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白银:促进农旅融合 打造美丽经济

来源/ 甘肃文化产业网 作者/ 时间/2022-04-08 23:01:54
甘肃文化产业网按 在白银市委、市政府领导下,白银市文广旅局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

近年来,在白银市委、市政府领导下,白银市文广旅局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实施“文旅+”战略,促进农旅融合,打造“美丽经济”,努力把文化旅游产业培育成为全市“三农”工作发展中的支柱业态和白银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增长极。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实施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重点治理和基层公共文化设施运行管理情况排查工作,持续推进全市78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和801个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补齐短板、优化布局、完善功能,设置率达到100%。县区文化馆、图书馆全部达到文化和旅游部颁布的三级以上标准,乡村舞台和广播电视村村通实现全覆盖。依托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等阵地,实施“戏曲进乡村”项目,2021年开展演出活动504场次。广泛开展“弘扬国粹·演艺风采”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戏曲“走基层、入社区、进校园”系列活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活动——“不负韶华·逐梦前行”书法美术作品展、“红色白银”白银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展等各类庆祝建党百年活动500余场次,唱响爱国主义主旋律,讴歌伟大新时代。积极开展三区人才辅导培训,完成了对全市公共图书馆、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管理员的辅导培训,促进了公共文化服务的规范化标准化。

乡村旅游发展更加强劲。大力实施文旅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打造高质量乡村振兴“旅游版”。2021年成功创建会宁县全省乡村旅游示范县和白银区水川镇顾家善村、会宁县老君坡镇谢家埂子村、靖远县糜滩镇独石村、景泰县喜泉镇大水䃎村等4个全省文旅振兴乡村样板村。积极申报2021年省级旅游发展专项资金乡村旅游和资源开发项目,下拨各县区旅游发展专项资金906万元。举办乡村旅游培训班4期,培训从业人员360多人。建设旅游厕所42个,其中新建30个,改扩建12个。白银区顾家善村被评为全国第三批旅游重点村,黄河湿地公园、大坪凤园花海景区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白银区水川镇五柳村,景泰县中泉镇红岘台村、五佛乡兴水村,靖远县兴隆乡大庙村,会宁县丁沟镇线川村等5个村被评为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

农旅融合项目加快推进。实施白银区金沟河(城区段)生态旅游项目、白银区湿地公园休闲生态区旅游开发项目、景泰县大敦煌影视基地开发建设项目等10项文化旅游续建项目,开展会宁县南川田园综合体——水云小镇、靖远县水岸三合景区开发建设等23项新建文化旅游项目,完成投资15.2亿元。积极推进文化旅游康养产业倍增计划,实施会宁县杨崖集镇中药材特色康养小镇、会宁县南川田园综合体、白银区水川康养小镇、白银市平川区“古韵陡城”康养小镇等4个康养项目。

农旅融合的发展特色更加鲜明。先后成功举办第四届甘肃·会宁驿路牡丹生态文化旅游节、靖远县第六届大庙梨花节、景泰县“黄河石林·趣在‘研’途”研学教育体验活动、白银区第五届荷花节、平川区2021年“赏梨花·游丹霞”健康行活动等特色文化旅游活动。积极配合省文旅厅、省电视台参与《你是人间四月天》《如意甘肃·红色之旅》等节目录制和“母亲河·幸福河”黄河文化旅游微视频大赛,多视角宣传展示白银特色文旅资源,持续扩大白银文化旅游知名度。

2022年,白银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工作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实施“文旅+”战略,充分发挥文旅工作在农业农村和乡村振兴中的积极作用,围绕建成“沿黄旅游经济带上重要节点城市和国内知名旅游目的地”的总体目标,努力构建“两个品牌景区(黄河石林、会师旧址)、两个特色旅游产品(环白银火车游、中兰客专旅游线)、三大文化公园(长征、长城、黄河国家文化公园)、三大旅游发展带(精品丝路旅游黄金带、黄河风情旅游带、长征胜利会师红色旅游带)、五大主题旅游线路(黄河风情游、红色教育游、乡村休闲游、工业文明游、冬季冰雪游)”的文化旅游发展新格局,实现以游兴村、以游强镇、以游富民。

