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中国诗人与欧洲读者共话当代中国诗歌

来源/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作者/ 时间/2022-11-16 09:31:00

青年读者汇·英国站第二场活动在北京、伦敦和西雅图三地连线举办

中国诗人与欧洲读者共话当代中国诗歌

本报讯 (记者 章红雨)由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主办,英国星格文化、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协办的青年读者汇·英国站第二场活动,近日在北京、伦敦和西雅图三地连线举办。活动以“漫谈当代中国诗歌”为主题,围绕双语诗集《如果麦子死了》,邀请作者周亚平和译者郑秀才,与英国、美国等地翻译家及青年读者在线上展开热烈交流。

《如果麦子死了》是当代中国语言派代表诗人周亚平首部中英文双语诗集,精选了周亚平的100首短诗和一组“电影诗”。郑秀才以书中的4首诗歌为例,认为周亚平的作品语言构思精巧,强烈的画面感与诗人早年学习绘画的经历和导演身份密切相关。

周亚平幽默地向线上的各国朋友致以“上午好、下午好和晚上好”的问候。他表示,近两年来他推出了两本作品《颠三倒四还看错了菊花》《嘿嘿,亚平哥》,但他最爱的仍然是《如果麦子死了》这部诗集。他认为,“诗歌是一种语言、一种介质,为这个世界赋形。但是这并不能为每个人所洞察,好的诗人要能够看到这样一些东西,要一颗敏感的心、一双锐利的眼睛。”

参与《如果麦子死了》诗集翻译创作的美国太平洋路德大学中文教授魏普从研究视角,观照近百年来中国现当代诗歌的发展,带领线上读者跨越中国诗歌近百年历程,解读了周亚平的写作背景。

英中贸易协会苏格兰及北爱尔兰区域主席詹姆斯·布罗迪用中文和英文朗诵了《如果麦子死了》,他谈道:“中国当代诗歌比中国古典诗歌更容易理解,将其翻译成英语也使其在西方触达更广泛的读者。”

来自伦敦城市大学、伦敦大学、锡比乌卢西安布拉加大学的大学生读者代表表达了他们对周亚平电影诗的喜爱。

周亚平说,他希望通过影像化的方式将诗歌从小众推向大众。“诗在我们的心里,是永远不会磨灭的一种力量。它总是绵软的、忧伤的、精美的,但是它的力量也是很强大的。”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