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文者,根情苗言——袁超散文语境美学

来源/ 工人日报 作者/ 时间/2022-11-28 10:01:00

近读袁超的散文集《书屋往事》,书卷意蕴扑面而来。

品袁超散文,需以三种思维观之:一是大散文思维,即题材疆域宽广辽阔,虽觉萍踪识小,但见历史与现实的交织融汇,无论写景写人抑或写事忆情,均平铺直叙,剥尽铅华,呈现性情与生活的实真。即以平淡见真善,以诗意见美学,徜徉在一方文学情景与美学语境之中。二是散文时代感与生活质感思维。下马观花,临池观鱼,慢下来,静下来,思之,品之,心驰八极,神游万里。景、物、人、事,皆浸染作者的时代之感怀。这就是生活质感、生命的绽放感与归属感。三是大我情怀、真性情思维。古人写文,写情写景流露“小我”者甚。袁超散文则浸染时代色彩,大时代、大情怀,因而其诗文也“大我”了。即善于把看似平常的生活场景写成大我情怀,弱化小情小调,放大时代大我大境。

袁超的散文题材,来之于现实生活。小题材、小片段、小切口,或穿越时空,或感悟时代,或叙述历史画卷对接现实情景,读过之后,景与物皆在眼前。

时代文化原生态的牵引,带来作家诗情画意的真性情。袁超散文的真性情,时而情随景迁,时而景随情飞,生活画卷四溢。

从《夏日纪事》《今天我值班》《又见颍松路》等散文篇章中,读者可以看出作者的“平民情结”,以及作者身临其境的体味,事件中的人物和情结表达,无论城乡生活,都是深刻的生命绽放和对生活的韧性跋涉。

从袁超散文在风土民情场景描写中的情思呈现,可见他的文学功力。以《开封的夏天》《开封味道》为代表,散文景散而神不散,宛如“清明上河图”的人间烟火。开封的夏天只是一个人文景观的横断面,但作者却拉长了时空的轴线,古今沧桑与人文情怀水乳交融。《开封的夏天》是记事散文,也是抒情散文。该散文通篇以第二人称叙述传达,行文舒缓,穿景悠然,仿佛人在画中游,景在情中走。《我在北海道的居酒屋等你》,是袁超异域风情与乡土人情的回荡,表达了作者与同行、文友、兄弟、知己友人的真情实意,读来愁肠百转,美到极致。《虎牢关怀古》写家乡郑州郊区的古迹名胜虎牢关,抚今追昔,感叹历史,虎牢关的历史画卷奔腾而来,乡土情怀踏花归去,历史人文精神存留在这个难忘的时刻。《雪夜永泰寺》写永泰寺之雪景,雪里有禅景,景中有禅意,剥脱人间喧嚣,佛光禅影,空寂五行,作者心灵感应在永泰寺雪景中释放出来:沐浴寺禅雪禅,立雪空旷,佛禅洋溢:人生命运,草木枯荣,随缘任运,动静自如也。

品读袁超散文,需散淡之心。袁超散文有不少“画外”之意、弦外之音。娴熟驾驭和留心思考深耕的工作阅历、生活即景,闲情逸致的观光入情入境,从生活捕捉灵感,多种题材、立意,转景描摹,变换描述中隐现的那种浮脉千里,到訇然洞开以小见大的节奏感,生活的质感与弹力,令人目不暇接。而且,行文中拟人、比喻、民谚、歇后语、顺口溜、农民语言随手拈来,灵活贴切,应景即时,为塑造人物性格和魅力,起到精准的烘托渲染作用。(李克俭)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