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陇南武都:茶旅融合 点“绿”成金

来源/ 甘肃文化产业网 作者/ 时间/2022-04-08 22:52:12
甘肃文化产业网按 茶是陇南市武都区裕河镇千家万户茶农们眼中的“宝”,裕河群众种茶、制茶、卖茶、饮茶,茶产业生机盎然。在茶园里,茶农们分享着丰收的喜悦;在美丽乡村里,乡亲们感受着家园的美好变化……

茶是陇南市武都区裕河镇千家万户茶农们眼中的“宝”,裕河群众种茶、制茶、卖茶、饮茶,茶产业生机盎然。在茶园里,茶农们分享着丰收的喜悦;在美丽乡村里,乡亲们感受着家园的美好变化……乡村振兴的春风正吹拂着这片希望的田野。

近年来,裕河镇以茶为媒,立足自身生态优势,持续从供给侧精准发力,打生态牌,走绿色路,加快推动茶产业转型升级,把茶旅融合发展同乡村振兴有机统一起来,走出了一条以茶兴产、以茶促旅、以茶富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好茶卖好价

一座茶山满屏绿,茶在云中长,云在茶中飘。沿着蜿蜒的山路一路行至裕河镇阳坝村,眼前峰峦叠嶂,云雾缭绕,连片的茶园葱葱郁郁。

清明前后,裕河镇种植的茶叶迎来采收时节。走进阳坝村,淡淡的茶香沁人心脾,茶农们穿行在茶垄之间,手指在茶树间不停地翻飞,娴熟地将一枚枚嫩绿新芽采摘下来,放入身上的茶篓内。

“这个季节的茶叶嫩芽肥硕,香气浓厚,茶味鲜活,能卖出好价钱。”阳坝村的乡亲们指着眼前一片茶园说。

据了解,阳坝村种植茶园950余亩,其中丰产茶园600余亩,茶叶示范园30余亩,但大部分茶树树龄偏高,产量较低,茶产量达不到高产茶的标准。去年以来,裕河镇将先进的科学理念和技术运用到茶产业当中,改造阳坝村低产茶园50余亩,全部种植龙井43号。

通过茶叶品种改良,将进一步提升裕河茶叶品质,让茶园焕发出新的活力,有效提高茶农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

“这一块低产茶园改造从去年11月份开始启动,大家的积极性都很高,两个月内,我们就完成了低产茶园的栽植任务。”阳坝村党支部书记杨小明说道。

种茶有道,兴业有方。裕河镇立足生态资源优势,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坚持量质并举,品牌逐步打响,裕河茶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认可。

增收后劲足

傍晚时分,凤屏村臻怡澜悦茶叶加工厂挤满了前来交售鲜叶的茶农,验货、过秤、登记,收购人员麻利地完成每道环节。

近年来,按照“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裕河新建了加工、销售一体的茶叶加工厂。为把凤屏村的茶产业做大做强,当地政府引进了陇南臻怡澜悦茶业开发有限公司,带动全村180户茶农增收致富。

加工厂负责人贾元奎说:“这几年,裕河茶叶的名声越来越大,建立了茶叶加工厂之后,我们把群众的鲜叶统一收购加工,统一包装销售,解决了群众销售难的问题,去年加工成品茶在3吨左右,产值70多万元。”

山高土肥,林茶共生,借助优越的生态环境,裕河镇将茶产业与茶文化、茶旅游结合,搞起观光茶园。游客来了,茶园更美了,茶农增收的渠道也多了。

“现在是春季采茶最好的时机,基本上天天采茶。前几年没有销路,采的茶都是自己家里喝,现在游客多了,知名度上去了,我一年卖四五十斤干茶,收入很不错。”茶叶种植户潘发有说。

随着裕河茶知名度日益提高,茶农的收入也在逐年增加。裕河镇人大主席孟宝宝说:“目前裕河镇茶叶种植总面积达到1.8万余亩,丰产茶园1.3万亩,年产量达6.5万余斤,茶叶总收入达650万元,户均茶叶收入达到5000元。”

茶园变景区

裕河镇围绕构建“3+6”农业特色产业体系,以市场为导向,以品牌为中心,以龙头企业为核心,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效益为目标,合理调整茶叶产业布局,改进茶叶加工工艺,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提高茶叶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促进茶叶产业又快又好发展。

“现在大家都喜欢闲暇之余回归自然,这里不仅可以欣赏湖光山色,还可以体验炒茶制茶的乐趣,十分有趣。”游客张先生说。

在裕河,游客可以吃农家饭菜、观村落茶园、欣赏山水美景。

当地通过构建“茶业+旅游”的新业态,将茶园建成旅游景区,将茶产品开发成旅游产品,将茶文化打造成旅游品牌,实现资源优化组合、产业融合发展。

旅游发展,离不开项目支撑。今年以来,裕河镇以万象大景区创建为抓手,衔接一二三产业联动,着力打造乡村旅游综合体,实现全产业协同叠加、深度融合,促进旅游产品多元化发展。

裕河镇党委书记王松青说,裕河镇将立足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以裕河大景区建设为契机,抢抓机遇,积极作为,真抓实干,持续推进景区建设,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做好茶的文章,把发展乡村旅游康养和特色产业作为推动裕河高质量发展的双引擎,努力打造全省知名的乡村振兴示范乡镇。(文/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白杨 通讯员 石晨)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