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铸就文都新辉煌——传承弘扬敦煌文化 赓续千年丝路辉煌

来源/ 甘肃文化产业网 作者/ 时间/2022-11-18 12:52:00
甘肃文化产业网按 2020年12月,敦煌市与绍兴市、日本的北九州市、韩国的顺天市共同当选2021年“东亚文化之都”。

2019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敦煌调研时指出,敦煌文化是各种文明长期交流融汇的结晶,敦煌文化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要推动敦煌文化研究服务共建“一带一路”,加强同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增进民心相通。2020年12月,敦煌市与绍兴市、日本的北九州市、韩国的顺天市共同当选2021年“东亚文化之都”。自此,敦煌市积极主动融入文都工作机制和联盟建设,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举办涵盖文化、体育、教育、旅游、经贸等领域的国际交流会展、国际学术研讨、国际艺术交流、文旅交融及地方特色活动五大系列20项重点活动和百余场地方文化活动,重塑城市文化体系,全力打造“一带一路”文化制高点。

敦煌市当选2021年“东亚文化之都”

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成功召开党的二十大,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报告内容恢宏震撼、饱含情怀,通篇贯穿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非凡的使命担当,尤其有关“推动文化自信自强 铸就社会主义新辉煌”的重大部署,为推动敦煌文化研究服务共建“一带一路”,增强文化自信自强,提供了根本遵循。敦煌市将全面、系统、准确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更高起点、更深层次上保护传承弘扬敦煌文化,加快建设重大文旅项目,赋能城市对外交流合作,讲好敦煌故事、展示敦煌担当、彰显敦煌作为。

弘扬敦煌文化,擦亮城市文化品牌

敦煌博物馆新馆

一是加强文物保护规划,带动文化赋能提升增值。坚持保护第一原则,推动阳关、寿昌城、敦煌郡城、玉门关及长城烽燧遗址等12项文物保护规划编制,逐步实现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编制“全覆盖”,为文化产业发展赢得空间。全力推进文明探源工程,加快阳关、玉门关、寿昌城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考古挖掘,为展示敦煌文化提供科学支撑。实施悬泉置遗址、玉门关遗址等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开发项目,建设莫高窟游客服务中心(二期),有效发挥世界文化遗产在旅游经济发展中的带动作用。推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划定白马塔、南仓、北台等文化遗址与历史街区保护范围和控制地带,开展保护性开发。积极争创国家级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打造国家历史文化传承典范。

二是加强非遗保护传承,推动文化传承提质增效。落实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创建要求,启动文化生态保护区总体规划编制,夯实非遗区域性整体保护基础。积极推荐敦煌彩塑、石粉彩绘等申报国家级非遗项目,敦煌古代舞蹈、写经、汉简制作等申报省级非遗项目,敦煌花砖和泥皮画等申报市级非遗项目,争取纳入更高保护层级。探索“非遗+旅游”多元融合创新模式,加强敦煌彩塑、驴肉黄面、木雕画、泥版画等传统技艺、传统美术类非遗代表性项目的生产性保护,推动非遗与乡村建设、景点开发、民宿运营有机融合。开展非遗进景区、进酒店、进社区、进校园等活动,推出一批非遗特色体验基地、非遗旅游线路,推动特色非遗产业化进程。

三是加强敦煌文化研究,助力敦煌学高地建设。敦煌市拥有莫高窟、玉门关、悬泉置三处世界文化遗产,需要根据社会主义新文化建设的需要进行挖掘、选择、整理、转化,发挥敦煌研究院科研资源优势,丰富拓展敦煌学研究门类和协同领域,搭建敦煌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研究、展示、弘扬、共享平台,加快推进敦煌文化数字化。实施“流失海外敦煌文物数字化复原”项目和“敦煌文献数字化”工程,实现敦煌文化艺术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数字化共享。建立敦煌研究院重点项目包挂协调机制,全力协调敦煌研究院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二期)、大数据中心、土遗址物理仿真实验室等项目具体问题,全程跟进服务,加快推进敦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创新基地项目规划用地保障工作。持续落实敦煌研究院人才专项经费,搭建人才合作交流平台,积极探索在重大项目、重点工作、重要课题研究上的合作,推动敦煌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月牙泉小镇

推动文旅融合,增添城市发展动能

一是推动教育与旅游融合,打响文化研学品牌。加强与敦煌研究院、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和职业院校在研修研学、职业培训等领域的交流合作,打造国家级高等艺术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示范平台、敦煌文化研究人才培养中心、敦煌文化弘扬传承高地和敦煌文化国际交流传播基地,建设敦煌文化国际艺术研修中心。全力打造“莫高学堂”文化研学品牌,并将其推向全市、全省乃至全国。探索建立管理规范、责任清晰、安全保障的研学产业发展机制,规范整合现有研学产品,打造文化艺术研修线、非遗民俗体验线、自然科普探秘线等精品研学旅行线路,开展学生研学、企业团建、学者交流等活动,打造敦煌文化研学“拳头产品”。

