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用梦想守护绿洲(报告文学)

来源/ 作者/ 时间/2022-10-21 11:06:33

邸士智

青土湖  姜爱平

翻开中国地图,定睛大西北,你会看到大片大片黄色斑点,这就是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两大沙漠中间,是一块窄小而狭长的绿洲,这就是民勤。

“民勤”,取自《左传·宣公十二年》“民生在勤,勤则不匮”,意思是民众生活在于勤劳,勤劳就不会出现物资匮乏。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生活在沙漠周边的民勤人,无论多么勤劳,却难以抗衡风沙年年光顾,吹折树木、摧毁禾苗,沙漠埋压田地、淹没庄园的严酷挑战。

然而,当岁月大钟的指针移向新世纪,民勤人开始书写一曲与风斗、与沙斗的壮丽史诗。

2001年,民勤县夹河乡国栋村,一个叫马俊河的青年决定离开家园。他背上简单的挎包,里面装着几本书、几件衣服,一路南下,从民勤来到昆明。他要用这样的方式改变自己的生存状况。

2004年,在昆明一家公司当推销员的马俊河,从网络上看到一条信息:“17年后,民勤绿洲将消失,所有的民勤人都将面临无家可归的境地……”

这则消息像狂风中的沙粒,打得他的心生痛生痛。如果绿洲消失,父母怎么办?乡亲们怎么办?马俊河陷入深深的思考。

2005年,马俊河被公司派驻兰州。在这里,他见到韩杰荣、石玉龙等几个民勤籍青年。工作间隙,一块吃饭时提到“绿洲将会消失”,几个年轻人恨不得“一人提上一把板斧往前冲”。

2006年6月,他们发起了一次“沙漠盾牌·拯救民勤行动”,在兰州东方红广场开展字画义卖。几个年轻人举着牌子,在人群中穿梭,呼吁大家伸出援手。这次活动,是这些年轻人第一次以实际行动为家乡的生态环保出力。

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

梭梭是藜科的一种,这种植物习性另类,栽时“喝”几口足水,其他时间,只要天空中时不时落几滴雨,就能活下来,多落几滴,还能活得更好。这与民勤降水稀少的气候条件相吻合。

新中国成立之初,著名科学家竺可桢在民勤指导建起防沙治沙综合试验站后,老一辈治沙人郭普、施及人经过反复试验筛选,成功驯化梭梭,梭梭随即成为当地防风治沙的首选植物。

2007年春节,韩杰荣和马俊河一起回家过年。正月初一,寒风呼啸,天空中飘着淅淅沥沥的雪花。两人从民勤县夹河乡国栋村出发,骑上摩托车穿过弯弯曲曲、宽宽窄窄的田间小道,一直向东来到东河滩,没路,停下摩托车,步行,再向东,最后走到干河墩。这片荒滩半沙半碱,刮风时昏天黑地。两人觉得在这里栽种梭梭,就能挡住风沙。

正月初四,马俊河来到村书记家,说明来意后,书记很高兴。针对“春栽夏活秋放羊,冬天架到火盆上”的情况,为保护梭梭苗不受侵害,双方还签订了相关合同。

2007年4月15日,马俊河、韩杰荣和20多个年轻人来到国栋村东河滩,他们每人出资200多元,买树苗,吃饭,车加油,雇车拉水,栽下了第一株梭梭。国栋村热情配合,全村5个社分别派出5名劳力指导、参与栽植。两天时间,一共栽下1万多株梭梭。

这一年“五一”,许多在外求学的民勤籍大学生回家,听到这件事,也要求参加。马俊河带着他们再次来到国栋村东河滩。只可惜,那一天风太大,干到中午12点,沙粒打得人睁不开眼睛,大家只好撤回。

这一年,降雨较多,这1万多株梭梭基本上成活了。八九月份,几个年轻人跟着马俊河到民勤回访,看到的是在习习的清风中旖旎摇摆的梭梭、绿得滴水的梭梭枝叶、排阵列队的梭梭林。

