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如意甘肃”:从历史深处走来

来源/ 甘肃文化产业网 作者/ 时间/2022-11-03 09:17:46
甘肃文化产业网按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开启了国家工业化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河西走廊和祁连山的资源开发加速了河西城市群的形成,自此,甘肃形成了14个市州、86个县区的全新行政格局,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

今天的甘肃行政区划如同一柄玉如意。

如意甘肃,一个多彩多姿的省份,一个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故里省份,一个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华夏文明与西戎文明、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多元交融的开放省份,一个长江与黄河奔流、弱水三千入流沙的干旱省份,一个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三大高原与腾格里沙漠、毛乌素沙漠两大沙漠碰撞汇集的独特省份。

如意甘肃,从历史深处走来。

属于大地湾一期文化的宽带纹三足彩陶钵

历史的深处

如果不做深入的探究,对甘肃的印象你就很可能停留于牛肉面、读者、黄河……这些外在的表象,而不能感受到她来自历史深处的厚重感。

就像鲧的治水一样,在中下游的围堵“九年弗绩”,最终被“殛鲧于羽山”;他的儿子禹则“导河积石,至于龙门”,最终迎来了“维禹之功,九州攸同”的伟大业绩,被世世代代称为“大禹”。

积石,就是今天的甘肃省临夏州积石山县,这里的县名是全中国最长的——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撒拉族东乡族自治县(简称“积石山县”),这里有积石山、西倾山、积石峡等《书经》中多次提到的古地名。《禹贡》有云:“西倾、朱圉、鸟鼠至于太华”,西倾、朱圉、鸟鼠都在甘肃境内,在这里浩浩荡荡的河水从海拔3000米-4000米渐落到1000多米,冲出壮观的积石峡,告别青藏高原,走向黄土高原,开始了成为黄河的伟大历程。这里生活着三个独特的民族:保安族、撒拉族、东乡族,他们的存在,丰富了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

在历史过往中,甘肃这片土地,既孕育了伏羲、女娲、秦始皇、岐伯、皇甫谧、张芝、李世民、李白……这些光照千秋的民族伟人,也产生过董卓、貂蝉、马超、姜维、张济、张绣、贾诩、庞德等《三国演义》中的传奇群体;这里既拥有鸣沙山月牙泉、七彩丹霞、祁连雪山、梦柯冰川、黄河三峡、泾渭并流、狼渡滩、老龙湾、万象洞、崆峒山、人间仙境扎尕那……这样的山水传奇;也拥有敦煌莫高窟、嘉峪关长城、张掖马蹄寺、武威铜奔马、天祝天堂寺、临夏刘家峡、甘南郎木寺、庆阳周祖陵、平凉西王母宫、天水麦积山、兰州读者、会师圣地会宁、靖远县虎豹口……无数的人文奇迹。

在壮美辽阔的河西走廊,“慷慨有大略、倜傥有异才”的王之涣,写下了“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的千古名篇;在驿骑如流星的陇右塞上,壮怀激烈的岑参写下了:“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平明发咸阳,暮及陇山头”的边塞诗佳作;在《登陇》一诗中,豪情万丈的高适写出了“浅才登一命,孤剑通万里”的英雄情怀,与岑参一同成为盛唐边塞诗派的擎旗者,就是诗意缠绵、终生抑郁的李商隐,在甘肃也写出了《安定城楼》“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的伟大悲歌。

因此,从现在甘肃的地理地貌,特别是行政区划所形成的“如意形态”追溯历史,这不仅仅是对当下甘肃山川河岳的恰当描述,也是甘肃经历了一个长久历史进程的渐次发展结果。

远古的荣光

甘肃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伏羲、女娲、黄帝相传都诞生在这里。

大禹分封天下为九州的时候,甘肃省大部分属雍、梁二州,旧称“雍梁之地”。传说中,大禹治水、分封九州的故址,就在今天兰州市的九州台。《尚书·禹贡》有关雍州的描述:“黑水西河惟雍州:弱水既西,泾属渭汭。漆、沮既从,沣水攸同。荆、岐既旅,终南、敦物至于鸟鼠。原隰厎绩,至于猪野。三危既宅,三苗丕叙。厥土惟黄壤,厥田惟上上,厥赋中下。厥贡惟球、琳、琅玕。浮于积石,至于龙门西河,会于渭汭。织皮昆仑、析支、渠搜,西戎即叙。”书中的这些地名,基本上都在甘肃的当下存在。《尚书·禹贡》一共记载大禹导了九个方向的河流,其中,导河积石、导弱水、导黑水都是在甘肃完成的水利工程。