二是推动体育与旅游融合,规范户外运动发展。建立健全户外徒步线路规划、综合执法、运营管理、扶持奖励等管理和全流程监管机制,加大巡查检查和联合执法力度,引导户外徒步产业健康发展。统一发布并市场化运营户外运动精品线路,落实户外徒步活动激励政策,引导外地组团企业在敦注册公司,壮大企业集群,努力将其打造成为旅游经济增长“爆点”。同时,做好玄奘之路戈壁挑战赛、千人走戈壁等既有品牌赛事,支持上海企徒体育、敦煌运良公司等市场主体,大力培育千人走戈壁、大海道汽车耐力赛等品牌活动赛事,引领带动户外运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三是推动农业与旅游融合,提升乡村旅游品质。健全完善乡村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设施,支持乡镇建设乡村旅游驿站、旅游停车场、旅游厕所和自驾游服务设施,增强乡村旅游承载服务功能。依据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集中倾斜资源,全力打造月牙泉村、龙勒村、甘家堡村、秦家湾村等乡村旅游专业村。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社会资本,推进月牙泉镇、莫高镇、七里镇、阳关镇等高端民宿集群建设,引领带动民宿产业提档升级。举办乡村旅游培训班,组织农家园、农家客栈考察、观摩,引导经营业主和从业人员更新观念提升服务品质。

2021东亚文化之都·中国敦煌活动年开幕式

建设两城两都,加快提升城市能级

一是加强文化对外交流,增强敦煌文化国际传播力。坚持办好敦煌文化环球连线活动,在国际平台上传递敦煌声音、讲好敦煌故事。依托东亚文化之都平台,与浙江绍兴、日本北九州、韩国顺天等国内外文都城市开展文化交流,扩大敦煌文化影响力。借助世界文化遗产城市联盟、丝绸之路国际博物馆联盟、中国广电媒体联盟等平台,深化敦煌与全国联盟城市交流互动。着力推进文物“活起来”,开展文物保护利用和价值阐释、文物数字化保护等工程,策划实施文物巡展和线上展览,持续扩大敦煌文化传播。深入开展“敦煌文化进校园”活动,开展一堂文化讲座、一个文化展览、一场文化论坛“3个一”活动,引导来敦的各地中小学生、文化团体走进敦煌校园感知敦煌文化,让敦煌文化根植广大青少年心田。

二是建设文化艺术之城,彰显城市文化艺术魅力。按照文化之城、艺术之城建设要求,突出敦煌对外开放古郡形象,深入挖掘敦煌文化和历史遗存背后蕴含的人文精神、价值理念,将敦煌文化艺术元素融入城市建设,实施兰州巷改造提升和北台历史文化街区、南仓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等项目,厚植城市历史底蕴和文化品位。开展城市街区、景区景点及城乡文教场所楹联牌匾规范整治与改造提升,规范公共区域文化艺术标识、标牌。在西线景区沿途打造1-2个精品雕塑和文化地标,不断突显城市艺术品位。

三是建设会展之都,做大文博会展产业体量。建立健全“三大场馆”一体化运营管理机制,优化游客中心、农特产品体验销售中心、文创中心等业态布局,争取引进敦煌颂、敦煌古乐等驻场演出,持续提高“三大场馆”利用率。高标准办好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和敦煌行·丝绸之路旅游节,精心策划举办首届敦煌艺术节、敦煌国际沙漠论坛等重要活动,常态化开展敦煌艺术大展、敦煌壁画艺术精品巡展、数字敦煌展、朝圣敦煌书画展等品牌展览。

四是建设文创之都,打造敦煌文创产品体系。深挖敦煌文化内涵,推进“文敦煌”数字文化IP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建立敦煌文化IP体系,加强在文化IP、研修研学等领域的合作,争创全国版权示范城市,推动文化艺术与产业融合发展。持续推进特色文创产品研发转化工作,打造更多网络爆款产品并推向市场。运用元宇宙赋能文旅产业,加大数字文创产品开发力度,建设数字化文化产品交易平台、文化创作平台、文化服务平台,把敦煌文化变成可触摸、可创造的资源宝库。

