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喜迎省第十四次党代会 甘肃日报社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采访活动】【劳动者最美】
从追光者到发光者
——记2021年度宝钢优秀学生特等奖获得者刘晓岳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苏家英
2021年荣获宝钢优秀学生特等奖、教育部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2020年荣获兰州大学博士研究生一等奖学金、兰州大学优秀研究生、大气科学学院防疫优秀志愿者……
对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气候学专业2020级博士研究生刘晓岳来说,这些都是新的起点。
刘晓岳本硕博均就读于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他与大气科学的“不解之缘”,还得从儿时谈起。
12121是气象局的天气咨询热线,也是刘晓岳小时候最喜欢的号码。“每天早中晚的天气情况,我都会打电话问一问。”刘晓岳回忆起儿时的趣事,笑了。
高考那年,刘晓岳的第一志愿报的是兰州大学大气科学专业,可被调剂到了别的专业,但他还是努力通过了大气科学基地班的考试,开始了大气科学专业的学习。
厚积薄发。本科毕业后,刘晓岳以第一名的成绩保研成为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气候学专业的研究生,师从黄建平院士,主要从事气候变化与氧循环的研究工作。研二时,他获得了硕博连读的资格。
加入黄建平院士的课题组,刘晓岳从导师身上,深刻感受到那种服务国家需求的科研导向和严谨的科研态度。他开始学着内化知识,用批判性思维反向思考结论的正确性,“在科学研究中,我们对任何刚刚接触到的信息,都不能直接无条件接受,首先应该去想为什么会是这样。我感觉,自己变成了一个学术‘杠精’。”
刘晓岳并非只读专业书,也常闻“窗外事”。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为给家乡出份力,刘晓岳主动递交“请战书”——到社区做志愿者。搬运采购物资、清点食品数量、帮助居民缴纳水电费……
不久,导师联系到刘晓岳,告诉他自己准备开展一项研究,就是像气候预测一样建立新冠疫情预测系统,为全球疫情发展提供科学预测预警。
“刚听到这个消息时,我有点懵。因为我一直从事的是大气科学研究,从未接触过流行病学领域的内容。”刘晓岳所要面对的,不仅仅是零基础的技术困难,还有他手头正在开展的研究和论文。
短暂犹豫后,刘晓岳还是选择参与这个项目。
2020年5月,兰州大学西部生态安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发布了“全球新冠肺炎疫情预测系统”。2021年6月,黄建平指导刘晓岳和其他几名团队成员在《国家科学评论》在线发表了题为《新冠肺炎疫情的震荡暴发特征》的最新成果。
从来不曾停歇,刘晓岳继续在科研道路上勇攀高峰。他关注到,在疫情初期,学界对“气象要素如何影响新冠肺炎疫情传播和发展”的这一问题存在争议,他决定一探究竟。
经过一次次的尝试、模拟、验证,刘晓岳建立的模型,完整重现出一年间全球疫情的发展。2021年4月,《环境研究》刊登了刘晓岳以第一作者完成的关于新冠肺炎疫情季节响应的论文。
谈及未来的规划,刘晓岳说:“我希望一直在科研的道路上走下去,通过自己的努力,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