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手工粉条助推乡村振兴
初冬时节,在天水市麦积区五龙镇小窑村,一杆杆、一片片晾晒的粉条,成了村落里一道别具乡村风味的“风景线”。近日,记者走进小窑村,立即被眼前传统制作纯手工粉条的场景所吸引,村民们呼朋唤友相互帮忙,将自家收获的土豆制作成质量上乘的土豆粉条。
据了解,小窑村地处渭北山区,得天独厚的气候和地形条件使得这里种植的土豆产量高、个头大、淀粉含量高,是制作粉条的优质原材料。
“小窑村村庄独特的气候、土壤环境等先天条件,非常适宜马铃薯种植生长,村里每年种植马铃薯在200亩左右,年产量大约200吨。这些年来,每到冬季闲暇时节,家家户户就开始做粉条。我们村有8个纯手工作坊点,去年粉条产量在4万斤左右。今年由于气候干旱,马铃薯产量有所下降,估计纯手工粉条制作在3万斤左右。”小窑村党支部副书记裴小明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小窑村村民王知勤说,他从16岁开始就学习粉条的制作,如今已经做了60多年。说起粉条的制作过程,他说,为保证当天制作的粉条能够晾干,凌晨3点,小窑村就开始热闹起来,打芡、和面子、掌瓢、打面、漏条、煮沸、拨锅挽粉条、洗粉提粉、上杆定型、控水后送晒粉场挂杆晾晒,还要进行抖散、翻晒,晒好的粉条才能抽杆捆扎,每天的“下粉”环节必须在中午前完成。一早上的忙碌过后,大家便将剩下的“粉头子”,加上调味料,一口下去酸酸辣辣,美美地吃上一顿。
“近10多年来,方圆二三十里的人都知道我们村传统手工加工制作的粉条,网上订购、电话预约,一年下来,不去市场售卖也就售罄了。”王知勤说。
据介绍,为了将传统手工粉条制作工艺传承下去,小窑村建了一座纯手工粉条加工厂,配备了冷冻、烘干等相应设备,由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带动发展,明年将正式投入使用,这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一项举措,不仅盘活了村集体闲置的资源,还能壮大发展村集体经济,并传承传统制作手艺。
文/图 奔流新闻·兰州晨报通讯员 宋倩倩 张丹 记者 王兰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