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世祥 陈晓斌
编者按:歌曲《黄河少年》由诗人楚人、青年作家陈晓斌作词,作曲家陈世祥作曲,以80多年前一支由青少年学生组成的“新安旅行团”在陇原大地上以文艺为武器,唤起民众、宣传抗战、争取胜利的事迹为蓝本创作。《黄河少年》着力挖掘红色故事,传承革命精神,歌咏抗战烽火中英勇战斗的少年,是一首铿锵有力的时代之歌,也是陇原儿女赓续红色血脉、接力奋斗的青春赞歌。本文为这首歌曲主创人员的创作体会。
交响合唱歌曲《黄河少年》一经推出,便响唱黄河两岸,产生良好社会反响,不少听众认为,这是一部弘扬中国精神、凝聚青春力量、讴歌伟大时代的优秀音乐作品。
歌曲内涵
1935年10月,江苏淮安新安小学十余名学生组成“新安旅行团”,以文艺为武器,宣传抗日救亡。在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关怀指导下,“新安旅行团”积极宣传党的主张,历时17年,行程5万余里,足迹遍及全国22个省份,从最初的十几人发展到600余人,努力为争取抗战胜利、全国解放作贡献,在中国少年儿童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甘肃也曾留下“新安旅行团”的红色印迹。
歌曲《黄河少年》以“新安旅行团”在甘肃的活动为历史背景,从2021年年底启动创作。为准确、生动表现历史,我们一遍遍重温史料,一次次调查采风,多次召开创作会议,反复酝酿,精心打磨,不断提升作品内涵。
在《黄河少年》的创作过程中,我们始终思考和把握如下创作理念:
唱响《黄河少年》,让理想信念之灯更加闪亮。“新安旅行团”在日寇侵华、民族危亡的历史关头,在党的指引下,坚定理想信念,唤醒民众共赴国难,争取全民族的解放。他们饱含情感开展抗日宣传,用丰富多彩的宣传形式,号召民众团结起来,共御外侮。歌咏“新安旅行团”的事迹,唱响时代旋律,让理想信念之灯更加光辉闪亮。
唱响《黄河少年》,上好青少年思政课。“新安旅行团”的宣传活动是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他们以社会为主体、以实践为中心,边学习边工作,在时代的激流中锻炼成长,这些在今天依然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讲述“新安旅行团”故事,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会产生有益的影响。
唱响《黄河少年》,传承红色文化。“新安旅行团”在甘肃的活动历史,是我省重要的红色文化资源。“新安旅行团”在甘肃平凉、庆阳和兰州的活动和行进路线中,留下了深厚的革命历史传统和红色革命遗珍。再现“新安旅行团”在甘肃的艰苦斗争历程和光荣业绩,是对青少年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形象教材,对甘肃省红色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具有现实意义,对近现代史研究、青少年运动史研究也有参考价值。
音乐特点
大河浩荡,歌声嘹亮。《黄河少年》以“新安旅行团”的故事为创作背景,以新时代黄河少年的昂扬风貌为创作题材。歌曲A段气势磅礴、慷慨激昂,B段婉转悠扬、深情凝诉,这不仅是抗战烽火中英勇少年的真实写照,更是新时代陇原儿女接续奋斗、激流勇进的励志宣言,给人们奋发向上的力量。
歌曲歌词精炼、曲调宏阔,音乐形象鲜明,完整展现“新安旅行团”在甘肃的奋斗历程。今天,新一代青年们在黄河之滨唱响这段辉煌往事,用歌声重温历史,感悟奋发的精神,砥砺前进的力量。
历史长河奔流不息,青春乐章激荡人心。一曲《黄河少年》交响合唱,唱响激情燃烧的岁月。歌曲创作追求美的品格,呈现出歌词美、旋律美、结构美、意境美、情感美、织体美的美学特征;坚持追求人民性、时代性、国际性、专业性与可听性相融合的创作理念,将思想感情的深度和完善的创作技法高度融合,深入浅出,雅俗共赏,体现出了艺术创作者的守正创新,引起听众多方面的思考和感悟。
好的歌曲,自有其广泛传播的生命力,《黄河少年》具有音乐传播的经典特征。目前《黄河少年》持续在省内专业院团、社群社团、大中小学唱响,各类以“黄河少年”命名的青少年活动,也在不断涌现。
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这是文艺工作者永远恪守的艺术信念和不懈追求的艺术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