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落破败的老屋可以用来做些什么?逐渐消散的农俗文化又是怎样重回大众视野,唤起游客心中“诗与远方”的田园记忆?
在甘肃省陇南市康县长坝镇,散落在山水之间的旧时村落,从原先的“烂泥村”“烂杆村”变成如今的美丽乡村,百姓收入来源从农耕经济转变为现今农旅融合发展的乡村旅游经济,这里一步步扎实发展的脚印,给出了答案。
花桥村美景
看山看水看风情,是外出旅行人们的消费诉求,好山好水的美丽乡村更能吸引游客前来游玩,长坝镇凭借秀美山水田园风光成为热点旅游目的地。
春暖花开泉水叮咚,农家小院里鸡鸣犬吠,在长坝镇的乡村,放眼观去,一幅幅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田园画卷跃入游客眼帘,随处一拍就是一张张美丽的风景照。谁能想到,现今的美丽乡村,在过去却是十里八乡有名的“烂泥村”。“家是老破旧,道是坑洼路,雨天出行更是两脚泥。”过去村里落后的面貌,现在只留存在长坝镇福坝村党支部书记权连华的记忆里了,他回忆道:“那时土地种植收入减少,百姓生活困难,每年春耕过后,村里的青壮年便外出打工赚取更多收入。”
人口外涌,基建落后,村居荒废,加上乱扔乱倒,村民们守着青山绿水却过不上幸福生活。
离福坝村10公里的花桥村也曾有着相同的问题,如何改善家乡面貌,让村民在家乡实现居家有业的好生活,就成为当地“父母官”挂在心头的大事。
随着乡村旅游的兴起,当地也搭上农旅融合发展的顺风车。从2012年开始,长坝镇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提出了彻底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和人居环境的建设目标。当地村级政府请专业人员对村落进行规划,先后实施了空地绿化、道路硬化、环境美化和群众素质提升等工程,曾经“土破旧”的村落越来越“新潮”,村民的居住环境得到显著改善。
花桥村美景
在花桥村,当地通过招商引资5600万元,建成了游客接待中心、乡村宾馆和自驾游房车露营地,让花桥村逐步变为集游客接待、康养休闲、民俗体验、有机餐饮、教育培训、房车露营等于一体的宜养宜业宜游的文旅融合示范村。
目前,花桥村共发展农家乐13家、农家客栈20家,有客房117间床位236张。2020年接待游客43万余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600多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定超过了1万元。
时下节气,正是乡间野菜生长时期,香椿、苜蓿等野菜成为当地的特色餐食,尤其是杂粮面、罐罐茶、馓饭面皮、核桃饼等,已经成为当地农家乐、客栈用来揽客的一大亮点。
“原先我是外出打工,现在我们村发展起了乡村旅游,我就支了一个小吃摊,售卖面皮等当地的特色小吃,旅游旺季时每天都能挣好几百元。”花桥村村民宋植树说。
“我们村子里保留了许多古民居建筑,这些土木框架的民居在城镇游客眼里就是了解农村生活,寻找田园记忆的最佳载体。”权连华说。
福坝村美景
为留住乡愁,丰富乡村旅游文化内涵,当地还精心复制还原农耕、传统文化实物,利用农村闲置房建成具有当地文化特色的村史馆、农俗博物馆、乡村展览馆。如今,在花桥村乡村展览馆,游客可通过一件件农村生产生活中的老物件,真实感受村庄的变迁。
“我们从村民手里将老旧房屋租赁过来,并对老屋在保持原有风貌的基础上,结合时下新潮元素进行全新的设计装修,在突出老屋‘土’味的同时,让老屋更有品位。”权连华介绍,村集体将农户闲置的屋子租下来,一年给农户给2000块钱的分红,现今已利用闲置民房组建农家乐7家(在建6家)、咖啡馆1家、小吃店3家,日平均收入达1000余元。
长坝镇福坝村驻村干部冯彩霞介绍,福坝村也充分挖掘历史古迹、民俗文化、风土人情,加强乡村原貌和古民居、古坊的保护,彻底改善了人居环境,打造“升级版”的美丽乡村。
道路通达、村社变美,更多游客走进这里欣赏美丽乡村景色,村民将自家出产的农特产品、农家饭菜售卖给游客,山水环境便产生了经济效益,村民们也看到了乡村旅游发展的“好钱景”,农家乐、客栈等迅速兴起。
近年来福坝村不断挖掘历史古迹、民俗文化、风土人情,加强乡村原貌和古民居、古坊的保护,复原当年的知青大院、酒坊、豆腐坊等场所,做到“一户一品”“一处一景”“一景一韵”,改善了村居环境,打造了“升级版”的美丽乡村,进一步推动当地旅游向高端、生态、精致、特色方向蓬勃发展。权连华说:“我们尽最大努力将乡土情、甘肃味保留,同时也慢慢向时尚发展,吸引不同需求的游客。”(文/罗赟鹏 张陇堂 图/罗赟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