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我国西北的祁连山,横亘高原,巍峨雄峙,绵延千里,巨大的山体阻止了腾格里、巴丹吉林、库姆塔格三大沙漠南侵,阻挡干热风暴直扑青藏高原,哺育了欧亚大陆重要的贸易和文化交流通道。祁连山是守护“中华水塔”、涵养河西走廊的重要生态屏障。
2016年12月和2019年8月,中央环保督察对甘肃省开展了两轮督察。甘肃省委、省政府坚持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作为抓好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的根本遵循,壮士断腕整治生态环境问题,在深化认识、健全机制、靠实责任、举一反三、督察整改、修复治理、引导公众参与等方面持续发力,不断健全完善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常态长效化工作机制。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成效显著,由“大治”转向“长治”。以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助推祁连山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图为张掖国家湿地公园。
动真碰硬抓整改,祁连山生态环境整治取得新成效
过去,祁连山的违规开发活动触目惊心,大规模的探矿、采矿活动,造成保护区局部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地表塌陷;违法建设、违规运行的水电站,导致下游河段出现减水甚至断流现象,水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周边部分企业环保投入严重不足,污染治理设施缺乏,偷排偷放现象屡禁不止……
党的十八大以来,甘肃全省上下痛定思痛,认真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及整改要求,动真碰硬狠抓问题整改落实,推动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任务全面完成。
图为冰沟河高原草甸。
目前,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144宗探采矿项目已全部关停退出,通过平整覆土、种草造林、围栏封育、加固护坡等措施,矿山环境全面治理恢复;42座水电站持续开展分类处置及周边环境整治和生态修复,实现了远程视频监控全覆盖,保障了河道生态基流足额下泄;25个旅游项目进行全面整改,并实施了生态环境修复,对于保留运行的已完成手续补办工作。
除此之外,祁连山5市11县(区)党委政府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共组织完成人工造林74.14万亩、封山育林324.9万亩;治理沙化草地254.6万亩,建设人工饲草地33.1万亩;开展湿地保护235.09万亩。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现在,走进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天祝县境内,无论是阿沿沟、石门沟等山沟,还是半阳河、扎马河一带的矿渣区,或是炭山岭镇千马龙、大滩煤矿等地,曾经满目疮痍的“伤疤”,都已康复“痊愈”,展现在世人面前的是一坡坡生机勃勃的山草、一片片孕育希望的林地,郁郁葱葱,蓬勃盎然,无处不展现着,大自然赐予它最原始的灵秀与辽阔。
图为山丹马场。
中农发山丹马场有限责任公司职工刘国年亲身感受到山绿水清的生态之变。这几年,曾过度放牧的草场上牛羊退出,竟有鹿群进驻。放马巡山时,他还常与成群的岩羊、青羊等野生动物“邂逅”。
行稳致远久为功,祁连山保护长效机制取得新突破
为持续巩固祁连山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成果,推动建立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长效监管,甘肃省委省政府制定印发《关于加强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见》《祁连山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估机制化工作方案》《甘肃省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考核工作实施方案(试行)》,不断靠实地方党委政府主体责任,细化行业监管部门任务及分工,落实祁连山定期监测和评估机制,发挥考核奖惩的导向作用,确保落实常态化监管工作任务,形成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同时,印发实施《关于加快推进祁连山国家公园甘肃省片区建设的意见》,全力推进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
整体保护、科学监管、综合治理……一系列政策法规“组合拳”的打出,为进一步加强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开发利用监管提供了有效依据和制度保障,推动祁连山保护由问题整改转为常态化长效保护监管。
图为冰川森林。
忠实践行“两山”论,祁连山绿色发展实现新转型
天蓝了、山绿了、水清了,生态更好了,既要“绿”又要“富”成为甘肃绿色发展的新追求。全省各地因地制宜、创新举措,持续不断护绿、增绿、用绿、活绿,用实际行动探索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
凸显资源优势,开创祁连山区域生态农牧发展新特色
永昌县光热资源充沛,特别适宜牧草种植,逐步建立起政府主导、政策扶持、企业运作、农户参与的牧草产业发展格局,吸引了蒙牛、伊利、夏进等知名乳品企业来此“抢”草。肃南县是甘肃省草原畜牧业发展强县,该县积极转变养殖方式,推进清洁生产、健康养殖,形成了舍饲养殖和季节性放牧相结合的生态循环绿色发展模式。
图为现代高寒旱戈壁农业。
依托祁连山特殊区位条件与独特的自然禀赋,积极发展种养结合、粮草兼顾的现代寒旱特色农牧业,逐步形成了祁连山地区“草—畜—粪—有机肥—无公害农产品”草地生态循环畜牧业发展新态势,通过发展高品质农牧业有效带动了区域内农牧民增收,实现了生态保护与农牧业平衡发展。
推进能源转型,建设祁连山区域清洁能源产业新基地
河西走廊是全省乃至全国风能资源和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建设大型平价风光电基地的条件得天独厚。甘肃省委、省政府围绕建设河西风电走廊,打造西部“陆上三峡”的战略构想,出台《甘肃省清洁能源产业发展专项行动计划》《甘肃省“十四五”能源发展规划》《甘肃省新能源消纳实施方案》等规划,支持酒泉地区在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的基础上向特大型风电基地迈进,积极推进太阳能光热发电无补贴发展,形成风电、光伏发电、光热发电、储能等融合发展新格局。打造金(昌)张(掖)武(威)千万千瓦级风光电基地,建成河西第二条特高压直流输送通道。
图为瓜州三峡风力发电。
甘肃风电光伏大规模、高水平发展,又能够促投资、稳增长,带动祁连山地区产业发展,为当地群众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建设美丽祁连山,打造甘肃生态旅游产业新亮点
马牙雪山脚下的抓喜秀龙草原风景旖旎,白牦牛和羊群在悠闲地吃草,蓝天白云下,形态各异的帐篷里不时飘出奶茶的香味,古浪县古丰镇油菜花、芍药花海的田埂间,赏花、拍照的游客络绎不绝……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乌鞘岭国际滑雪场、南拉民俗村、冰沟河景区……据了解,“十三五”期间,天祝县累计接待旅游人数502.45万人次,年平均增长13.82%,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9.99亿元。
以生“生态”谱曲,以“绿色”作词,近年来,甘肃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上下坚定不移实施旅游强省战略,积极推动祁连山地区修复自然保护区、原始森林区、水源涵养区等区域生态,配合推进祁连山国家公园甘肃片区建设、祁连山自然博物馆等项目建设,建设美丽祁连山,推进生态旅游实现绿色发展。同时“旅游+”战略促进旅游业 链条不断延伸,初步形成了形态多样、模式多元的乡村旅游发展格局,让农牧民们依托山下好风光鼓了“钱袋子”。
随着特色农牧业、新能源产业和生态旅游等持续壮大,祁连山地区生态产业在地区国民经济生产总值中的占比不断增大(2021年生态产业增加值840.49亿元,约占地区生产总值的36%),祁连山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生态基础不断夯实,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