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兴国
统筹整体规划,全方位推进高水平开放;统筹四向拓展,突出向东向西开放;统筹“四强”行动,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着力推动我省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巩固东部沿海地区开放先导地位,提高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开放水平。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这为我们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了根本遵循,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指引了奋进方向。
改革开放以来,甘肃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取得新成就。特别是近十年来,我省抢抓用好“一带一路”最大机遇,着力打造向西开放大枢纽、大通道,深度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已开行多列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货运班列,开通多条国际和地区航线,建成兰州航空口岸、敦煌航空口岸、兰州铁路口岸和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武威保税物流中心,文博会、兰洽会、药博会等节会展会影响力逐步扩大。目前,我省已与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往来关系,成为海内外客商青睐的投资热土。站在新起点,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发挥甘肃承东启西、联南通北的区位优势,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在坚定不移扩大开放中展现甘肃担当,实现更大作为,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幸福美好新甘肃开好局,起好步。
统筹整体规划,全方位推进全省高水平开放。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志,开放水平决定发展水平,开放程度决定发展质量。我省作为西部内陆欠发达省份,开放空间潜力巨大,后发优势较为显著。要树立全球视野,进一步解放思想、拉高标杆,以开放的视野谋创新、以创新的理念抓开放,加快统筹规划,做强全省开放龙头,规划建设全省开放发展引领区。要树立“项目为王”鲜明导向,推动重点产业开放发展,壮大开放型市场主体,打造要素高度集聚、平台高能集成、枢纽高质便捷、体制高效灵活的内陆开放高地。要树立系统观念,坚持改革推动、重点突破,加快制度型开放建设,营造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提升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以开放促进我省产业优化升级、塑造开放新优势,形成经济运行管理新模式,推动构建全省“一核三带”区域发展格局。
统筹四向拓展,突出向东向西开放。发挥甘肃区位优势,加快完善陆、海、天、网“四位一体”互联互通布局,发挥龙头企业牵引作用,下大功夫强弱项、补短板、树品牌,做更经济、更快捷的枢纽,以枢纽聚产业、以产业强枢纽。要加强相关对接,优势互补,拓展东西部交流合作,大力承接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环渤海地区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转移。积极抢抓《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中欧全面投资协定》等建设机遇,加强与周边省区合作开行中欧班列的货物集散和归集能力,深耕西部陆海新通道,扩大甘肃与东盟国家的经贸合作,实现东西双向要素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甘肃作为国家算力枢纽重要节点、“东数西算”工程重要支点、西部“上云用数赋智”第一梯队省份,又拥有建设中的兰州新区大数据产业园、庆阳市国家数据中心集群,应结合兰州大学在中亚研究、上合组织研究等方面的优势,加快依托兰州大学建立中国-中亚大数据研究院,精准对接政府、企业和高校的需求,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统筹“四强”行动,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一是加强产业链供应链合作,夯实强工业行动外力支撑。发挥我省自身比较优势,加强与中西亚合作,促进甘肃石化产业延链、有色冶金补链、装备制造强链。鼓励省内龙头企业积极拓展参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深度和广度,推动企业在提升要素、产能、市场、规则等链接国内国际双循环能力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二是加强对“走出去”和“引进来”的统筹指导,提高强科技行动牵引力。大力引进国际知名研发设计、检验检测认证、国际研发机构、技术研究中心等,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支持高校参与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建设具有全球战略眼光、市场开拓精神和熟悉国际经贸规则的开放型干部队伍。强化对外开放法律人才保障,为劳务输出提供法律服务。三是要加强文旅商贸交流,提升强省会行动影响力。吸引更多国际知名品牌、龙头连锁企业来兰州投资,共建特色商业街区,丰富夜间经济业态模式。重点引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兰州建立零担货物采购中心和商品分拨中心、建设海外仓。与海外知名旅行社开展多种形式合作,提升我省文化旅游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四是推动“甘货”“甘味”品牌走出去,畅通强县域行动循环链。加大“甘货”“甘味”供应链数字化建设和外销支持力度,扶持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设立更多甘肃特色产品展示展销中心。扶持兰州牛肉面、羊羔肉等甘肃特色美食走出去,培育县区特色农副产品和中药材加工出口产业链条,大力提升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绿色农业合作规模水平。
(作者为省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