书中“导弱水,至于合黎,余波入于流沙。”弱水就是现在的黑河,“弱水既西”——因为黑河流经合黎山,余波就流入了著名的居延海——一个沙漠中时有时无的湖泊。河西走廊到了张掖段,就只是四座山所形成的地理传奇了,南面是连绵不绝的祁连山,北面与之相对只有三座山:一座是孤零零的龙首山、一座就是合黎山,还有一座北大山隐藏在茫茫的沙漠戈壁之中,合黎山一度被认为是古代的昆仑山,是上古汉族传说中神话人物生活的仙境。史载,合黎山是上古燧人氏观测星象,拜祭上天的三大处所之一。在当地人的传说中,正是大禹劈开了合黎山,让黑河水通过镇夷峡流向居延海,才解决了河西走廊洪水泛滥的问题。

书中“导黑水,至于三危,入于南海。”这里的“黑水”就是敦煌境内的党河和疏勒河,著名的月牙泉、鸣沙山就是党河所创造的沙漠奇迹。在《括地志》中说沙州敦煌县东南三十里,山有三峰,故曰三危山。人类文明奇迹莫高窟就在三危山下。在远古时代,到敦煌大约也就是到了天尽头,向西、向北沙碛障路、有去无回。古人把敦煌至罗布泊一带称为“南海戈壁”,大禹毫无疑问是把黑水引向了浩渺无边的南海戈壁,最终流向了罗布泊。

结合《尚书·禹贡》中导河记载,说明在尧舜禹的时代,甘肃就已经是华夏文明的中心舞台。史载五帝中之颛顼高阳氏“西行于流沙”(在今敦煌附近),就是考察山川河岳以明时历、以定山川社稷之神,按照现在的说法大约是勘定国界吧。

图片出土于秦安叶家堡的唐代三彩骑俑队列

历史的辉煌

周人崛起于甘肃庆阳,周先祖不窋的陵墓就在甘肃庆城的黄土高原上,周先祖教民稼穑为后人奠定了坚实的发展基础。秦人肇基于甘肃天水、陇南,位于甘肃礼县的大堡子山遗址被证明就是著名的秦西垂陵园,被考古界称为二十世纪继敦煌藏经洞和兵马俑之后的又一重大发现。周庄王九年(前688年),秦国在邽戎、冀戎地区建立了历史上最早的两个县——邽县(天水麦积区南)、冀县(今甘谷县),迄今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秦人在克谐西戎的过程中,采取过与西戎通婚、交好等各种政策,经历了多难兴邦的历程,秦仲作为秦族的先祖之一,就是被西戎所杀。《秦本纪》记载:“西戎反王室,灭犬丘大驼之族。周宣王即位,乃以秦仲为大夫,诛西戎。西戎杀秦仲。”直到公元前659年,秦穆公即位,才“用由余谋伐戎王,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有了稳定的后方,秦人由此掉头东向,开始了争霸中原的进取之路。秦昭王时秦朝在甘肃境内设陇西、北地二郡。在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历史进程中,甘肃始终是稳定的后方。

西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夏,霍去病在合黎山一带歼匈奴主力3万余人,汉武帝在河西“列四郡,据两关”,先是设立酒泉郡、武威郡,又从酒泉郡分设敦煌郡、武威郡分设张掖郡,另外设立玉门关、阳关,书写了大汉雄风。在西汉时期,甘肃形成了“十郡并列、凿空西域”的辉煌历史,这十郡分别是:陇西郡、北地郡、武威郡、酒泉郡、天水郡、安定郡、武都郡、张掖郡、敦煌郡、金城郡。以甘肃作为基础,沿着游牧民族所开辟的通道,张骞开始了凿空西域的伟大历程,班超更是让西域五十多个国家重新归附了汉王朝,一条丝绸之路成为中国联系世界的全新纽带。

