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成县西狭村:谱写乡村振兴“三部曲”

来源/ 作者/ 时间/2022-11-23 10:34:42

西狭村:谱写乡村振兴“三部曲”

陇南日报记者 杨建芳 张美乐 海秀芳 李 董

西狭村位于成县小川镇,因国家4A级景区西狭颂西门坐落于此而得名。提到西狭村,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成州樱桃第一村”“2022年省市乡村振兴品牌村”,随着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西狭村又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成县小川镇党建办主任、西狭村包村干部高峰说:“西狭村紧紧围绕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描绘的乡村振兴蓝图,依托西狭景区,积极探索景村互动,产业连营,人才融合的‘景区+’模式,着力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景区+文化”打造别样乡村

从小川镇下高速,开车十几分钟,就到了西狭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村口两棵银杏树,抬头望去,银杏树的枝条在空中相拥,形成了一个美丽的拱门……

“这取意于《西狭颂》记述李翕的木接连理枝典故。”高峰说,像这样的文化元素在整个西狭村随处可见。

漫步于村庄内,青砖白墙上的西狭文化元素让人浸润在文化的海洋中……

“我们充分挖掘《西狭颂》中国书法名碑的品牌影响力,并依托西狭颂景区优势,致力于把西狭村打造成文化底蕴深厚的西狭景区后花园。”高峰说。

为此,西狭村积极发展农家乐和民宿体验馆。同时,西狭村坚持“把全村当作一个景区来规划,把每一户农家当作一个小品来打造”,以“景村融合”重塑乡村功能、形象定位、空间布局和基础设施建设,按照最优生态、最佳文化、最美人居的建设思路,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实现“村在景中、景在村中”的西狭文化村,让游客来“有看头”。

“景区+产业”乡村发展有底气

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出了品质优良的大樱桃,让西狭村享有“成州樱桃第一村”的美誉,大樱桃也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以前,由于经费、技术等因素影响,西狭村的樱桃种植规模较小,而且品种老旧,产业带动群众增收作用不明显。”高峰说,自东西协作以来,青岛市城阳区不仅带来了资金,还带来了新品种和技术,让村民发展大樱桃的信心更足。

西狭村也以“合作社+农户”模式,建成400亩大樱桃丰产示范园,补植优质西狭大樱桃16000余株,现种植面积约1650亩,年产值560多万元。

合作社通过引导群众积极学习借鉴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对大樱桃种植产业进行跟踪管护,有效提升管护成效、产量和质量。全村产业布局也从零星分布向聚集化、园区化、规模化、效益化、品质化发展。

“现在,我们家的三亩多地都种上了新品种的大樱桃。”西狭村村民王春艳说。

“2022年西狭村大樱桃产业户均收入突破2万元,大樱桃产业已成为西狭村的主导产业。”小川镇党委书记马周说,有了樱桃这个产业,我们推进乡村振兴就有了底气,也更硬气。

 “景区+人才”乡村发展有活力

乡村要发展,人才是关键,人才能不断提升群众增收致富“造血”能力。西狭村的发展也不能没有乡村人才的加持。

西狭村以景区为依托,以“景区+人才”为发展模式,积极搭建平台,让留下来的人有一技之长,促进各类人才积极投身乡村振兴。

为此,西狭村积极协调,联络市县级相关专家开展劳动技能人才专项培训400多人次,培育各类乡土人才60多名。这些人将成为西狭村乡村振兴的后备人才。

“村上给我们留守妇女开设了手编竹篮的培训课,村委会给我们留了一间工作室专门让我们编竹篮用,我们编的竹篮通过网上售卖,卖了好几万元了!”王春艳说。

“我们还积极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在外创业的大学生回乡发展,在壮大旅游产业发展规模、打造特色品牌的同时,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了坚强人才支撑。”高峰说。

“乡村美、产业硬、人才兴”是西狭村谱写乡村振兴的“三部曲”,必将奏响西狭村乡村振兴的美好乐章。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