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甘肃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甘肃古琴艺术

来源/ 甘肃文化产业网 作者/ 时间/2022-11-03 09:11:08
甘肃文化产业网按 “白云深处草堂深,洗耳宫商太古音。莫笑钟期今去远,清风明月自知心。”(《草亭琴趣》)愿靖远张氏古琴发扬光大,源远流长。

“张氏古琴”为代表的甘肃古琴艺术是西北地区仅存的,有完整传承脉络的古琴文化之一。它以古琴这种中华民族最早的弹弦乐器为载体,经张氏六代传承,集家族人文修养、琴学理论、古琴曲谱、弹奏方法与乐理、古琴样式、斫制技艺、家传古琴曲目及传习为一体,成为地方传统文化之瑰宝,以其历史久远,文献丰富、内涵深刻和影响深远为世人所珍视。

“靖远素有“弓刀铠胄 之乡,文献礼乐之俗”。靖远张氏自先祖张珍、张炳南二公秉承谦虚古雅家风,代代以教书育人为业,“琴、诗、书、画”传家,一脉雅音从未间断。

族中人幼承诗礼,世其家学,有收集整理流散琴谱乐器的家风习惯。更有甚者嗜琴如命,收藏自宋、元、明、清等各个朝代斫制的良琴以及极为少见的古指法乐谱和琴乐手抄本。故而不仅琴学得以承传,阖家怡情欢乐,而且名流雅士辈出。以张炳南、张云锦、张慎微、张晓朝等杰出代表身体力行,为地方传统文化产生了深刻久远的影响。“张氏古琴”雅音传家亦成为当地最有延续性的文化特色。

“张氏古琴”传谱《友石斋琴谱》等绘制的《历代琴式》记载了我国古琴音乐不同历史时代的古琴样式,有完整的制作和修复工艺。其演奏技法繁多,已知传谱有14部,多种抄本和孤本存世尚存。谱曲包括琴曲和琴歌两部分,琴曲近百首。以《琴曲集抄(慎端女子学本)》和《友石斋琴谱》等为代表的家学“课本”完整呈现了古琴家族对古代德育教育与音乐启蒙教育的基本过程和基础内容。

张氏传人张云锦提出的琴品“二十四品”,高度提炼出古琴的审美要旨和演奏标准,将古琴的审美内涵发觉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是继明朝人冷谦的《琴声十六法》之后,对于古琴艺术的重要贡献。

以张炳南、张云锦、张慎微为代表的古琴艺术家、谙于书法、工于绘画、长于文学,著作等身,其著作《随庐诗稿》、《午霞便记》、《兰州春秋》等各类文学艺术作品汗牛充栋,囿于篇幅,不能枚举,其原稿多藏于甘肃图书馆、青海、四川、河南文史馆和当地博物馆。家族“书画修身,琴学传世”构筑了完整的家族传承体系,彰显出深厚而独特的人文价值。

“白云深处草堂深,洗耳宫商太古音。莫笑钟期今去远,清风明月自知心。”(《草亭琴趣》)愿靖远张氏古琴发扬光大,源远流长。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