接下来的几年,每到4月,他们都来国栋村东河滩栽梭梭。志愿者队伍越来越壮大,不仅有当地人,外地的志愿者也纷纷加入进来。

2010年4月24日,河西地区发生了一场沙尘暴。这一天,《杭州日报》记者周华诚正在武威采访。昏天黑地的沙尘暴,周记者闻所未闻,见所未见。他立即上网搜索,搜着搜着,“马俊河组织志愿者栽种梭梭”词条蓦然跳出。他立即电话联系马俊河,随后赶赴兰州,两人见面详谈。谈话中,马俊河说起民勤风沙现状,说起民勤缺水问题,周记者深以为然,不住点头。

回到报社,周记者写出《一杯水》新闻通讯,用满含深情的笔调向社会诉说民勤缺水的严重程度。这篇报道在杭州市民中引起极大反响,许多人都愿意伸手相助。

2011年4月,《杭州日报》社发起“西湖无法复制·绿色可以传递”大型社会公益活动,号召杭州市民出人出物出力,参与拯救民勤。随后,《杭州日报》社记者、市民代表一行8人来到民勤,马俊河领着他们到国栋村东河滩栽植梭梭,栽下心中的绿色。《杭州日报》及志愿者拯救民勤的行动持续发力,直至今年仍在开展。

同时,马俊河开始理性思考民勤的未来。自己该怎么做,家乡人该怎么做,才能让民勤不会消失,民勤还是民勤。也是这个原因,他辞去工作,回到民勤。

这一年,北京南都公益基金会推出“银杏伙伴成长计划”资助项目,对各个领域的公益机构创始人或主要负责人进行资助。马俊河从网上看到后,填写项目申报书传过去。北京南都公益基金会对马俊河的申报书进行初审,又组织专家评审,基金会秘书长和项目总监还到民勤现场察看,走访了解实际情况。最终,马俊河的项目成功入选。

当年10月,资助到位,每年十万,连续三年。有了资助,他的生活问题得到解决,可以一门心思扑在公益上。

生活在绿洲里的民勤人是在与沙漠争夺生存空间。人们刨开一块地,种上禾苗,隔三差五来一场风,打掉一些禾苗,再埋压一些。人们栽上树,有时风大得能把树连根拔起。

从2007年马俊河和他的朋友们在国栋村栽下第一株梭梭苗,到现在已经过去十五六年。国栋村东河滩上的梭梭,大的已有2米多高,小的也已“碧玉妆成一树高”。这些梭梭像一队队枕戈待旦的士兵,时刻准备迎击来犯的风沙。看到这些梭梭,在东河滩边种地的村民们说,以前这个地方,风一起,沙土满天飞,刮得人啥也看不着,自从马家的那小子栽上梭梭,风小了,“再也不受气了”。

到2015年底,国栋村附近的闲滩空地已全部栽满梭梭。马俊河找到林业局、气象局的专家咨询,了解到民勤的西风口在昌宁镇的四方墩一带。2016年,他带着慕名来到民勤的公益团队转战四方墩,开始在这里编织“青春的绿色璎珞”。

四方墩是汉长城的一个烽燧。现在,马俊河要在四方墩筑起绿色长城,“一定要把风沙挡住”。

随着马俊河梭梭公益林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这个项目中来。有中国绿化基金会,有大学师生,有金融系统,有报业系统,遍及许多行业。有80多岁老人,有领着两三岁小孩的妇女。

2007年起,马俊河开始在他的公益林接待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企业员工团队建设活动。大学生、企业员工来公益林体验栽种梭梭、埋压麦草方格。秋季不是栽树的季节,大学生、企业员工进行直播带货,帮助销售农副产品。马俊河在他的梭梭农庄讲解民勤人文历史,他的讲解通俗易懂,感染力强,一次讲解,引来更多人参与。

这几年,每到七八月份,马俊河的梭梭公益林便成为大环线旅游的主要段落。这条旅游线路始于兰州,经武威、张掖、敦煌后,到达西宁,其中武威的段落就涉及民勤马俊河的梭梭公益林。