在东汉时期,甘肃产生了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有着“后汉三贤”美誉的王符(甘肃镇原县人),著有《潜夫论》10卷。韩愈曾作《后汉三贤赞》,称赞其人,钦慕有加。在东汉享有“凉州三明”之称的度辽将军皇甫规曾经开设学馆14年,讲授《诗》《易》,最早提出了“百姓是水,君主是船”的政治理念,后来被李世民升华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名言。世人常讲,君子之泽三代而斩,但平凉皇甫一族自东汉至晋朝内文外武、人才辈出,最终成就了中国历史上最有风骨的一代宗师——皇甫谧。皇甫谧26岁就根据汉前纪年残缺,博案经传,旁采百家,写出了《帝王世纪》《年历》等著作,40多岁就成为晋朝最伟大的学者之一,享有崇高的社会影响,编撰了《历代帝王世纪》《高士传》《逸士传》《列女传》《元晏先生集》等一系列著作,是名副其实的一代儒宗。他洁身自好、终身不仕,曾经倡言“非圣人孰能兼存出处,居田里之中亦可以乐尧舜之道”,更成为中国古代知识分子遗世独立的一个代表人物。在《晋书》中,唐朝名相房玄龄等予以了高度评价,说他:“轩冕未足为荣,贫贱不以为耻,确乎不拔,斯固有晋之高人者欤!”

诗意的陇右

唐贞观元年(627年)以陇山为地理标志,置陇右道,“东接秦州,西逾流沙,南连蜀及吐蕃,北界朔漠”(《唐六典》卷三),所辖二十一州,相当于现在甘肃、青海湖以东,咸海以东葱岭地区以及新疆大部,甘肃简称为“陇”就是这个原因,文人更喜欢称为“陇右”。按照史学家陈寅恪的说法,西魏、北周、隋、唐的皇帝都出自关陇集团。唐王朝统治者李渊出身于西魏,以“西凉武昭王”李暠为始祖,公开宣称自己祖籍甘肃陇西,一时间天下李家出陇西,现在甘肃陇西县还建有“李氏龙宫”。

秦皇汉武开疆拓土、风起云涌,但诗文词赋遗世较少;唐宗宋祖继往开来、功业稍逊,但诗文词赋不乏传世之作。如宋太祖赵匡胤的《咏日诗》,“未离海底千山黑,才到天中万国明”“欲出未出光辣挞,千山万山如火发。须臾走向天上来,逐却残星赶却月”,一看就有非凡的抱负和伟大的意向。宋太祖赵匡胤曾经奔波在陕甘道上多年,相传,有一次在原州潘原县(今甘肃平凉)穷困潦倒,与当地人赌博以自救,结果被打翻在地、抢得身无分文,只能到寺院里偷吃瓜果,后来寺院的和尚认为他有非凡器宇,不但给予路费支持而且指引了人生的方向。谁能够想象,自此他一路顺风顺水,最终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成了大宋的开国皇帝。很多人以为赵匡胤不过是一介武夫,事实上,他好学不倦、酷嗜读书,跟随周世宗攻打淮南,被别人检举私运金银财宝有数车之多,周世宗派人检查,打开箱子只有书籍数千卷。

开创贞观盛世的李世民不仅只会打打杀杀。李世民在《全唐诗》中留有近百首佳作,著有文集四十卷。公元618年,时年20岁的李世民第一次领军应敌,在浅水原之战中被西秦霸王薛举偷袭大败。在薛举病逝后,李世民抓住机会,与薛举之子薛仁杲再战浅水原,最终降服了薛仁杲。多年后,当他再次经过浅水原,写下了有名的《经破薛举战地》,诗中写到“昔年怀壮气,提戈初仗节。心随朗日高,志与秋霜洁。移锋惊电起,转战长河决。营碎落星沉,阵卷横云裂。”可以想见李世民的少年壮志与对战争的深刻记忆。他既有雄才大略,更是剑胆琴心。在《赋得弱柳鸣秋蝉》中,他能写出“散影玉阶柳,含翠隐鸣蝉。微形藏叶里,乱响出风前”,这样观察入微的绝句;在《饯中书侍郎来济》中,他有“云峰衣结千重叶,雪岫花开几树妆。深悲黄鹤孤舟远,独叹青山别路长”这样深情的送别,实为李白“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先声。

