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婧璇
在民进中央近日主办的2022开明出版传媒论坛暨第九届上海民进出版传媒论坛上,相关行业专家学者齐聚一堂,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积极建言献策,汇聚智慧力量。
守正创新 助力融合发展
近年来,出版业深度应用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不断开辟新领域新赛道,持续涌现新业态新模式。“实施出版融合发展工程”列入国家“十四五”规划,中宣部首次出台《关于推动出版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专题文件,融合发展已成为出版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
与此同时,疫情也加速了行业融合发展的步伐。正如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魏玉山在论坛上作的主旨报告中所说:“疫情促使出版单位把更多的希望寄托在线上,包括电子书、有声书的制作,数据库、知识服务产品的制作投入加大,在线直播推广更加普及,抖音、小红书、拼多多等新型社交平台、电商平台进行图书销售的越来越多,‘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也与新华书店合作,搭建了图书销售平台,促进了出版与互联网的融合、与大数据的融合发展。”
“要立足于出版,分类推进出版的数字化转型。”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副总裁毛文涛,以上海辞书出版社研发的“聚典数据开放平台”为例表示,出版单位要做好数字化转型工作,要按照分类聚合平台运营的原则,以市场化的方式来整合垂直领域的优质出版资源,进行集约化经营。
“做好出版融合发展,要引导消费,让出版‘破圈’。”在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林丽颖看来,为了让可沉浸、可体验兼有知识含量的“新阅读”成为新的文化体验与消费,一是可以用技术打通“新阅读”内容与所有屏幕的壁垒;二是把新内容变成新产品、新服务,走进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等文化空间;三是实现“新阅读”与传统图书的重新连接,形成新老媒介的相互引流。
“作为新时代出版人,我们应当积极拥抱新时代,推动传统出版和数字出版协调发展、融合发展。”海峡出版发行集团副总经理何强说。
内外兼修 在变局中开新局
“党的二十大报告把教育、科技、人才列为专章论述,这说明党中央对教育、科技、人才工作的高度重视,这也必将带动出版业的发展。”在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臧永清看来,从业者要坚定信心,坚信出版业的明天更美好。臧永清认为,出版业须尽快转变观念,以谋求在大变化时期实现大发展。“出版业是内容产业,获得好内容、聚拢好内容、整合好内容,是出版工作的头等要务。”臧永清强调,对出版企业而言,关键要形成获得优质内容、聚拢优质内容的运作机制。
“讲好中国故事”“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凤凰出版传媒股份公司原副总经理刘锋认为,出版业应将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这些要求体现为建设出版强国的发展战略、路径和策略。建设出版强国,需要提升我国出版业的国际竞争力。对此,刘锋认为:“出版业国际竞争力的核心,从长远来看是知识产权及其运作能力。短期而言是作者资源、内容资源和服务资源以及实现能力。为此,必须‘内外兼修’,如面向全球,努力构建以汉学家和中国研究专家为主体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一流作者资源;重视国际平台的作用;做强龙头出版集团,同时释放专业型、特色型、小型出版社和出版公司的活力,并通过政策工具为其良性发展提供环境支持。”
国际儿童读物联盟(IBBY)原主席张明舟建议,行业积极参加国际书展,关注支持相关国际组织,并通过相关国际组织与国际一流出版机构和出版资源实现对接交流,通过具体的出版和阅读推广工作,展示中国出版传媒的专业实力与合作机遇,促进中国出版传媒企业拓展国际合作空间,促进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