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经济学》
王振 等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正在经历人类历史上宏伟的社会主义实践,必然面对大量亟待回答的理论和实践之问。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基础上,凝练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科学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
上海社会科学院王振专家团队撰写的《中国区域经济学》,从中国国情出发,着重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主干,探索构建中国特色区域经济学理论框架。
内容简介
区域经济学理论诞生于19世纪初期,经过早期的区位论、中期的均衡与非均衡理论,再到新经济地理学等发展阶段,至今仍百家争鸣、方兴未艾。20世纪80年代以来,区域经济学开始探索与主流经济学的融合发展模式,并成为经济学和区域科学的重要分支学科。本书作者团队从中国国情出发,不仅对区域经济学理论发展、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演变及空间布局进行系统梳理,而且着重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主干,分别梳理和研究其在区域经济发展,特别是区域联动、区域一体化中的表现特征、实现机制和政策体系。
本书不仅有前沿理论分析,更是问题导向,结合上海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的优势,注重政策分析和实践操作,以增强学生对区域经济问题、战略的理解。《国家“十四五”时期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提出,“以中国传统、中国实践、中国问题作为学术话语建构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提炼出具有中国特色、世界影响的标识性学术概念”,本书正是在任务带学科、研究带学科的教育范式下的探索和实践。
作者简介
王振,1963年生,1998年毕业于日本京都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任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兼任信息研究所所长、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区域经济学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区域经济、创新经济、中小企业、人才发展。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高端智库专项等国家重大课题,完成省部级、地方研究课题上百项。担任《长江经济带蓝皮书》《长三角经济蓝皮书》和《数字经济蓝皮书》主编,以及长江经济网、丝路信息网负责人。
目录
第一章 区域经济学理论发展
第二章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演变
第三章 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及其空间治理
第四章 区域创新发展
第五章 区域协调发展
第六章 区域绿色发展
第七章 区域开放发展
第八章 区域共享发展
第九章 城市群发展
第十章 长江经济带发展
第十一章 京津冀协同发展
第十二章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
第十三章 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
第十四章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内文试读-前言
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的百废待兴,到今天踏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围绕着东中西三大板块之间以及各个区域城乡之间长期存在的差异性和发展差距,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历经各个时代的重要抉择和结构演变,从区域均衡发展到区域非均衡发展,再到区域协调发展,逐渐形成了极其丰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区域发展战略体系。而且,新中国成立七十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尤其是1978年以来四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实践,为我国区域经济学的理论发展提供了极其宝贵的中国实践和中国实证,逐渐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区域经济学的框架体系。
区域经济学是经济学理论与经济发展实践结合最为紧密的应用性学科之一。我国区域经济学理论发展具有三个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与改革开放实践的紧密结合。我国区域经济学理论紧随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区域发展战略重心的空间调整和优化,其中既有对外开放中对国外经济学理论的广泛引进和吸收,并被用于阐释和总结经济转型发展、地方改革开放模式、区域梯度发展的实践轨迹、成效和经验,更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生产力布局、改革开放实践相结合中形成的理论梳理和新的理论认识。1993年由陈栋生主编出版的《区域经济学》是早期最具代表性的学科著作,该书内容上几乎是我国具体问题的学术升华。
第二个特点是,多学科理论在区域经济领域的广泛应用和发展。经济地理学、发展经济学、制度经济学、产业经济学、新经济地理学、空间经济学、城市规划学、公共管理学等学科的理论认知、分析工具和实证成果等,都被积极应用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实证研究、战略规划研究与政策体系研究,形成了涉及面广、学科综合性强的区域经济学教材体系框架。孙久文将区域经济学的学科与教学体系分成三个部分:一是区域经济发展研究,包括要素禀赋问题、增长极问题、发展差距问题、区域贸易问题、梯度转移问题等;二是区域经济关系研究,包括区域内部的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以及区域之间的竞争关系与合作关系;三是区域经济应用工具研究,包括区域规划、区域政策等。
第三个特点是,决策服务应用性强,为国家的区域战略决策、生产力布局、国土开发规划及各地的区域经济发展规划、政策等,提供理论支撑和资政方案。陆大道等在2003年出版的《中国区域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就是基于作者长期领衔承担的我国国土开发与区域发展战略的重大决策课题研究。这部开创性的区域发展研究巨著,不仅展现了陆大道院士数十年的研究成果,而且汇集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等国家智库中一批权威专家学者的决策咨询研究成果。
但我们也看到,中国区域经济学还是一门年轻的发展中的学科。一方面,西方国家的区域经济学也还没有形成成熟的学科体系和丰富的研究成果,而且他们的理论研究主要关注区位选择、经济集聚、城市问题、区域一体化、地方经济中的多样性与专业化、空间异质性等问题,而中国区域经济学的研究重点主要表现为区域经济格局演变与区域差距、产业转移、可持续发展、贫困地区开发、区域分工与合作、协调发展等问题,所以中国区域经济学更加年轻,基本是在中国改革开放实践大背景下才逐渐构建起符合我国实际的框架体系。另一方面,学术界对改革开放四十多年如此生动的区域发展实践和成就,缺乏系统的长周期的深刻观察和实证研究,特别是缺乏一个符合中国国情、统领全局的指导性框架体系,因而理论研究成果与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理论需要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构建需要,存在较大的滞后。正因如此,教育部在2020年启动中国经济学教材的编撰推进工作。
中国特色区域经济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同志对关系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邃思考和科学判断,就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区域经济理论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特别是五大发展理念,为全面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区域经济学篇章提供了崭新的框架体系和创新发展的理论指引。
2015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强调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这五大发展理念,是‘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也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发展经验的集中体现,反映出我们党对我国发展规律的新认识。”
五大发展理念,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原则。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的主体就是全国的各个地区。其中既有各个地区如何根据当地实际加快推进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的各类重要课题,还有地区内五大发展如何相互衔接、互为动力的各类重要课题,包括创新支撑绿色发展,开放促进创新发展,共享实现协调发展等,再有各个地区之间如何通过创新共建、协调共进、绿色共保、开放共赢、民生共享,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推动同频共振、紧密合作的各类重要课题。这一系列课题,正是中国区域经济学需要研究、需要回答的重要问题。特别是,如何从区域协同走向区域一体化,如何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走向协调均衡,从而凝聚起整个国家的高质量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是我国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由之路,这理应成为中国区域经济学理论发展的重要命题。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我们提供了构建中国特色区域经济学的五个重要枝节。要以新发展理念指导中国区域经济学理论的创新发展,更要以区域经济理论创新为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为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活力、厚植发展优势、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理论指导与引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既要以新发展理念指导和引导,又要通过深化改革为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提供体制机制保障。”这也为我们创新区域经济理论指明了方向,就是要聚焦体制机制问题,针对我国至今仍然处于主导性的多层级“行政区经济”“行政区权益”“行政区关系”,对照“五位一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总体部署,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围绕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实现高质量发展,深入研究体制机制“立”与“破”的方向、路径和举措。
因此,我们在构建这本中国区域经济学教材体系时,不仅对区域经济学理论发展、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演变及空间布局进行系统梳理,而且着重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主干,分别梳理和研究其在区域经济发展,特别是区域联动、区域一体化中的表现特征、实现机制和政策体系。同时我们对重点区域,主要是国家区域重大战略的各个承载空间,梳理和研究它们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实践和成效,并展望未来趋势,包括长江经济带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来源 |书香上海)
—— THE END ——
来源:甘肃省新华书店微信公众号
供稿:连锁经营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