加强品牌景区建设。以会师旧址、黄河石林等龙头景区开发为重点,充分发挥精品资源的品牌效应,努力打造精品景区、精品线路,带动区域文化旅游产业全面发展。全面加快会师旧址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推进平川陶瓷小镇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会宁乡村田园综合体、黄河大峡谷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鼓励达到国家A级旅游景区标准的乡村旅游点实施品牌创建,坚持立意新、标准高,避免低水平、常规性开发,精心打造设施优良、服务一流、环境优美、形象鲜明的特色景区。

加大乡村旅游开发。深入挖掘山水生态、农耕文化、农事体验、特色种植、古村古镇的旅游价值,将旅游理念和元素融入美丽乡村建设,大力发展以农耕文化为魂、以田园风光为韵、以村落民宅为形、以生态农业为基的乡村旅游。以花村顾家善、龙湾村、童家湾等为典范,打造一批具有“老气、土气、朝气、生气”的乡村旅游示范村;鼓励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开发乡村旅游,重点推进靖远县靖乐渠环境治理工程暨七馆一中心开发项目、会宁线川田园综合体等田园综合体建设,打造一批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全力实施省级乡村旅游示范县、乡村旅游示范镇、文旅振兴乡村旅游样板村创建工作,2022年力争创建1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县、1个乡村旅游示范镇、5个全省文旅振兴乡村样板村,把广大农村打造成为没有边界、没有围墙,主客共享、旅居相宜、农旅相融的全域大景区,进一步提升白银市乡村旅游的发展水平。计划举办乡村旅游培训班4期,培训乡村旅游从业人员360人次。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按照“文化抓培育”的总体思路,对照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复核指标,完成22个乡镇(街道)、41个村(社区)公共文化场所、8个县级图书馆分馆达标建设。依托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在人员集中的乡镇(街道)或村(社区)探索建设2-5个数字文化驿站。推动实施“白银记忆·阅经典研学活动”“文化根脉·民艺传承”——跟着传承人“学才艺”白银非遗保护传承研习活动,“黄河水绕古城墙”研学活动等系列活动。完善市、县、乡、村“四级一体”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建设,以丰富多彩的公共文化活动弥补公共文化基础设施薄弱的短板,实现“以软件补硬件”,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

开发多元文旅产品。围绕“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积极推动旅游产品推陈出新,精心打造一批标新立异的特色景区和旅游产品。一是推进文艺精品创作,深入挖掘白银市黄河文化、红色文化、丝路文化等多种文化资源,精心编排推出歌舞、秦腔、音乐会、综艺晚会等独具特色、别具风格的剧目和节目,创作一批反映白银历史文化和重大题材的优秀舞台艺术。二是丰富旅游商品供给,积极依托民俗文化资源优势,加快刺绣、剪纸、皮影、铜工艺等文化旅游商品研发转化进程,开发有特色、有品位、有内涵、便于携带的白银旅游必购商品。三是开发特色旅游餐饮,深度挖掘我市饮食文化,开发原生态餐饮、养生美食、风味小吃等特色餐饮,推广做强酸烂肉、靖远羊羔肉、水川长面等特色小吃。四是开发多元旅游住宿,适应多元化、个性化、高端化市场需求,推动我市旅游住宿业优化结构、扩量升级、提升服务,集中力量开发建设一批农家客栈、休闲农庄、古村民居等特色民宿,满足游客不同层面的服务需求。

加大对外宣传推介。开展智慧乡村旅游建设,推动携程等知名线上旅行商与乡村旅游企业合作,完善导游、导览、导航、导购等智慧旅游服务。策划举办乡村旅游节、美食节、采摘节、民俗文化节等乡风民俗和节会活动,吸引游客、聚集人气、拉动消费,实现“以节促销、以节促游、以节富民”。邀请自驾游达人、网红、网络作家进行旅游直播或短视频宣传推介,扩大宣传覆盖面,积极利用网络流量带火白银旅游。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