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天雪地里的人间故事
《一团坚冰》 杨知寒 著 译林出版社
刚刚过去的八月,人民文学奖颁奖,来自东北的青年作家杨知寒凭借《水漫蓝桥》获得新人奖。此前曾获人民文学奖新人奖的作家,如路内、葛亮、笛安,如今都已成为文坛翘楚。1994年出生的杨知寒曾获萧红青年文学奖、“《钟山》之星”文学奖年度青年佳作奖等奖项,有着与年龄不符的丰富的文学经历:起先是从事网文写作,后转向纯文学气息更浓重的豆瓣阅读,再后来成为一个彻彻底底的“文学逆行者”,在文学期刊上发表作品。
杨知寒的获奖作品是《水漫蓝桥》,发表于《人民文学》2021年第7期,后来收进了最近出版的小说集《一团坚冰》中。《一团坚冰》是杨知寒纯文学意义上的处女作,也是译林出版社“现场文丛”第六部作品。“现场文丛”由新晋鲁迅文学奖得主、《批评的返场》作者何平主编,以瞩目汉语文学未来的可能性,推动中国青年文学图书出版为目标。书系勘探35岁以下的中国青年写作现场,鼓励文学探险和实验,旨在遴选世界文学视野的青年性和创造性的写作者。
在《一团坚冰》里,杨知寒从生长的母地——东北出发,讲述了冰天雪地里的人间故事。隐身寺庙的辍学少女、苦等搭档的落魄戏子、送走老虎的驯兽师、流连网吧的女教师……形形色色的人物在冰天雪地里演绎着自己的人生。正如《虎坟》一篇中的那句话,“这里,四月也下雪,冬季总是漫长得过不完”,每一个故事仿佛都发生在漫长的冬季里。
杨知寒是“东北文艺复兴”浪潮的接力者,看似失序而又自成圆满的底层人事是她着眼之处,但不同于先前已经成名的东北青年作家班宇、双雪涛、郑执,杨知寒的文字中有一种女性作者独有的细腻。《一团坚冰》里的九个故事,或以女性为主角,或隐藏着一个女性核心人物。书中的每一位女性人物、每一个场景背后,都有着通顺的文本逻辑。《水漫蓝桥》开篇就写道:“老板娘是个浪漫的人,别看穿戴不咋样,浪漫是骨子里的一段魂,要不她也不能在嗑瓜子儿的工夫里,就把店名给定下,蓝桥饭店。”“浪漫”,不仅给老板娘定下了人物形象,也给整篇小说定下了基调。因此在后文中,虽然更多围绕老戏子刘文臣展开故事,但读者知道,老板娘这个隐藏的核心人物,一定也会有自己的故事线。果然,后来,老板娘和“我”在一起了,这也符合读者的阅读期待——老板娘这个浪漫的人,一定会拥有一个浪漫的故事。
《一团坚冰》所描写的东北女性,从姥姥到迟桂香再到瑞贝卡,年龄涵盖了老中青,场景也包含学校、网吧、小饭馆、马戏团甚至朋友圈,具有广泛性。杨知寒以九个故事组织起了东北女性的形象谱系,每一位读者或多或少都能从其中看到自己或者身边人的一个侧面。
东北的女性折射出的,其实是女性的东北。过去关于东北的文艺描写,多集中在三个方面:老工业基地的干劲、经济转型之后的落寞以及近年来电影里常见的冷酷案件。但这些,在杨知寒笔下都不明显。杨知寒笔下的东北,是女性的,是剥离了时代等宏大叙事的单纯的冰天雪地,是冰灯,是糖葫芦,是寺庙里即将融化的雪。当然,这只是从《一团坚冰》这一本书中得出的结论,并不意味着女性只能写非宏大的题材。此前的东北女性作家,如萧红、迟子建,她们的写作超脱了女性身份,但她们比较早期的作品,如《呼兰河传》《北极村童话》,的确存在着比较明显的性别特质。
《一团坚冰》里,即使触及黑暗阴冷的话题,也往往被杨知寒用女性的笔法化解。《瑞贝卡》中,网名瑞贝卡的李小瑞在最终走投无路即将选择自我终结时,杨知寒用了一段细腻的话语描写她当时的状态:“她在街上边走边喝边哭,找不到人来陪伴自己,事实恍如天启,天启又是最后的判决,她发现自己这么多年一个朋友也没有,一个爱人也没有,一个家人也没有。坐在关了门的商场门口,手机上最后一个群聊因她卖安利也已将她踢出。瑞贝卡似乎走了很长一段旅程,到终点只发现一个个孤零零的告示牌:此路不通。”从“被踢出群”到“看到告示牌”,细腻的描写让李小瑞的孤独真实可感。
剥离了时代背景和宏大叙事之后,《一团坚冰》的东北故事变得更有“普适性”:这是东北的故事,又不仅仅是东北的故事;这可能是更广阔的时空里每一个人都经历的故事。“东北”像是一个母体,在杨知寒笔下,孕育出更多的可能。从这个意义上说,东北,也是女性的。
杨知寒是女性的,她笔下东北的女性和女性的东北,给时下正兴盛的“东北文艺复兴”注入了新的血液。从《一团坚冰》的写作中,可以看出,在未来,杨知寒并不会局限于“女性”“东北”这两个关键词,她会写更多的人、更广的地域,正如批评家何平所说的那样,“目前能看清楚的,就像一个好的演员,至少她有很宽、很‘广谱’的‘戏路’”。(作者:侯擎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