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由中国经济信息社与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共同编制的《中国·甘肃乡村旅游发展指数报告(2021)》正式发布。数据显示,2021年甘肃乡村旅游实现全面恢复和持续发展,消费热度总指数月均值为112.99点,同比增长27.33%,并超过新冠肺炎疫情前水平(107.79点)。
报告分析认为,近年来,甘肃乡村旅游总体发展势头强劲,疫情重塑了消费者的健康意识与生活方式,也带来了出行偏好的转变:周边短途游、低密度型自助游、休闲度假游与生态康养游都更加受到消费者青睐。甘肃乡村旅游具备满足以上消费者旅游需求的优势,迎来重大发展机遇。
以甘肃乡村旅游为代表的“西北游”热度依旧
疫情带来旅行出行偏好转变,但以甘肃乡村旅游为代表的“西北游”热度依旧,特别是暑期乡村旅游游客规模创新高。
近年来,甘肃省统筹推进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协同发展,创新“党史学习教育+产业振兴”等发展模式,推动全省乡村旅游的餐饮住宿、内外交通等基础配套不断完善,大大提高了游客出行的便利性与舒适性,“交响丝路·如意甘肃”品牌更加深入人心。
此外,疫情重塑了消费者的健康意识与生活方式,也带来了出行偏好的转变:周边短途游、低密度型自助游、休闲度假游与生态康养游都更加受到消费者青睐。甘肃省持续实施“文旅+”战略,着力打造“红色旅游”“康养民宿”等文化制高点,深入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西北游”热度持续升温。
新华指数大数据监测结果显示,在2021年,以甘肃乡村旅游为代表的“西北游”热度依旧,供给端持续发力助推暑期游客规模创新高。其中,2021年暑期旅游旺季期间,甘肃乡村旅游市场消费热度持续攀升,7月游客接待规模创历史新高。大数据监测结果显示,当年7月—9月,甘肃省接待乡村游客量为1471万人次、1275万人次、1361万人次,较2019年同期分别增长6.06%、0.54%、4.16%。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科学学院教授唐承财表示,西北地区具有优良的生态环境、广袤的自然风光、淳朴的乡村资源,加之近年来基础设施和旅游产业基础得到较大程度的改善,西北游、甘肃游随之受到市场的青睐,甘肃的乡村成为东中部城市群居民出游的重要选择。
打造如意甘“宿” 乡村民宿助力乡村旅游提质升级
甘肃把发展乡村民宿融入乡村旅游提质升级和乡村振兴战略,不断发挥乡村民宿在激活乡村文旅产业、促进村集体增收和农民致富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据了解,文化和旅游部正式公布首批31家全国甲级旅游民宿名单,甘肃省陇南市康县五福临门、酒泉市肃州区肃云香庄2家民宿成功上榜。甘肃成为目前西北五省区唯一有两家甲级旅游民宿的省份,这对于本省旅游民宿业发展具有里程碑式意义。
报告分析认为,甘肃省抓住大众追求旅游住宿特色化的理念不断增强这一机遇,通过合理编制乡村民宿规划,聚焦目标客源市场,精心策划主题民宿项目,建设市场认可的差异化、个性化、品质化的旅游民宿产品,把发展乡村民宿融入乡村旅游提质升级和乡村振兴战略,充分发挥乡村民宿在激活乡村文旅产业、促进村集体增收和农民致富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报告建议,甘肃应积极谋划相关优质产品并投资建设一批重点项目,让乡村民宿与康养赋能美丽乡村建设。在具体工作中,应积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着力打造一批设施完备、功能多样的文化旅游康养园区、生态康养基地、康养小镇与有文化品位、有地域特色的乡村民宿。在鼓励、引导、壮大相关企业的同时,积极提升健康养生与民宿业的运营服务能力。
甘肃探索沉浸式乡村夜游
当前甘肃各市州主动尝试,开启乡村旅游慢生活下的“沉浸式夜游新体验”,依托当地特色文化优势,“点亮”乡村夜晚。同时,甘肃乡村夜游还有较大增长潜力。
据了解,当前甘肃各市州主动尝试,开启乡村旅游慢生活下的“沉浸式夜游新体验”。比如,“狄道乡韵”民宿文化旅游村、七彩丹霞景区沉浸式梦幻山谷演绎《阿兰拉格达》、张掖九曲黄河灯阵等都依托当地特色文化优势,点亮乡村旅游夜经济。这些夜游产品大大延长了游客体验时间,让乡村旅游可以留人过夜。
报告显示,当前甘肃省乡村夜游过夜人次占比达47.13%,仍有较大的增长潜力和空间。报告分析认为,乡村的住宿条件是制约乡村夜游的重要因素,现阶段大部分乡村的住宿设施无法满足旅游者较高的住宿要求,无论从品质、卫生、环境、设计、服务、接待等方面都与现代游客,对于住宿的环境要求存在很大差距,所以在甘肃乡村提供高质量的住宿设施,提升服务接待水平和质量管理是当务之急。
兰州大学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雷紫翰表示,在保持原生态的同时,乡村旅游要通过立体化、多元化、精细化、研学化、康养化等追求,让每个乡村的旅游内涵丰富起来。既要因地制宜、坚守特色,又要针对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阅历、不同爱好、不同需求的游客群,开发别处难以替代的专题乡村旅游项目及其衍生产品,才能让乡村的夜晚文旅产业亮起来。(文/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张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