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以玉传言” 雕刻艺术人生——访甘肃省工艺美术大师尹丽珺

来源/ 作者/ 时间/2022-09-23 11:53:26

尹丽珺

1972年出生,籍贯天水,非遗传承人,从事玉石设计雕刻20年。现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甘肃省工艺美术协会会员、甘肃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天水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2022年被授予“甘肃省工艺美术大师”称号。20年一直从事珠宝艺术品设计、雕刻镶嵌。她的作品多次在国家、省、市各类大赛中获奖,多件作品被海内外朋友收藏。她获得国家专利九项,发表论文两篇,院校科研成果一项。

玉雕工艺是我国古老的雕刻技艺之一,玉雕是玉石经加工雕琢而成的精美工艺品。多年来,我省玉雕技艺非遗传承人尹丽珺便是秉承着精益求精的坚持与执着,在精雕细琢中为那无数冰冷的石料赋予了百变的形态和多彩的生命,也成就了自己充满斑斓色彩的玉雕人生。

尹丽珺作品

尹丽珺是土生土长的甘肃天水人,父亲曾经也是一名玉雕艺人,也许是打小耳濡目染的缘故,她对玉石雕刻、荷包制作和剪纸都十分喜爱,且各有所长。2002年起,她逐渐将爱好变成职业,正式涉足玉雕业。

为了学到更多更好的雕刻技艺,在艺术道路上走的更宽广,她背起行囊先后前往了江苏、浙江、新疆等地寻访中国优秀玉雕大师拜师学艺、精进技艺,并得到了马学武、马进贵等中国玉雕大师的亲自指点。回来后,她在玉雕技艺方面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名声也渐渐传了出去,慕名前来找她雕刻或修复玉器的人越来越多。

“每一个玉器雕刻师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和艺术特色,我就想通过学习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功力,并从中探索和挖掘出一些属于我自己的东西。”尹丽珺由衷地说。

“你们除了这些茶具之外还有什么样的鸳鸯玉的小礼品?”有一天,两名外地游客的一句话,让她陷入了沉思。

鸳鸯玉,是指产于甘肃武山县鸳鸯镇一带的一种尖晶石矿物,因其底色呈深浅不一的绿色,且纹样似蛇纹、若瀑布,又名蛇纹石玉,属年青碧玉的一种。自古以来,用其雕琢的器物中,以壁薄如纸、晶莹剔透的夜光杯最为有名。

她说:“这句话当时让我有些触动,然后我就设计制作了一些茶桌上的小把玩。没想到,最后这些都成功了,而且我独创的工艺我还申请了国家专利,也成功了。这样,既继承创新了天水玉雕传统技法,又极大地提升了玉雕工艺水平。新工艺创作的新作品市场评价反应良好,也吸引了国家级评委专家的关注。”

尹丽珺提到的独创工艺便是成功地摸索出鸳鸯玉雕刻技法与金银错工艺镶嵌相结合的“鸳鸯玉薄胎嵌丝”新工艺,能够在1毫米厚的鸳鸯玉超薄胎体上镶嵌0.3毫米的金银,胎体剩余厚度仅为0.7毫米,属于鸳鸯玉嵌丝工艺之创新。

与玉结缘,无论方寸,只凭内心。就这样,尹丽珺凭着自己数十年的雕玉技艺和创新理念,巧妙地将优秀传统文化一刀刀地刻入本土玉石中。随着《文明之源》《千古一谜·秦俑情》《行走的故乡》等一系列作品面世,她便在雕琢鸳鸯玉的广阔空间里闯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去年疫情期间,尹丽珺的鸳鸯玉雕刻错银工艺作品《跨越五洲的爱》在“万众艺心 抗击疫情”中国工艺美术数字博物馆展出,深受社会各界好评。这件作品设计了七大板块,代表把中国的一份心意送给世界,让世界的大爱焕发光彩。上面还设计了橄榄枝、和平鸽,这都表达了中国人向往和平的美好心愿。她还在家潜心创作了刺绣《爱的奉献》和剪纸《平安寄语》,用自己的技艺和创作为大众传递美好、鼓舞士气。

2021年,尹丽珺被甘肃省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聘请为客座教授。上课之余,她还带领学生们在工作室进行实践操作,增长学生的见识,培养他们对玉雕的兴趣。

“能给学生们教授玉雕技艺,让非遗文化进入校园接续传承,我心存感恩,无比满足。”她告诉记者:“在高校任教给传承玉雕技艺搭建了非常好的平台,也对弘扬传承玉雕技艺更有信心。这些同学们也是刚开始接触这一块,我只能一步一步深入地引导他们,刚开始就是打眼、做珠子,然后慢慢地开始做平面设计,到他们毕业的时候能做出完整的作品。”

“我们天水的文化底蕴非常深厚,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这里有伏羲、女娲、八卦、麦积山等等,可以开发和利用的资源特别多。”尹丽珺由衷地表示:“我要做的,就是从这些题材中不断寻找创作灵感,在精雕细刻中融入与天水人文历史相关的元素。用作品去不断传承和弘扬玉雕这项非遗保护项目,在创作中传承和弘扬天水的传统历史、民俗文化。”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首席记者 李 超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