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甘肃媳妇”创业扶贫 用“甘谷麻鞋”走出幸福路

来源/ 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晨报 作者/ 时间/2022-05-24 09:52:38

原标题:“甘肃媳妇”创业扶贫 用“甘谷麻鞋”走出幸福路

郭娟(左)教人制作麻鞋。

麻鞋

一双麻鞋成就了她的爱情,也成就了她的事业。因为这一双麻鞋,她在甘谷创办了公司。至今,解决了周边上千名妇女的就业问题,培养了5000多名“甘谷县陇原巧手”。

“80后”的郭娟是河南姑娘甘肃媳妇,2011年大学毕业后随爱人牛君俊回乡创业,创办甘肃雅路人麻编工艺制品发展有限公司,带领着甘谷县当地妇女制作和销售麻鞋,用一双双精美的甘谷麻鞋,走出奔小康的幸福路。

一双麻鞋让她的创业之路越走越宽

郭娟和牛君俊是大学同学,2008年夏天,牛君俊给郭娟送了一双甘谷老家的特产——麻鞋,第一次穿麻鞋的郭娟很是新鲜。“这鞋穿起来很干爽,再热脚底也没有汗,简直是汗脚的福音,应该会有很多人都需要。”这个头脑灵活的姑娘一下子萌生出了卖麻鞋的念头,说干就干。还在上大学的郭娟开起了网店卖麻鞋,如她所想,由于麻鞋具有凉爽透气、防潮防滑、吸汗防脚气等优点,且穿起来轻便舒适,市场需求很大,销量也相当不错,郭娟回忆:“当时,对于一名大学生来说这笔收入是很可观的,让我的大学生活富裕了不少。”即将毕业学业繁忙,郭娟不得不关停了网店专心于学业,但是销售麻鞋的念头一直在她心里。

2011年上半年在北京实习结束的郭娟没有片刻犹豫,只身来到了男友牛君俊的家乡甘谷,两人在当地开起了甘肃雅路人麻编工艺制品发展有限公司。

创业初期是最难的时候,缺经验、缺技术、缺资金,白手起家的两个人,四处讨教。

“刚开始学时,做出来一双麻鞋得花一个多星期,手指被钩针扎破,手掌被麻线磨烂,都是常事。”回忆起学技术的日子,郭娟倒觉得充实。

如今的郭娟穿针引线、锥子扎眼、绱线勒紧……一套动作行云流水,所有鞋子的款式、样式她都会制作。

这几年,随着电商的发展,麻鞋的销量也越来越好。订单量不断增加导致原本的工人不够用。郭娟通过当地妇联招收了一部分妇女按照订单要求手工制作麻鞋部件,解决了很多“陪读妈妈”的就业问题,与此同时招收学徒,将技术传授给更多的人。

2015年至2020年,郭娟及其公司共培养了5000多名“甘谷县陇原巧手”。她还受邀在甘南、临夏、定西、兰州、天水等地为当地精准扶贫户做技术培训,累计培训妇女9000多名。此外,甘肃雅路人麻编工艺制品发展有限公司已在甘肃省设立18个巾帼扶贫车间,其中,甘谷县有扶贫车间7个,直接带动2300多名妇女就业。

创业初心未变多了一份传承

传统麻鞋季节性太强而且款式单一,郭娟专心在产品上做文章,“麻鞋只有春夏销售好,如果秋冬也能穿上麻鞋,就可以拓宽销路。再加上年轻人喜爱的元素,我想年轻人也会成为我们的消费者。”

她投入大量的资金来研发新款式,不仅将扎染、陇绣等传统非遗工艺与麻鞋制作相结合,还积极开发防水的手工麻鞋和皮质麻鞋。结合甘谷乃至甘肃本土文化,创新设计具有文化底蕴和美学颜值的麻鞋新款式,一改之前仅有老一辈知道麻鞋、爱穿麻鞋的传承窘况。2011年创办公司至今,麻鞋的样式也从最初的一款麻拖鞋发展成了现在的20多个系列200多个款式的产品。从只有夏天有麻鞋穿到现在的一年四季都有麻鞋穿,年轻人也逐渐成为麻鞋消费者。

麻鞋的款式越来越多,销路也越来越宽,郭娟摸着一双双麻鞋说:“我其实也没想到,创业还能对非遗工艺的传承起作用,这说明我的坚持是对的。我的初心没变,创业是为了创收,但现在多了一份传承,关于非遗的传承,传承这份古老的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非遗使用非遗。现在我们和故宫合作,研发了新的联名款,还出了冬奥系列的产品。这是我以前不敢想的事。”

经过几年发展,甘肃雅路人麻编工艺制品发展有限公司由最初的一年只能卖出2000双,发展到现在年产量8万双。

郭娟说:“现在已经和合作伙伴申请了欧美的商标,接下来,会用一到两款主推产品打开更多的国外市场。”

文/图 奔流新闻·兰州晨报记者 玄丝雨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