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文化自信 促进文化繁荣
甘肃日报评论员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建设,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推动文化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作为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甘肃促进文化繁荣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这里是历史文化的富集地,是中西文化的交汇地,是红色文化的传承地,是现代文化的创新地。灿若星河的各类文化,带给甘肃宝贵的精神财富。2019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专程到敦煌莫高窟、嘉峪关关城、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读者出版集团有限公司考察调研,并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为我们守护文化遗产、传承中华文化、坚定文化自信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导,甘肃充分发挥独特的文化遗产优势,把薪火相传同推陈出新结合起来,用心守好文化根脉,加快促进文化创新,广泛开展文化交流,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努力推动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在千里陇原描绘了精彩纷呈、绚丽多姿的文化画卷。
把加强保护放在首位,依托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成全国首个文物保护领域多场耦合实验室,实施重点石窟数字化保护项目20多项。重点加强敦煌文化保护和研究,建设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典范、敦煌学研究的高地等工作取得重要进展。
立足独特文化条件,组织文溯阁《四库全书》数字化影印出版,编纂《陇右文库》,建立了比较完备的非遗名录体系。实施陇原文艺高峰攀登工程,推出《河西走廊》《相约千年》《浴血誓言》《南梁颂》等精品力作。以敦煌文物、武威铜奔马为蓝本,打造了一批颇具知名度的文创产品。
成功举办多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以及公祭伏羲大典等节会,加强优秀文化推介,讲好中华文化故事。以敦煌文化为重点,组织开展一系列学术研讨、成果交流、文物展出等活动,积极倡导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
加快壮大新型文化企业、培育文化业态、促进文化消费,11个国家级、7个省级文化产业园区建设水平明显提升。做大做强文化骨干企业,“读者”成为我国最具影响力的文化品牌之一。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甘肃已成为全国乃至全球重要的旅游目的地。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强调,“坚定不移增强文化自信,推动宣传思想工作守正创新。”全省上下要深入贯彻落实省党代会精神,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担好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思想支撑、精神支撑和文化支撑。
意识形态工作具有根本性、战略性、全局性意义,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要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牢牢守住意识形态主阵地。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要持续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深化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大力弘扬八步沙“六老汉”三代人治沙群体新时代愚公精神、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利用群体莫高精神,提升人民的思想道德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
发展文化事业是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保障人民文化权益的基本途径。要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建设“书香陇原”。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文物和古籍保护利用,掌握敦煌文化研究话语权。要发掘历史文化资源,用好鲜活发展素材,建好红色文化教育基地。
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必须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要加强产业政策支持,做大文化品牌企业,培育更多文化市场主体。要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深度挖掘文化资源经济价值。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要切实抓好“一带一路”建设最大机遇,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社会参与,广泛开展对外文化交流与传播,大力发展对外文化贸易与投资,更好推动甘肃文化走出去,不断提升甘肃文化影响力。
甘肃历史悠久而厚重,文化多彩而独特。让我们代代守护、薪火相传,紧跟时代、推陈出新,增强文化自信,促进文化繁荣,为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