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扎根陇原大地 记录时代变迁——甘肃纪录片发展透视

来源/ 作者/ 时间/2022-10-11 13:07:58

扎根陇原大地 记录时代变迁

——甘肃纪录片发展透视

阮青 唐常凯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提出并推进纪录片大省建设,广大纪录片工作者立足现实,辛勤耕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凭借现代视听手段记录陇原大地的时代风貌与历史变迁。同时,创作者们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将眼光更加深远地投射到悠久的往昔和广阔的世界,使本土纪录片创作更具广度和深度,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纪录片精品力作。

回顾百年党史,礼赞光辉历程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是甘肃纪录片的重要主题。甘肃本土的红色题材纪录片、历史文献纪录片,如《决战兰州》《兰州空战》《西北孔道》《两弹结合风云录》《英雄团长王学礼》《金城兰州2》《秘境荣光》《理想照耀陇原》《大豆谣》《永昌1936》等作品,从百年党史和革命实践中汲取营养,聚焦甘肃大地上的革命历史和英雄模范人物,以视听语言的独特力量感染和激励当代观众,获得了广泛的认同和情感共鸣。

《决战兰州》以客观公正的态度,首次从多维视角解读解放战争,以老兵的回忆叙述为线索,以大量历史影像辅助专家学者的系统分析,用典型事例、典型人物、典型故事,再现了兰州战役的历史过程。《兰州空战》在情景再现的表现手法之上,融入兰州鼓子这一艺术形式,并结合人物采访、实地考察等方式,把主体的历史时空与观众所处的现实时空加以连接,兰州空战的实际情况与其后的影响被立体地还原出来。

《英雄团长王学礼》《理想照耀陇原》等作品则以人物的角度和专题的形式,由点到面重现了陇原大地上革命先烈的形象,讲述了他们为了国家振兴和民族富强不懈奋斗、勇于牺牲的故事。《两弹结合风云录》《秘境荣光》等影片选择与亲历者面对面,以人物采访和材料展示结合的方式呈现了中国老一辈航天科技工作者进行“两弹结合”试验的历史及其背后的“两弹一星”精神。这些纪录片手法多样、角度各异,但都深刻地把握时代主题,把纪录片的创作与民族复兴和奋斗征程紧密相连,为观众提供了学习百年党史、弘扬革命精神的有效途径。

心系人民群众,讲好时代故事

《祁连山国家公园》剧照

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立场,也是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动力所在。纪录片因其纪实特性,是反映人民生活,表达人民情感的有力手段。甘肃纪录片创作者围绕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改革开放40周年、决战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带一路”建设等重大节点、重大主题,将自己的思想倾向和情感与人民融为一体,为时代和人民放歌。《踢球吧,孩子》《新时代的我们》《甘肃扶贫进行时》《陇上行——甘肃脱贫攻坚纪实》《放羊的画家》《明月何曾是两乡》《上去高山望平川》《交响丝路》《我们的年》《沙海传奇》《西北花儿王朱仲禄》《西茂的婚礼》等影片都是这十年间涌现出来的以人民为表现对象的纪录片佳作。

《甘肃扶贫进行时》包括《移民搬迁》《劳务输转》《产业扶贫》《生态扶贫》等8个篇章,既对甘肃省扶贫工作中的实践、成效等进行了总览式的集中表现,也将脱贫攻坚一线干部群众的形象用镜头记录下来,将他们的喜怒哀乐倾注在每一帧影像中,达到以点带线、以线带面的叙事效果。同样,《明月何处是两乡》聚焦东西部扶贫协作,用一种近距离的平视口吻娓娓道来。这些植根现实生活、紧跟时代潮流的纪录片作品,是甘肃纪录片近十年来的重要成果,也是对时代的忠诚见证。

在纪录片的镜头中,每个人的生活、情感、梦想都足够鲜活而精彩。《踢球吧,孩子》将目光聚焦于榆中县中连川小学一群踢球的孩子身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获得第32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纪录片提名。这部影片以新的视角和语言呈现了当下乡村儿童的物质生活和精神世界,引发观众对于“梦想”与“生活”关系等现实问题的思考。《放羊的画家》中一边放羊一边画画的范俊杰,《西茂的婚礼》中寻根民族传统婚俗的裕固族姑娘西茂,还有《新时代的我们》中的人物群像,性格鲜明,有血有肉,植根于现实深厚的土壤,反映了新时代的要求和人民的心声。反映人民关切,顺应人民意愿,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正是甘肃纪录片创作者的底色和创作动力。

[1]  [2]  下一页  尾页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