这一时期,李白、杜甫、王维、崔颢、岑参、高适、李颀、王昌龄、王瀚、王之涣等都创作了描述甘肃风物的边塞诗。杜甫因为安史之乱,在秦州(今天水市)避祸,写下了脍炙人口的《秦州杂诗二十首》,发出了“何时一茅屋,送老白云边”的感叹。王维在从军赴凉州河西节度使幕府时,写出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千古名句。

嘉峪关城楼

甘肃的由来

事实上,“甘肃”—这个名字出现在1000年前后的西夏政权,李元昊设“甘肃监军司”,管辖甘州、肃州,驻地甘州。这就是“甘肃”这个名字的最早由来。公元1226年成吉思汗的军队兵分东西两路向西夏夹攻,连续攻陷沙州、肃州,成吉思汗亲率大军攻陷甘州,降服凉州守将斡扎篑,全面占领河西走廊。1227年8月25日,因围猎受伤,驻扎在六盘山下的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病逝,他留下了三条遗嘱,其中“利用宋金世仇借道宋境,联宋灭金”的计谋,被其子窝阔台和拖雷成功实施,随之西夏灭亡。元代的甘肃行省管辖范围非常大,大约包括今天的甘肃大部、青海东北部、内蒙古、宁夏,以及陕西北部的部分地区。

元朝河南王、左丞相王保保屯兵十万于陕甘一带,成为元明逐鹿的最后砥柱。在兰州市黄河北岸至今残留着“王保保城”,他多次击败明军,威震中原。洪武五年,朱元璋兵分三路出击元朝残存势力,王保保于岭北之战击败徐达大军,大大震慑了明王朝,“自是明兵希出塞矣”,使“元朝几于中兴”;只有西路宋国公冯胜收复兰州、河西走廊,遂划关为界、无复汉唐经营西域的雄心壮志。史论:“洪武五年,宋国公冯胜下河西,乃以嘉峪关为限,遂弃敦煌焉。”明朝所攻取的地区恰与元朝甘肃行省所直接控制的地界相吻合,明不能进,元无所退,这就是甘肃地理的重要和独特之处。

在元朝败亡后,有不少元朝的王族望族,都只能选择隐身于甘肃黄土高原的沟沟峁峁,重新成为普通百姓家。这样的民间传说在甘肃有许多,如会宁县郭城镇传为元朝皇族的“黑虎赵家”,平川区小水村张氏自称是元朝“三狼王”的后裔……在泾川县还惊现了完颜村,据传都是金朝金兀术的后裔,至今不演不唱有关岳飞的戏剧……所有这些,都成为隐藏在黄土高原上的历史秘密。

在战火洗礼之后,甘肃各地人烟稀少,现在大多数甘肃人追溯祖籍,基本上都会讲祖上来自山西大槐树,这正是明太祖朱元璋强制移民戍边政策的结果。在甘肃临潭县、卓尼县等地,徐达、常遇春等明朝开国将领被当地人称为“十八龙神”予以供奉,当地很多居民至今还唱着《茉莉花》等江南小调,保留着江南人的生活习惯,自称祖上来自江南应天府(南京)某某巷,现在这里是藏族同胞为主的地区。可见,中华一体,原无南人北人之分,南北朝时期北人南渡,大明朝南人北迁,民族的融合自在其中了。

朱元璋封十四子朱楧为肃王,设藩于甘州(今张掖市)。建文元年(1399年)肃王朱楧由于“甘、肃兵变不常”,请求内徙兰州,自此肃王在兰州传九世十二王,历251年。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九月,李自成派大将贺锦西征兰州,末代肃王仓皇逃出城外被擒杀,其王妃颜氏、顾氏无路可逃,遂撞肃王诗碑而殁,双双葬于诗碑之下。后人将此诗碑唤作“碧血碑”。后来,清陕甘总督左宗棠建烈妃庙,为“碧血碑”撰联:“一抔荒土苍梧泪,百尺高楼碧血碑。”

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陕甘总督衙门移驻兰州府,裁减甘肃巡抚,兰州从此成为“节制三秦、怀柔西域”的西北政治、军事重镇。在清朝统治时期,甘肃的辖区面积仍然非常大,包括甘肃宁夏的全境、青海东部、新疆东部以及内蒙古的西部地区。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开启了国家工业化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河西走廊和祁连山的资源开发加速了河西城市群的形成,自此,甘肃形成了14个市州、86个县区的全新行政格局,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