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优化项目布局 打造“省会强核”
——访兰州市社科院城市研究所所长牛铮超
“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强调以‘四强’为战略‘一核三带’的发展思路,兰州应该强力打造‘省会强核’,促进全市重大项目建设,持续优化项目空间布局,构建符合我市实际的高质量发展新局。”兰州市社科院城市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牛铮超说,要在陇中生态平原建设、“三区”建设、加快“兰白两区”建设、深化兰西城市群建设、兰州都市圈建设等方面聚焦发力,充分发挥兰州引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打造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力引擎。
“在陇中生态平原建设方面,陇中地区生态保护和修复重点项目兰州市谋划了总投资49839.5万元,同时,已成功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资金,相关的工作正在持续推进。”牛铮超认为,省会兰州一直受制于土地问题,在过去的四十年里,当年与兰州同级别的成都、西安和武汉已经把兰州甩在了后面,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兰州缺地。因为缺乏适合连片开发的土地,不少企业远走他乡,不少项目只能在其他城市落地。随着兰州新区和榆中生态创新城的建设,兰州城市格局由此变为一心两翼,彻底实现主城区与几个新城之间的联合发展。加快城区规模的扩张,改变兰州的城市格局,陇中生态平原建设是必须努力而为的改变城市格局的重大项目。
牛铮超认为,在“三区”建设方面,兰州新区、高新区、经开区已成为兰州发展甚至全省发展的引擎。要集聚资源形成“强省会”产业根基,引领“兰州制造”的集群创新绿色产业体系支持兰州新区加快发展。布局源网荷储项目,推进兰石制氢成套设备,促进氢交易市场落户。统筹开发新能源跨界车型,系统塑造汽车产业“长征”商誉。促进药食同源产品、特医食品等研究开发,支持奇正藏药大品种药二次开发,推进陇粤共建“大湾区·兰白自创区中医药创新发展示范区”。协同发展重离子治疗和中医药产业,建设佛慈康养小镇。协同巴西航空、普洛斯等,发展航空运输、飞拆产业等临空经济,全力打造兰州航空物流枢纽。
“在加快‘兰白两区’建设方面,充分发挥兰州在生态修复、生物医药、核能氢能利用等科技优势,加强碳中和技术合作。统筹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加快推进建设同位素、干旱生境作物学等国家重点实验室。”牛铮超认为,要推进陇粤共建大湾区和兰白自创区中医药创新示范区建设。深化与粤港澳大湾区、上海张江自创区科技合作,在多肽药物合成、疫苗等领域布局建设高水平研发平台。建设国家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建设基础电信企业兰州新区数字中心。共建新型军民融合创新平台。
与此同时,建设兰州高阀风洞阀门等产业化项目,优化荣晔生物牛血清等项目生产工艺,支持蓝星碳纤维等新材料研发,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建设中国生物西北科技健康产业园。推动“兰州设计”集群创新发展,建设兰州设计产业园,构建“兰州设计”产业生态。推进兰州—白银黄河生态修复及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争取国家储备林计划支持,建设北部生态屏障防护林带。
牛铮超认为,在深化兰西城市群建设方面,以兰州为核心的兰西城市群,是胡焕庸线西北侧唯一能够集聚甘青宁,辐射大西北的区域枢纽和经济中心,参与区域竞争、合作的核心区域,也是西北甘青宁地区广阔区域内唯一核心经济圈,其中的兰州又是甘青宁地区最大的区域性中心城市。要夯实“兰西城市”通道枢纽,建设兰西城市城际智轨等快速通道建设。加快北山、北环、南山三条横向廊道和雁东路、天水路、硷沟沿、彭家坪、西固至安宁五条纵向通道建设。强化主城区与榆中生态创新城交通连接。实施兰州西站南广场改造。推进中通道车路协同工程和G312清水驿至傅家窑“5G+智慧公路”项目。运用数字孪生技术,提升省内全境交通管控能力。加快兰西区域内产业合作和融合发展,形成加快发展的城市型合作园区抓住“中吉乌国际铁路”建设契机,与青海西宁市携手向国家申请建设“兰州—西宁—格尔木—喀什”铁路,加快“一带一路”国家物流枢纽建设。
“只有发展和建设兰州都市圈,才能真正解决兰州城市呈线状空间分布,人口、资金、基础设施等发展要素都处于分散状态,规模体量小且产业关联度差,难以形成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的窘境。”牛铮超认为,没有成都、西安的崛起,哪有成渝双城经济圈的“国家队”、西安都市圈获批国家级都市圈的“光彩照人”。我们应该采取以核心带动的点轴发展模式,建设兰州都市圈,最大限度降低边际成本,集中有限的资源全力做大做强兰州都市圈,才能形成合力,共同发展,实现多赢,帮助我省在全国区域竞争中赢得更多资源、政策与人才。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颜 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