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小康路上看老乡】敢做敢拼敢向贫困“亮剑”——陇南徽县张四喜华丽转身 从贫困户到致富带头人

来源/ 来源:中国甘肃网 作者/ 时间/2022-11-23 20:33:09

本网记者 程健 通讯员 张美乐 杨建芳

初冬时节,寒意料峭。

走进陇南市徽县嘉陵镇草滩村宏源家庭农场,一座座整齐排列的蔬菜大棚鳞次栉比,大棚内西红柿、白菜等各类蔬菜长势喜人,农场工作人员正忙着采摘大白菜,一派丰收的景象。

“党的二十大精神宛如指路明灯,照亮了我们奋力前进的航向。”宏源家庭农场负责人张四喜说,他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还当选为嘉陵镇人大代表,倍感自豪。

从2013年被识别为贫困户,到2017年光荣脱贫,再到如今成为致富带头人、人大代表,张四喜用自己的敢做敢拼向贫困“亮剑”,实现了人生从困顿到出彩的华丽转身。

“是党的扶贫政策和各级干部的倾力帮扶,给我和家人注入了活力。”张四喜说,他住地处山区地带的嘉陵镇草滩村,几年前因家里人多地少,日子过得紧巴巴。2013年,被识别为贫困户。当时,张四喜心里很不是滋味,暗暗发誓,一定要好好干,靠自己的双手摆脱贫困。

在外务工的日子里,张四喜开阔了眼界,也学到了很多新知识。回到村里,看着小村庄在国家的好政策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张四喜很是欣慰。于是,他萌生了回村搞产业的念头,希望通过产业发展谋出一条新路子。

2015年,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张四喜注册成立了徽县新兴苗木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了300多亩土地,种了200多亩小麦、玉米和100多亩苗木。这一年,合作社收益不错。看到自己辛勤劳作换来的喜人收获,张四喜浑身更有使不完的劲。

2017年,他又流转了480亩土地,成立了徽县宏源家庭农场,种了200多亩订单辣椒、白菜、西葫芦等果蔬以及200多亩小麦和玉米。

“去年卖的最好的是甜瓜,实现年生产玉米、小麦、线椒等农作物90余吨,纯收入达30万元。”张四喜说,今年比去年的效益还要好,主要得益于水果黄瓜、甜瓜、西瓜的市场行情好,预计纯收入40万余元。

2022年,土里刨出金子的张四喜决定再接再厉,把种植产业做大做强,在政府的支持下,他经过多方实际考察,学习典型经验和技术,新流转土地28亩建成蔬菜大棚13个。

为了帮助农场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村文书张佳媛当起了“销售员”。在她的宣传推广下,农场蔬菜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下订单的大多都是回头客,这也让张四喜更有信心把农场做大做强。

经历过贫困的张四喜致富后积极回馈社会,在他的帮助下,本村及周边村庄留守妇女、留守老人、闲散劳动力共计40多人不出村就实现了就业。

“农忙时节,我们就会去张四喜的农场干活,去年我挣了1.6万元。”脱贫户杨潇高兴地说。据悉,今年张四喜给农场工人付工费已超50万元。

今年以来,农场还以乡土人才实践技术培训为抓手,摸清农户的需求和意愿,采取“技术培训+实地指导”的方式,围绕设施蔬菜大棚建设、品种选择、育苗、配方施肥、病虫害防治、施肥灌溉等内容为群众开展特色农业种植养殖培训,积极带动周边群众发展产业,增收致富。

“现在,我们对产业发展充满了信心。”张四喜说,自己一路走来能有今天的成绩,主要在于党和政府关心。今年,农场23个大棚共领到政府奖补资金4.6万元,政府又继续投资了100万元,用于建设二期50座大棚,这几天马上就完工了。

如今,张四喜家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新房子,家里还买了2辆小汽车,农用机械应有尽有,日子过得令人羡慕。

“我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推动产业振兴,逐步形成以‘传统农业规模种植+订单辣椒和有机蔬菜’协同发展的农业种植格局。”张四喜说,人活着必须得有精气神,只有自己争气好好干,日子才会越来越好。而他将会更加努力,带领更多的群众致富。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