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让天水珍贵的金石文献“活”起来

来源/ 作者/ 时间/2022-09-12 11:21:07

让天水珍贵的金石文献“活”起来

《镌拓千秋:天水市博物馆藏邵力子先生捐赠拓片精选》

《郑长猷造像题记》拓片

《怀安武公汉三德配阎太安人合葬墓志铭》拓片

霍志军

传统书面文献在后世的流传过程中,往往存在因后人传抄、修改而失真的情况。金石碑刻文献,因其传播的长久性和广泛性,是古代文史的重要载体和最为原始的文献资料,在古代文献的辑佚、校勘、考证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历来受到文史研究者的高度重视。

由天水市博物馆馆长、文博副研究员刘玉璞先生主编的《镌拓千秋:天水市博物馆藏邵力子先生捐赠拓片精选》(简称《邵力子捐赠拓片精选》)所收金石拓片宏富、考订精审、价值独特,是近年来地方金石文献整理的典范之作。

  拓古传今的天水市博物馆馆藏金石拓片

天水市博物馆收藏金石拓片达269件(套)之多,内容从秦汉石刻到终南山道教石刻,再到近代墓志拓片,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这些拓片一大部分源于邵力子先生的捐赠。邵力子(1882年-1967年),字仲辉,浙江绍兴人,中国近代著名民主人士,社会活动家、政治家、教育家。民国时期历任甘肃省政府主席、陕西省政府主席、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部长、驻苏联大使等。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民革中央委员会常务委员等。邵先生主张国共合作,为国内和平奔走呼号,被誉为“爱国和平老人”。邵力子先生一生勤勉好学,酷爱收藏金石碑刻,是民国时期负有盛名的金石拓片收藏家。抗日战争时期,西安危机,邵力子先生心忧所藏图书、拓片毁于战火,时邓宝珊将军与天水学人冯国瑞力劝邵力子先生将所藏图书、金石拓片等“捐赠天水,建馆而公诸世,以使天水士民披读感激,知所奋进”。邵力子先生因将自己所藏图书、金石拓片等五万卷全部捐赠于天水,成为天水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

刘玉璞在他承担的甘肃省文物局“天水馆藏拓片研究”课题的基础上,带领团队成员,出于弘扬地方文化的高度责任感和对邵力子先生慷慨奉献精神的感念,历时达三年之久,全面系统地对天水市博物馆馆藏全部金石拓片资料进行了分类、照相、识读和校勘,摸清了馆藏金石拓片的“家底”。在此基础上,他们精选105件金石拓片精品,整理出版《邵力子捐赠拓片精选》一书。全书分为“蜀道交通”“佛造像题记”“终南山全真道教碑刻”“名人墓志”等五个部分,使平时一般读者难以见到的金石碑刻“飞入寻常百姓家”,让深藏在博物馆中的珍贵文物“活”起来,让更多的读者能够从中受益,也使这批珍贵文物得到很好的保护和利用。

  为古代文史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

《邵力子捐赠拓片精选》中的内容既是文献整理工作,也是陕甘历史文化的研究工作,该书对所选金石拓片作了较为准确的释文。古代金石拓片涉及篆、草、隶等不同字体,加之年代久远,金石断裂、字迹漫漶不清,故准确识读并非易事。一些拓片长期流传中多有以讹传讹者,稍有不慎便会造成新的错误。为此,课题组成员严谨负责,首先,他们将拓片识读和现场调查相结合,多次前往陇南、汉中等地,实地考察《西狭颂摩崖》《西狭颂五瑞图》《耿勋碑》《石门颂》等文化遗址。其次,项目组对所选金石拓片,特别是北朝造像记铭文等进行了精心校勘。北朝佛教造像记题记中多有民间异体字、俗字。在整理过程中,他们赴甘肃省博物馆等文博单位,利用各文博单位收藏的北朝造像记,将一些容易出错、混淆的字进行对比,保证释读的准确性。同时,还精择善本,对漫漶的碑刻文字进行校勘。再次,项目组对金石拓片、墓志铭文、造像题记等的基本形制、出土地点作了准确介绍,对其创作年代进行了编年断代。该书为学术研究提供了基础性的文献,堪称高质量的学术精品。

全书释文准确、校勘精审,便于利用,客观上为古代文史研究提供切实可靠的第一手资料,有助于古代文史研究的深化。如书中收录的《始平公造像题记》《北海王元详造像题记》等北朝造像记铭文25篇之多。传统文学观念认为南北朝时期,北朝文学作品数量有限,不能和南朝文学媲美。迄今收录南北朝文学作品最全的《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收录北朝文学作品亦有限。如果将大量留存至今的北朝造像记、石窟题记等包括在内,则北朝文学作品的数量将大大改善。韩理洲先生主编的《全北魏东魏西魏文补遗》《全北齐北周文补遗》中大量收录了北朝的造像记、石刻墓志等,然未能收录《邵力子捐赠拓片精选》中的造像记,可见《邵力子捐赠拓片精选》在古代文学研究方面不可替代的辑佚价值。再如收录的《李道谦敕命碑》《孙德彧真人敕命碑》均为汉文、蒙古文民族双语碑刻。这些双语碑刻是汉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中原文化与西域文化、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交流融合的结晶,也是内地与边疆相互交流的一个活生生的标本,对于研究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结构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另外,书中收录不少金石拓片都出于名家之手,书体精美,在中国书法史上也具有一定地位。

  透物见史填补天水地方史研究的空白

天水扼关陇巴蜀之咽喉,为丝绸古道之要冲,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自古人文荟萃、文脉鼎盛,有着崇文重教的优良传统。该书收录的《赵佺墓志铭》《李虎墓志铭》《杨继盛隶书拓片》等所涉及人物,都是历史上活跃于古秦州的历史名人。一些拓片如《张世英墓志铭》《新建陇南书院碑记》更是填补了天水地方史研究的空白,弥足珍贵。将这些古代先贤的碑刻公之于世,对于研究天水地方史有着重要意义。

邵力子先生政务之余,孜孜搜求出土金石拓片,其收藏的金石拓片类型多样,包括青铜器、画像砖(石)、碑刻、墓志、摩崖、塔铭、造像记等,将这批珍贵的文化遗产整理出版,不仅是对邵力子先生的最好纪念,也是对天水地方历史文化的弘扬。

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增强文化自信,是我们这一代学人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透物见史”“以史增信”,《邵力子捐赠拓片精选》珍贵的金石文献也将激发当代学人对天水历史和地域文化研究的热情,促进天水地方文化的繁荣发展。

(作者系天水师范学院教授、甘肃省“飞天学者”特聘教授)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