东亚文都城市青少年作品敦煌邀请展海报

强化对外交流,激发城市发展活力

一是高标准办好重要节会赛事,对外展示良好形象。高标准筹备第六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第十一届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等品牌活动,对接举办世界遗产联盟大会、敦煌国际琵琶艺术节等,谋划举办敦煌艺术节、中国(敦煌)沙漠国际论坛、佛教艺术中国化论坛等论坛活动,引进举办党的二十大报告书法作品展、东方华彩—明清花卉纹饰外销瓷器展、“邹鲁遗风”之“锦绣堆”临海市博物馆馆藏特展等展览。抓好敦煌文化主题展、马家窑文化和东西方早期文化交流展、敦煌流散海外复制展、第四届敦煌设计周等常设展,不断扩大城市品牌影响力。

纪录片《莫高窟与吴哥窟的对话》海报

二是深化交流交往,彰显文都之城魅力。拍摄纪录片《莫高窟与吴哥窟的对话》,敦煌莫高窟与柬埔寨吴哥窟共赴一场横跨万里的千年之约,做一次超越时空的文明对话,体现“一带一路”的文化底蕴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精神内涵。加强“文都城市”联动活动,高质量完成《敦煌与绍兴的对话》纪录片拍摄,积极与国内外“文都城市”开展品牌赛事、文化创意、书画展览等文化交流活动。借助世界文化遗产城市联盟、丝绸之路国际博物馆联盟、中国广电媒体联盟等平台,深化敦煌与全国联盟城市交流互动。积极与韩国、日本、马来西亚等东亚地方政府成员单位互动交流,争取建立运营日韩推广中心,在日韩主流媒体投放敦煌宣传广告,扩大敦煌在国际多边外事活动中的影响力。

三是线上线下齐发力,拓展文旅发展空间。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多措并举推动文化旅游首位产业复苏发展,将敦煌文化内涵融汇到旅游之中,以厚重文化来支撑旅游的灵魂,培育《又见敦煌》《敦煌盛典》《丝路花雨》等演艺品牌,壮大壁画临摹、彩塑制作等文化研学旅游市场,通过旅游广泛传播敦煌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同时,组建敦煌文化宣讲团队赴国内重点客源地、高校、大型商会开展“推介会+文化讲座+敦煌艺术演出/艺术展览”等多种形式的文化弘扬及营销宣传,加强敦煌文化旅游弘扬推广与客源市场拓展。与今日头条、抖音、携程、途牛等平台深入合作,利用大型媒体流量优势多角度展示敦煌魅力。

敦煌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

提升文化服务,健全城市文化体系

一是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共享优质公共服务。常态化开展文化惠民、全民阅读、全民健身项目,实施敦煌文化进校园、进社区、进景区、进基层活动,紧盯元旦、春节等重要节日和时间节点,开展2023年迎新春敦煌曲子戏展演、戏曲大联欢、大型读书分享会等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健康向上的大型群众文艺活动,打响文艺敦煌、书香敦煌、健身有约等特色宣传栏目品牌,不断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集中组织举办敦煌舞、敦煌美术、敦煌剪纸等文化艺术培训,扶持全市基层群众文艺团体、文艺骨干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和排练,深入基层一线进行群文辅导,扩大基层文艺骨干队伍,提升基层文艺活动的活跃度。

二是实施文化体育项目,增强基层公共服务水平。结合“一刻钟便民圈”打造,实施城市体育公园、骑行步道、图书馆与文化馆总分馆建设等项目,为城市社区及乡镇村组配备健身器材,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协同发展。在商业街区、文体场馆、景区景点、机场车站、街道社区、小区楼院等场所布局建设“智慧书屋”“城市书房”“文化驿站”等,培育一批小而美的公共阅读和艺术空间,拓展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同时,充分发挥文化场馆阵地功能作用,鼓励支持基层场馆开展好群众文化体育活动,做到有排练、有分享、有演出,打造“周周乐”品牌,切实让群众能随时享受到良好的公共服务。

三是提升场馆服务水平,强化对外服务形象。聚焦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公共场馆建设发展,按照“一馆一册”的原则,在切实做好公共场馆免费开放基础上,有效改善公共场馆服务条件。实施文化馆、图书馆、规划馆等公共服务区域暖气改造项目,有效解决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取暖问题,全力服务保障好各类大型培训、讲座、会议等活动,为进馆群众、读者及文艺团体提供良好体验环境。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实施体育场馆智能化改造项目,落实图书馆线上预约制度,建立场馆客流量监控、能源消耗、实况视频等实时监管系统。在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设置志愿服务岗,提供便民座椅、自助寄存柜、共享充电设备、共享雨具等服务。实施“出版敦煌”项目,加强馆际交流,通过公共文化云、官网官微、手机应用程序等渠道打造线下线上相结合的互动体验空间。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