马俊河认为,荒漠化是生态问题,更是一个值得深思的社会问题。治理荒漠化,关键是要增加农民收入,由此进一步抑制开荒种地、破坏环境的行为,减轻土地荒漠化压力。

2010年,民勤县开始推广特色林果业,倡导农民大力种植红枣、枸杞等。当年,西渠镇万顺村枸杞取得丰收,一时缺乏销售路子。马俊河的一个朋友是负责指导万顺村枸杞种植的县林业局技术员,打来电话请马俊河通过网络介绍、推销民勤枸杞。

这几年马俊河联系各地志愿者来民勤治沙栽梭梭,志愿者对马俊河的认可度很高,一见到马俊河的信息,都表示愿意买一些,还在各自朋友圈推荐。一时间,反馈信息纷至沓来,这个要10斤,那个买8斤。这一季,马俊河帮助万顺村售出1吨多枸杞。

接下来的几年,马俊河的主要做法就是把民勤农副产品品牌化、标准化、互联网化。他拍摄关于民勤农产品的视频在网上发布,用众筹的方式把各地商贩联系起来,使销售形成规模,改变过去“亲戚拉一车、朋友要两车”的状况,有效解决了当地农产品销售问题。

农户种啥,马俊河就卖啥,只要能让农户得到收益。卖的品种多,一个人顾不过来,就雇人。现在,马俊河的网店常年有4名员工正常上班,蜜瓜出地时节,还要临时雇用十几人。

马俊河说,远在五湖四海的朋友们,只要吃一箱民勤蜜瓜,他就能栽一棵梭梭;同样,吃一箱人参果、南瓜、小乳瓜、沙葱,他也能栽一棵梭梭。

随着时间推移,马俊河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要想把防风固沙这个事情做下去,仅仅依靠当地人,力量终显不足,得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众手才能浇开幸福花。他利用互联网优势,运用短视频、直播、航拍等形式,把民勤的人文历史变迁、生态现状,还有民勤县在防沙治沙上的一些做法及成绩,发布到网络上,让更多的人来关注民勤,号召更多的人参与荒漠化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

为方便网民志愿者参与种梭梭治沙,他和志愿者团队经过综合衡量,确定10元种一株梭梭的标准。这其中包括购买苗木,雇用人工、车辆,水电,苗死后的补栽,两年管护费用,春夏季节病虫害防治。

网友们捐了钱,怎样才能知道自己捐钱栽植梭梭的生长状况呢?马俊河与兰州大学开展合作,开发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和无人机航拍的青年林在线实景展示平台,通过网络展示的“甘肃青年林”与现场一致,每一棵树都有编号和经纬度、种植年份,志愿者或捐助者可以通过小程序随时查看,这个平台现已进入内测阶段。

在全县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民勤县人工造林保存面积达到229.86万亩,森林覆盖率由20世纪50年代的3%提高到18.21%,成功阻挡住巴丹吉林和腾格里两大沙漠合拢。

2015年4月,民勤县被国家发改委等11个部委列为国家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2018年,民勤县被中国绿化基金会授予“生态范例奖”;2019年6月,石羊河国家湿地公园被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授予国家“互联网 + 全民义务植树”基地称号;2019年9月,民勤县被全国绿化委员会授予“全国绿化模范县”称号。

2016年2月,马俊河获全国绿化奖章;2018年5月,获第八届全国“母亲河奖”绿色卫士;2019年12月,获全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奖;2021年11月,获行动者联盟2021公益盛典“年度十大公益人物”;今年8月,获“全国绿化劳动模范”称号。

在十月的暖阳中,我和马俊河再一次来到四方墩。

放眼眺望,一行行金黄色的麦草方格远接天际,在麦草方格中,是随风摇摆的梭梭。尽管已是深秋,梭梭的枝叶依旧绿得可爱。

这是一道绿色的长城,是梭梭的长城,又是人的长城。从长城上吹来的风是清的,长城上的天是蓝的。

放眼远望,我隐约看到薛万祥、杨可畅这些前辈的身影。他们深情地看着我和马俊河,似乎对马俊河和我说,小伙子,治风沙就靠你们了,只要多栽梭梭,风沙就能治住!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