺术呈现上也精益求精,追求突破和创新。影片将叙事技巧、影像表达与核心价值观的彰显高度融合,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电影叙事结构打破传统同类题材单线推进的线索设置,围绕着治沙造林故事内核,同时展开多条故事线索,各线索既遵循内在的叙事逻辑,同时又相互缠绕纠葛,形成一个立体、严密的故事实体。电影的叙事视角聚焦于“第二代治沙人”,虽然治沙的伟业与壮举始于他们的父辈——第一代治沙人,但影片选择以年轻一代作为叙事中心进行艺术创作,这样的处理方式使得故事在父子两辈人的思想观念、认知差异和行为冲突中展开,情节矛盾更为集中、跌宕。影片着重表现了以高远为核心的第二代治沙人的成长,细腻地将年轻一代人“治沙”之路上的心理状态、情绪波动、思想转变呈现于银幕之上,他们的困惑、犹豫、矛盾、彷徨和挣扎表现得深刻而又生动。电影中展现出来的青春之痛与成长烦恼也很容易赢得年轻观众的情感共鸣和价值认同。

此外,《八步沙》的影像表达也极具视听性和观赏性。影片利用新科技手段和后期制作包装,将河西走廊一带的沙漠戈壁、绿洲田园等奇特的地理风貌进行了全景式的展现。既有广角镜头之下,腾格里沙漠辉煌壮丽的视觉奇观,也有蒙太奇镜头组合中,黑沙暴肆虐之后的惨烈景象,将人与自然之间的博弈表达得淋漓透彻。影片中音乐、音响、声效配合度也较高,剧中不时闪现的流行音乐、秦腔、三弦曲调不仅交代、暗合了电影的时代背景,同时也展现出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影片镜头语言的运用细腻传神,特别是在父子两代人物性格和身份的塑造表现上,大量特写镜头的使用,让观众看到以高老汉为核心的老一代治沙人的悲苦、倔强和执拗;以高远为核心的新一代年轻人的困惑、纠结和挣扎。此外,影片的画面构图也具有强烈的造型感。“六老汉”赤裸上身,在沙梁之上肩扛、手扶铁锹的定格画面充满了力量和视觉冲击力,彰显出八步沙人誓与风沙抗争到底的坚强决心和顽强信念。

八步沙林场“六老汉”三代人扎根荒漠,守护绿色的故事,其主题底色不仅是对当代治沙愚公的赞扬,也是对八步沙人,乃至一切劳动者执着坚定、敢于担当、乐于奉献、甘于拼搏精神的生动诠释。影片将一个治沙的典型故事放置在大时代的洪流下进行关照,赋予原有故事精神以强烈的时代感、立体度和丰富性。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